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科学主义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科学主义只看到其科学性的一面,而忽视其人文性的一面,所以它既推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想要达到科学性和人文性统一,首先应该看到两者的对立,对立才是统一的前提。但这里的对立不是两者相互指责,而是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盘古神话作为中国的创世神话,与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相比,其最大的特色是它的人文性。中国古代神话虽然经历过历史化的改造,但它原创性、民族性的合理因子,仍然流贯在后来文化的肌体之中;而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源头,其滥觞处便是中国创世神话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牛银秀 《课外阅读》2010,(12):216-217
语文学科是一门植根现实,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其本身的特点注定了它人文性的特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充实学生的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的人文价值是由它的人文内涵决定的,重拾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文学作品本身所固有的人文内涵,使语文教学履行其应有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本文试从知识层面、思维层面、审美层面、人格层面等四个方面论述大学语文人文内涵的要义。  相似文献   

6.
常军  孙毓晗 《现代语文》2009,(10):68-69
语文包括作为最重要交际工具的语言和人类文化组成之一的文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交际是基础,人文是内涵,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个体自主地理解运用语言、自主地领悟其人文性内涵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正是强调了这一过程,它是指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除了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它传承、发展和创新着人类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本文从语言的交际性特点着手,探讨了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当前思想政治课程人文性被广泛关注,实质上是思想政治课程因文化价值具有人文效用而遭受工具理性的透支。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在于对课程人文性重视的同时又对其弱化处理。这样,不易产生道德智慧。准确明晰人文性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存在形态,有利于走出课程困境,在教材知识、教材体系设计、课堂对话、校园文化活动中找到它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然而语言在对话的状态下能更好地实现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综观小学英语课堂,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是课堂交流中  相似文献   

10.
<正>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然而语言在对话的状态下能更好地实现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综观小学英语课堂,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是课堂交流中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程标准突出了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强调了音乐要素在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它的人文性,又要重视它的工具性,使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完美的统一,才能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有了它们的优化组合,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但现实教学中恰恰有人忽略这一点。为什么人文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忽略呢?这值得我们去思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呢?  相似文献   

14.
一、语文教育呼唤人文关怀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工具性,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它的人文性要远远大于其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内在灵魂,工具性是语文教育的外在作用.因此,重视人文关怀理应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后,人们对语文的基本性质进行长期的、多次的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新课标把它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指出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应用写作领域存在的一种错误观点即“应用写作只不过是个格式问题”。事实上,应用写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忽略或否定其人文性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对象性活动,它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特征。它必然要求以人的现实存在为出发点,尊重人的差异性、个别性、主体性,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加强个体自我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其发展维度。  相似文献   

18.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它也是新课标明确指出的一点要求,如果语文的课堂上只重视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那么学生将不会灵活运用语文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如果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的教育,则不仅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也会阻碍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将语文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进行统一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  相似文献   

20.
人文性是一个内涵丰厚的概念,它是民族性与包容性、共时性与历时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多样性的统一,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建立在一般意义的人文性内涵基础上的,仅仅在人文性积极意义的向度上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不足取的。语文课程人文性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体现出先进文化的主导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学生人文精神体验的独特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