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明文在小学阶段也称常识性课文。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特征,说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说明文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题材十分广泛:有天文知识,如《太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1课);地理知识,如《石头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建筑知识,如《赵州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9课);植物知识,如《花钟》(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3课);  相似文献   

2.
插接的研究     
人教版小学《科学》第三册(二年级)第三单元《玩具》第2课。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2008,(6):49-49
问:《纪昌学射》(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9课《寓言两则》)中的“纪”为什么要读jǐ(第三声)?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著《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三课《装满昆虫的口袋》。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2)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  相似文献   

5.
浮与沉     
赵国娟 《学周刊C版》2010,(4):169-17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浮与沉》。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鞋匠的儿子》(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1课)一课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参与作课的教师一共有三位:第一位是一位年轻女教师(下称L老师),第二、第三位是两位特级教师(以下分称S老师和W老师)。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的第1课,本单元是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一)、《植物的叶》(二)、《植物的茎》五课组成,主要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②(人教版)第六单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中,第三个子目是“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笔者认为“第三产业的兴起”这一表述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一《经济常识》上册教材(2006年3月第3版)的三、四课有局部调整,不同于旧教材(2003年6月第2版),具体表现如下: 一、第三课的变化 (一)第72页 1.第二段第三行的变化 旧教材:“股东以自己所持股份的数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07年版)第三单元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一课有这样的表述:“华盛顿还在第一届任期内创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也就是认为美国总统否决权制度是华盛顿创立的,  相似文献   

11.
《麻雀》(小语第六册第7课)《鹌鹑》(小语第十册第24课)这两篇课文都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Module 5 Unit 1 Pleased to Meet You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七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七册Module 5 Unit1,主要学习词汇pleased,meet,address和pen friend,以及表述自己能做什么的句型。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教材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下册)。《指法》是本教材中的第三课。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活动课》目录初一第一学期第一课自画像(说说自己)第二课普通话朗读第三课写字第四课查字典第五课观察与描述第六课快速阅读第七课想象七彩虹第八课词语接力赛初一第二学期第一课故事会第二课收听广播第三课说说我读过的一本书第四课成语小博士第五课情节知识...  相似文献   

15.
笔者聆听了一节示范课,该课的标题是《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20课。这节示范课教学手段先进、理念新颖,使笔者受益匪浅。但也存在着一些瑕疵,集中表现在第三个子目《“斯大林模式”》中。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彩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有三幅敦煌莫高窟塑像图片:一是封面的背景图(图1),二是第一单元彩页的“敦煌莫高窟内的彩塑”图片(图2),三是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导入框(第38页)中的“莫高窟唐代塑像”图片(图3)。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六册(三年级)第五课《童趣》。  相似文献   

18.
历岗 《小学语文》2010,(3):55-55
问: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有两个包含“茫茫”的句子:“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第三课《白杨》)“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第一课《草原》)请问:两句中的“茫茫”意思一样吗?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导入设计一】 师:这节语文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礼物。先请看——(播放多媒体课件:《蝴蝶纷飞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六课内容: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就教材内容看,概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社会情况,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与交往,列举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分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