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值预报是中期形势预报的发展方向,在预报业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益。自西藏开始引用数值预报以来,确实是较好的天气预报工具,经检验欧洲中心、日本、德国及T639等数值预报对大的环流形势和趋势预报较有把握,但对于局地的降水、气温等的预报各有千秋,多为空报。结合西藏特殊地理对数值预报产品使用和检验,有效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准确预报天气过程,而且还能定性的预报中等强度以上降水和延长预报时效,成为中期天气预报中较好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西南区域中心所研发的SWC-WARMS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和西藏地区的地面实况资料,对SWCWARMS数值模式在西藏地区的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检验,分析SWC-WARMS数值模式在西藏地区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通过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SWC-WARMS模式降水产品对西藏夏季强降水和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尤其是对25mm以下的降水落区较好,对超过25mm以上的强降水落区预报范围偏大。(2)SWC-WARMS模式降水产品对西藏冬季强降雪和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较好,尤其是对西藏南部边缘地区的暴雪过程预报效果较好,对小到中雪的预报落区预报范围偏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诊断场、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11月13日至15日一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在日常预报工作中应用数值预报产品提高预报降水确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青海省42个站1973~2000年28a的逐日降雪资料,对青海省产生大~暴雪的天气气候特征和全省50个大~暴雪天气过程个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产生青海省大~暴雪天气过程的500hPa环流分型及主要影响系统,并利用T213和欧洲中心的相关数值预报产品对青海省大~暴雪天气的短期预报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16)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10月发生在兰州中川机场的一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报释用,结果表明:空中较充沛的水汽含量、高原槽提供的较强的上升运动、空中及地面较强的降温导致了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出现;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所需的环境条件反映的较好,通过对其预报的高空风温、2m温度、高空比湿、高空水汽通量散度与高空相对湿度这几个物理量的分析,可大致判断出降雪的主要时段及降雪的强度;EC细网格预报的逐3h降水量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降水时段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在对其他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逐3h降水量的分析,可较为精细的预报出此次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9)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10月发生在兰州中川机场的一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报释用,结果表明:空中较充沛的水汽含量、高原槽提供的较强的上升运动、空中及地面较强的降温导致了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出现;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所需的环境条件反映的较好,通过对其预报的高空风温、2m温度、高空比湿、高空水汽通量散度与高空相对湿度这几个物理量的分析,可大致判断出降雪的主要时段及降雪的强度;EC细网格预报的逐3h降水量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降水时段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在对其他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逐3h降水量的分析,可较为精细的预报出此次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7.
2011年青海东部农业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欧洲中心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1年5月7-9日青海东部农业区出现的春季第一场透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成因分析,并就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该次透雨过程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这次透雨是由有利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作用所致;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透雨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预报都较准确,对把握此次透雨的降水时间、强度及落区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9年6月26日呼伦贝尔市农区北部出现暴雨天气,研究表明:此次暴雨天气主要受西太平洋副高北抬对低涡继续东移形成阻塞造成此次降水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观测产品,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天气学成因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今后类似天气过程预报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29-31日,青海省东部出现了一次大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影响系统、能量和水汽条件等几方面对这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对大雨形成的动力条件、能量变化、水汽输送以及过程降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29-31日,青海省东部出现了一次大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影响系统、能量和水汽条件等几方面对这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对大雨形成的动力条件、能量变化、水汽输送以及过程降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定量降水预报(也可称为QPF)是天气预报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自二十世纪以来,定量降水预报技术得到了稳步发展,该技术的提升不得不归功于数值模式的不断发展,以及预报员对于相关模式下各类产品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相对于传统的预报技术而言,基于数值模式的定量降水预报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天气信息。本文将对定量降水预报技术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MICAPS4、卫星反演产品、地面降水等观测数据,检验分析了CPEFS模式对2018年8月26日在山南市乃东区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人影保障天气过程的预报效果。通过对比分析,CPEFS模式对这次天气过程模拟较好。检验结果显示:模式预报产品的云系发展演变特征、云系宏观特征、降水场均较好地预报出了此次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19~22日青海省出现了一次全省性寒潮(降温、降水、大风)天气过程,本文在总结以往寒潮预报指标的基础卜,结合实况场及数值预报场,对这次过程做出了24~48h的准确预报。预报与实况相比较,总体预报比较成功,第一,准确预报了寒潮爆发的时间;第二,准确预报了寒潮降温的幅度及大风沙尘天气;第三,准确预报了降水的性质、强降水的落区。但也有一些失误:一是降水预报范围有偏差;二是降水量级预报偏小;三是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与实况相差较大。本文总结的预报思路及预报指标,为以后预报这类天气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天气图,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和降水天气影响系统分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次降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由于欧洲中心的风场预报的偏南风较强,水汽输送条件比实况好,且辐合程度较实况偏强,强辐合中心在锡林郭勒盟上空维持24h,导致预报时考虑的各项均符合大雨预报的条件,从而使得预报失误。  相似文献   

15.
T213数值预报产品在西宁夏季大降水预报中的释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T21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统计释用分析,建立了西宁地区夏季大降水短期预报方程,为西宁地区夏季大降水短期天气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7~17日,海南州出现了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的秋季连阴雨天气。本文利用地面和高空形势场、ECMWF数值预报产品等对这次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天气形势、物理量条件、t639数值预报产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等对2013年8月29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跟踪、观测分析了暴雨的落区,强度等。结果表明:高空低涡的强度与地面锋辐合线有着密不可分的相关性,高空低涡越强地面低压容易发展,从而导致系统移动缓慢降水时间长。通过中尺度分析发现高空冷堆和低层暖湿气流对本次过程中起到了提供大量水汽和动力条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钟元龙  夏雨虹  买永瑞 《青海科技》2023,(1):120-124+132
针对2016年7月9日~11日发生在青海省海南州境内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天气图、EC数值预报产品、FY-2c/2d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各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特征。结果表明:造成此次大到暴雨的主要原因是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与新疆槽不断分裂冷空气在青海省东部交汇,散度、垂直速度的高低空合理配置及高能、高湿是此次强降雨出现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与大到暴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对青海省预报类似大降水天气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呼和浩特连续两次预报失误的降水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对呼和浩特地区2016年4月中旬连续两次降水预报失误的天气个例进行了分析。将两次降水个例认真对比分析发现,当中高层有天气系统影响、低层存在中尺度辐合系统和垂直上升运动时,在低层水汽条件不充沛时,在中尺度辐合上升较好的区域仍然会出现降水。数值预报的检验发现ecmwf_thin对降水落区和降水相态均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日本传真图对2010年5月5日~6日科左后旗地区出现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该次大到暴雨过程主要是高空低涡与地面河套倒槽相结合而产生的,河套倒槽在降水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