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地质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本科生的秭归教学实习课程,详细阐述了增强学生专业素养、专业思维,锻炼其实际应用能力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方面,需把地层知识作为基本常识、把撰写野外地质调查报告作为基本能力、把滑坡和库岸的常用的防治措施作为基本技能,需培养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工程措施等专业思维,将课程理论和实践工程相结合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野外实习是工程地质专业巩固地学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地学基本工作方法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中国矿业大学利用杭州市区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工程地质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工程地质专业思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3.
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是土木工程学生学习工程地质学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工程地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文章通过总结和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的教学实践,提出运用引导、启发、讨论、对比分析、实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融入到教学工程中,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从多方面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和解决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是培养道桥工程者必须具备基本的“工程地质”素质的主要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地质的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各个环节。同时又必须与专业特点和学历层次相适应。对于高职层次道桥类专业工程地质的素质培养具有独特的要求与方法。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与实验,就如何提高道桥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地质学能力培养谈点体会。一、加强声像辅助教学环节对于专业课教学,实验和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及其在道路桥梁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课堂内外,师生角度,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等各个环节分析工程地质学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让学生不仅能掌握工程地质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能运用理论知识处理分析工程中的地质条件,解决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充分发挥工程地质在本专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工程地质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通过对工程地质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了解到工程地质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本身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工程地质条件、土木工程建设活动以及实际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认识,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野外实习是工程地质专业巩固地学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地学基本工作方法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中国地质大学利用周口店实习基地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教学资源,强化有工程特色的教学内容,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工程地质实践教学体会,提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地学思维、工程地质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质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具有基础意义。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结合许多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教学可以加深对工程地质基本概念的认识,突出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地质思维能力。工程地质课程工程实例分析需要运用多媒体进行课程教学,也对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水工方向)开设工程物探课程的作用和特点,提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工程物探"课程教学的作用及教学实施方法。案例教学的过程为:以具体工程地质问题为案例—研究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特征—寻找适合的物探方法—分析物探信息—解决工程地质问题。在案例讲述过程中,展开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基本理论、野外工作方法和资料解释技术。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工程地质问题设计工程物探施工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案例教学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益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一、课程地位、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地质学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了解现代地质学与环境科学、水文工程地质学、资源勘察学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启发学生主动钻研地质科学的精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本大纲适用于地质工程专业,建工、城规、采矿等其它相关专业可根据学习要求及学时数,取舍教学内容。本课程以讲课及实验课两个环节为主,配合录像、参观博物馆以及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土木、交通、水利工程等非地质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更侧重于地质与工程结合的需求,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传授方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人格养成等方面对非地质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野外实习教学中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养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土木、交通、水利工程等非地质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更侧重于地质与工程结合的需求,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传授方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人格养成等方面对非地质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野外实习教学中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养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环节,我院地质系的教师承担了该课程的野外实习指导任务,并优选了野外实习基地。在实习过程中强调了工程地质调查基本技能的掌握,重点进行节理岩体结构面调查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并结合典型工程地质现象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野外讲解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选址、勘察、设计、施工的影响,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实践环节的认识和兴趣,提高了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河海大学本科“工程勘察”课程教学实践为对象,重点阐述了如何在教学内容以及环节的设计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特别是国家工程技术规范修订和工程技术人员注册考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工程地质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精神。凝练出了在地质工程专业学生中开展工程勘察教学的“层次教学法”,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节介绍了回顾总结、对比分析、示例教学以及反思教学等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工程地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地质知识,必须有大量的感性材料作为基础。在教学中适当地选用地质模型、地质标本和运用地质仪器、教学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形成科学、清晰的工程地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边坡工程是岩土工程、工程地质、隧道工程、建筑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是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专业本科所学课程土力学、岩体力学、钢筋混凝土等基础课程的综合应用。边坡工程课程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一般缺少对实际工程的认识,导致对课程难以理解消化,因而教学过程需要将大量工程实例引入教学,通过典型的应用方法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论述,深入浅出地说明边坡工程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加深学生对工程的理解,并引导和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孙敏佳 《科教导刊》2024,(7):105-107
地质鉴定技能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生必备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技能。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学反思发现,“地质鉴定综合能力训练”课程存在浮于表面、综合性欠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忽视等问题。文章在深刻理解工程教育认证的内涵——“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提出课程改革方向:一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二是引入情景模式教学,三是增加典型案例分析,四是结合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8.
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力学等学科的关系密切.根据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力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认识盲区,提出在工程地质学的教学中加强自然历史分析法等传统地质思维方法论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工程有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主要高校地质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设置现状及问题,以三峡大学地质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向为例,着重讨论了基于具体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并基于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以保障计算机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地质工程专业领域所面向的工程地质问题日益复杂,文章以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探讨新形势下地质工程专业岩矿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及其相关对策。通过学情分析,基于OBE教育理念,强化未来需求导向,结合本校专业建设特色,首先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强调“地质过程—力学机理—工程技术”三位一体的学术理念。在此基础上,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和教学质量监督等多方面对岩矿类课程组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性改革,力图培养学生的地质素养、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同时可为其他院校岩矿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