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流》里有一扇门。那是一扇阻隔了黑暗与光明、落后与进步、愚昧与文明、毁灭与生存的神奇之门。只要你拥有足够的勇气跨过那道门槛,走出那扇门,你就胜利了,赢了。觉慧是那么坚决地说道:“不,我一定要走!我偏偏跟他们作对,让他们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如果说,觉慧的出走是带了点青年人“年少气盛”的冲动,那么再看接下来的几个“叛逃者”吧。觉民———高家的二少爷,他虽也厌恶着旧的礼教,但远没有觉慧那般激烈,他是一个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深思熟虑而后行的稳重主义者。但是在经历了一次次不该有的亲友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家》是巴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对于其创作动机,即冲破“礼教的监牢”,“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写一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怎样在那里面受苦、挣扎,而终于不免死亡”。最后,作还希望借助觉慧这一人物形象,写“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给那个沉闷的旧家庭带去“一点新鲜空气”。在读的接受方面,家,这一空间场所,在“五四”个性解放的时代里,常常被梦魇化,成为封建罪恶的渊薮,与此同时,从家里走出来的叛徒——觉慧的“革命性”也得到高度认同。作的创作动机往往成为预设的意识形态,干预本的生成和阐释,而学接受所置身的化语境不自觉地参与到本阐释中,和作的创作动机一起构成读的阅读期待。这种单一视角的规定性遮蔽了作品的丰富意蕴和真实意义,在去还原的过程中,论试图尽力摆脱先验障碍,从广泛的化和人性的角度,对《家》进行另一种阐释。  相似文献   

3.
最能显示中国人性格中叛逆一面的莫过于家族逆子,觉慧反抗封建家庭的思想武器既是单纯的又是混杂的,这样的描写很切合觉慧不成熟的性格特点,又显示着他在成长中的变化。巴金写觉慧一再说要“写一个叛徒,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这句话可以说是对逆子性格的一个概括。  相似文献   

4.
改编自巴金同名小说的新版电视剧《家》,在叙事主题上以爱情作为主旋律,解构了以往的封建旧礼教,这主要体现在觉新和觉慧两个人物形象上,本文从觉新、觉慧入手,重点阐释2007版电视剧《家》在主题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曹飞 《考试周刊》2011,(57):26-27
在巴金小说中,高觉慧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作家让觉慧置身于时代生活的激流和高公馆等一系列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真实地写出了觉慧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写出了他从幻想到成熟,从浅薄到深沉,从胆怯软弱到坚实勇敢的思想转变过程和艰难而又痛苦的新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多元组合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6.
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爱,但无权选择生死。因此我无法说鸣凤之死是她人生的悲剧,对于她这样一个处于封建时期势单力薄的弱女子而言,除了死,还能用什么方式来反抗命运的不公,来维护爱的尊严呢 ?  还有三天,鸣凤就要嫁给六十多岁的庸儒,虚伪的冯乐山老太爷做妾了。而此时,她满脑子只闪动着他那年青而朝气蓬勃的影子,那是她生的希望和死的信仰,那是她爱与哀愁的所在。他,就是与鸣凤相爱的高家三少爷觉慧。而现在,鸣凤要与她朝思暮想的觉慧分离了。终于,三天在鸣凤几近崩溃的彷徨和觉慧毫无觉察的忙碌中以超…  相似文献   

7.
那么多人来了又去,他们说,他们在流浪。 夏希走的时候我以为我的世界从此 崩塌了。没有他的色彩没有他的声音,也 没有他站在微暖的阳光里对我微笑。我 看着他踏上飞机,走得决然。我在心里默 默地想,夏希你就回一下头好不好。你回 回头,我就可以看见你离开我时的脸。那 样,不管你以后会不会回来,我都不会忘 记你。可是只是我想。夏希不知道。 夏希不知道,所以他没有再回头。就在飞机门绝望地关上的时候,瞬间大风起,漫天飞花纷纷扬扬飘落。许多人是要埋在我们记忆里的,就算不得不忘记。夏希虽走,可是他懂得。 我们都懂得。  相似文献   

