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采的美学思想李醒尘尼采(FriedlrichUilhehoNjetzselle,1844一1900)是继叔本华之后的另一位德国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尼采在哲学上深受叔本华的影响,但又与叔本华有明显的分歧.一般来说,尼采同叔本华一样,也认为世界...  相似文献   

2.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是一种哲学世界观,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则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哲学,他们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联,从而使弗洛伊德的思想汇入西方哲学源流之中。从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看,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论都包含着一个内在矛盾,即无法在理论上逻辑地说明与生存意志及权力意志相反的现象,因为二者都共同缺失一个与生存意志或权力意志相对等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死亡原则。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是对宇宙本原的亲证和对生命本身的礼赞;他们所理想的“人格模式”则全无生物学上的意义,而是一种境界、一个流程;他们的宗教意识是一种人道、艺术的宗教,蕴含着对高度的人性解放和审美意义的追求。本通过对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人格模式、宗教意识的比较分析,以求化他对化诠释的合理性、科学性,从而寻求两种化间相互重叠的边界,最终亲证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与终极价值的契合。  相似文献   

4.
叔本华和尼采的悲剧学说是各自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它们之间既有继承和发展关系,又有背叛和颠覆关系,可以这么说,尼采的悲剧学说是以叔本华的悲剧思想为基础的,但其悲剧思想里却处处显示着批判他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国内对叔本华和尼采的看法有二 :一认为他们是悲观主义者 ;二认为他们之间互相反对。本文认为 ,这是一种误解。首先 ,叔本华不是悲观主义者 ,尼采更不是 ;其次 ,尼采不是叔本华的背叛者 ,而是继承者。本文着重从他们哲学的主要范畴入手 ,剖析其内在本质 ,并指出其联系与区别。与此同时 ,提倡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尼采的教育思想是其哲学思想重要构成部分,在不同的思想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教育思想意蕴.从"作为教育家的艺术家"到"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再到"作为教育家的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教育思想在不断攀升.作为教育家的艺术家,用悲剧艺术的"酒神精神"教导人类实现自我解救与生命力量的丰盈;作为教育家的人生哲学家,叔本华用诚实、乐观和坚韧的精神品质教导人们要"成为自我",而查拉图斯特拉以生命的"权力意志"和"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智慧,培育超越于现实人类、具有超强意志力和价值创造力的"超人".  相似文献   

7.
尼采认为,悲剧的神韵在于"权力意志"的客观化以及由其客观化而形成的融日神因素与酒神因素为一体的个别形象的毁灭和由此而唤起的本原生命的回归。如果说"日神-酒神说"的底蕴乃是戴着日神面具歌唱的酒神式咏叹,那么尼采代酒神立言的哲学行动就是披着黑格尔外衣舞蹈的叔本华式狂欢。直面以生命的委颓为主要精神表征的西方近现代文化危机,尼采试图在黑格尔与叔本华的运思张力下寻索生命自救的蹊径。但是,尼采所期待的"权力意志"从一开始就被他拔除了善的根荄,缘此,他那单纯地张扬生命强力的"权力意志"终竟因着缺少"境界"之光的烛照而使人自陷于"命运"的罗网却无从使人获得终极的拯救。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认为摆脱了生命意志的驱使而直观到“物自体”本身就是美.他仍然是把认识事物的“本质”作为真正美的根源.仍然是一种传统的认识论美学.只是他认为要认识到“物自体”不再是理性的认知方式所能达到的,只有“非理性”色彩的直观方式才能达到.在这一点上具有与传统不同的“现代性”。尼采则是完全转到了感性生存论的价值上.认为原始生命强力的直接展现本身就是最高的价值.就是美之所在,这与叔本华是有根本区别的。  相似文献   

9.
叔本华从其意志论哲学出发,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表现为无止境的欲望与冲动,因而,人生是痛苦的,艺术可以展示使人沉醉于“自失”的境界,忘记意志的存在。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前提,认为审美存在的必要性在于悲剧性,这是两个人在意志论美学中的合唱,也是变奏之所始。叔本华从肯定艺术始,终于否定人生。尼采则肯定艺术进而肯定生命!然而尼采表面的乐观并没能掩饰住内心的失望, 他发出的最后的哀鸣把他带回到叔本华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逻各斯理性主义是古典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一条清晰的脉动,如果说在叔本华、尼采那儿它开始遭到了非理性的生命意志的拒斥,那么在这它则遭受了沉重的一击,由是解构主义美学让人们转向世界的另一层面,感受到关学那充满感性的生命之光的烛照。  相似文献   