8.
天气已不像昨天那么冷,可是太阳依旧没有出来,散起步来并不怎么愉快。可是有一件事很不错。有一家子人就在我面前走着,你看得出他们刚从哪一个教堂里出来。他们一共三人———父亲、母亲,带着一个约莫六岁的小孩子———看去好像很穷。那父亲戴着一顶银灰色帽子,一般穷人想要打扮得漂亮,通常都戴这种帽子。他和他妻子一边讲话一边走,一点也不注意他们的孩子。那孩子却很有意思。他不是在人行道上走,而是紧靠着界沿石在马路上走。他像一般孩子那样在走着直线玩,一边走一边还哼着歌儿。我走近去听他唱些什么。他正在唱那支歌:“你要…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爷爷是个老红军,九十岁那年,他知道要去见那些在长征中牺牲的老战友了,把我叫到身边,拿出一件羊皮袄说:"小军亚,我恐怕要走了,我有一个‘传家宝’要交给你,你要好好珍惜呀!"我看那件羊皮袄已经十分旧了,那上面的羊毛都掉得稀稀拉拉的,还有几个小洞,便问:"这称得上是‘传家宝’吗?"爷爷说:"当然,别以为‘传家宝’就是那些金银古董之类的俗物,这件羊皮袄不  相似文献   

10.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了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相似文献   

11.
<正>小区里住着许多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某个暑假,老师要我们去找一个老人,然后陪伴他们,算是作业。我找了隔壁那幢楼的一个老头儿。记得我第一次敲他的门,他开了一半,奇怪地看着我,我呆滞地傻愣了半天,然后用手摇了摇胸前的红领巾说:"您好,我是小学生,老师要我来陪您。"老头儿听完,微微一笑,把门敞开,示意我进去,问我:"你从哪里来?"我坐在脚碰不到地的高凳上,晃动着双脚指了指左边说:"我从隔壁来。"他笑了笑没理我,就那么旁若无人地摆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一个爱你的人想将他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你,以免你重蹈他犯过的错,然而这些话却让你反感,那么你该怎么想、怎么办?记得15岁时,我坐在桌前看着喜爱的漫画,母亲没有敲门就走进来,要就我早上犯的某个错误与我谈心。我心生厌烦,没好气地说:"下次进我的房间要先敲门。"她不答理我,兀自开始了训话。三叶电扇旋转成一个圆,她的声音在我的  相似文献   

13.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着我:"孩子,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的?""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  相似文献   

14.
学会微笑     
庞美云 《当代学生》2011,(Z1):42-44
心语故事"天使"与"暴徒""他们冲我笑,我却无法回报他们同样的微笑,因为,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虚假。有什么好笑的呢?"小轶的头低垂着,双眉微微地皱着,不进地出神,仿佛世界是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了。"你经常感觉不到与别人的联系吗?比如和你的同学,你们之间互相关心的温暖,你能  相似文献   

15.
粉色梦想瓶     
《小学生》2005,(6)
父亲节(今年是6月19日)快要到了,你有没有打算要送父亲什么礼物呢?调查显示,大多数父亲表示,他们要的礼物只是一句"我爱你",或是一个热情的拥抱。那就给父亲一个拥抱吧,再给他揉揉肩膀敲敲背,现在就告诉他,你有多爱他!琦琦:"六一"学校放假,我要缠上老爸,让他带我去吃麦当劳,然后听他讲他小时候是怎么过"六一"的  相似文献   

16.
若想到一个你想要去的地方,首先要获得一纸到达那片天空的地址。 曾经,为了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我走了很远的路,希望得到他的一些指点。可两次都原路返回了,原因是我没有提前获悉到达那片天空的地址。老前辈的居所多次搬迁,而旧的房屋尚未拆除。我知道我犯了跟着感觉走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曾读过一个贪心人的故事,说是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跟他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了,地主没有走回来,因为走的太远,他累死在了路上。贪心人走不回来,是因为贪。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类人,他们不贪,可是也走不回来。有一次,我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请邻居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钉钉子,他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上面。"我尊从他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木块。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他说,"停一停…  相似文献   

18.
你走了,走了好几年了,但你的微笑时常在我眼前闪现,你的身影时常在我脑中徘徊。你走得那么突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还说:"他是一位好老师,与他无关,不要为难他。"那一天,也是这样阳光明媚,那一天,也是这样绿草茵茵。  相似文献   

19.
10岁的孩子慧慧,有一天向我提议:“爸爸,我家房子这么窄,还放着这么大的一张圆桌,多不方便。我们把圆桌改造一下好吗?”我听了孩子的提议,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慧慧,我支持你的想法,但怎么改造呢?”“让我先想一想,明天告诉爸爸好吗?”“好吧,好好地动一下脑筋,想出一个妙法来!”这天晚上,慧慧翻来覆去睡不好觉。一清早,他从床上坐起来,自言自语地喊着:“有了,有了!”并推醒了我,“爸爸,你听着,我的办法是这样:把这张固定不动的大圆桌改为桌面和腿儿都可以活动的。这样一改,用时把它拉开来,成了大圆桌;饭后把它合拢靠墙一  相似文献   

20.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