11.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苦的现实世界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本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12.
希腊神话中的狄奥尼索斯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形象,尼采发展了狄奥尼索斯的哲学内涵:狄奥尼索斯的双重本质,象征了世界与人的存在的二元性关系,也揭示了处于生成与毁灭、部分与整体之中的永恒轮回的世界.这不但形成了尼采哲学的特色,还造成了他与叔本华哲学的差别,这种差别集中地体现在二者的意志学说和悲剧理解之上.意志,在尼采那里是多元性和差别性的统一,具有欢乐和痛苦的双重性质;在叔本华那里则是无差别的同一,其性质是盲目的、痛苦的.在悲剧的理解上,尼采认为悲剧的主角和核心是狄奥尼索斯,而叔本华则基本上没有提及狄奥尼索斯.  相似文献   

13.
威廉斯的悲剧理论的先锋性,集中体现在人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意义枯竭"这一问题的回答。威廉斯发现,只有反对古典悲剧当中对康德式的理性主体的追求,发掘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才能重新确认人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考察萨德、叔本华、尼采、加缪、萨特,从他们对于非理性因子的思辩当中汲取养分,就成为威廉斯悲剧理论建构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尼采思想的形象描摹有重其破而不重其立的倾向。即或有时看重尼采对生命重新型塑的努力,也多将其归向对作为个体的生命形态及其意义可能的阐发,因而不能充分在突出个体阈限之外的历史和社会层面发挥尼采生命意志的建构作用。文章以此问题为起点,初步探究了尼采的权力意志、永恒轮回和"超人"学说等具有建构性特征的美学思想,以描绘出一个更为立体的后现代视域中的尼采形象,这个形象既驱动当下后现代思想生成,又引领它们以建构性的姿态面向人及其世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尼采对"另一个世界"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命之热爱,缠绕着尼采;对健全人类之渴慕,激励着尼采。可是遍视古今,尼采却发现因世界的二元分裂和世界真实关系的颠倒,人之生命被遮蔽,人之尊严丧失。为了能回归唯一真实的世界——生命世界,让人“成为你自己”,尼采深刻地揭露了“另一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将人的生命从理性、道德和上帝的世界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基督教决裂,成为西方基督教道德观的激烈批判者。劳伦斯在性与无意识这两个领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接受,也有超越。弗洛伊德与劳伦斯都把性、无意识与文明对立起来,但弗洛伊德进行的是否定性研究,强调对其疏导和控制,劳伦斯则认为性与无意识是原初的创造性力量,是生活的源泉,是对抗人之社会化和理性化的正面力量。非理性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理解,加强了他的小说的社会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7.
生命美学理论的根本缺陷是它没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它得以建构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由此出发,它的理论建构的很多方面都是虚弱的。每当生命美学理论需要为自己的立场作有力辩解时,他们都诉诸于海德格尔、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是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将,他的思想在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思潮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尼采哲学不仅前继叔本华唯意志论的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滥觞,而且后启柏格森生命哲学、萨特存在主义、弗洛伊德泛性论等非理性主义哲学的狂潮。尼采的思想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在其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他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已经孕育成型,此后在《不合时宜的思想》、《人性的,太人性的》、《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  相似文献   

19.
唯意志主义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开山祖,其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尼采。存在主义作为现代西方哲学舞台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流派之一,其哲学观必然受唯意志主义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强调的是尼采哲学对存在主义的重要影响,本文则试图从叔本华哲学出发,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其思想对存在主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叛逆哲人,庄子和尼采哲学都是超越哲学,出于对生命之热爱,他们对传统思想观念作了深刻的反省与批判并致力于转换。对两人的本体论、认识论、人生观进行比较,发现尼采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奋发的意志力与庄子的无争、顺应自然以提高精神境界大异其趣,但他们在各自超越思想中所倡导的个性独立之精神无疑为时代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体现出一种人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