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的自由观念主要论述于他的<论自由>[2]一书中,穆勒自己也认为<论自由>是他一切著作中最慎重的作品,也是他与夫人最重视的作品.[3]并且,从1859年发表以来,不仅在当时就引起广泛的讨论,迄今超过了一个世纪,依旧保持权威;即使是穆勒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本书的重要,就讨论自由而言,其权威性没有其他任何著作可以与相比.[4]所以,为纪念<论自由>发表100周年,美国学术界(政治与法律哲  相似文献   

2.
严复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译介西方自由观念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在译述自由观念过程中除比较忠实地遵循穆勒关于自由的原义外,还有一些自己的创造,诸如以“自繇”取代自由,并以“群己权界说”界定自由;借用“特操”这一传统术语以强调“个性”和“个体自由”的价值;提出并运用“国群自由”这一概念,重视其现实功能等。这些诸多创造,虽留有对传统儒学依傍的痕迹,但主要却反映出严复对西方近代功利主义自由学说的融会贯通。严复对西方自由理念的把握不是局部和细枝末节的,而是整体和系统的。因而那种认为严复在译介自由观念时割裂了穆勒《论自由》的本义,并进而认为,正是这种对穆勒原义的背离才导致了自由主义的观念在近代中国失败的说法,是牵强的。  相似文献   

3.
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论自由》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个人自由观,其内容丰富,启迪深远。  相似文献   

4.
有观点认为哈代的最后一部力作《无名的裘德》展现了对理想的徒劳追寻,文章通过分析穆勒的思想,如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对哈代的影响以及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以证明故事主人公的追寻绝不是徒劳无用的。在作品中,哈代对现实的批判、对未来的洞悉、对现状的反思也是开天辟地,意义非凡。《无名的裘德》中弥漫着自由进步的精神,真正的"光明之城"只有通过代代仁人志士的探索和奉献才能发现,而那光明自由的王国就在每个不惧压迫、勇敢突破的人心中,这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萨特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进行了辩护,并阐述了自己的基本观点。本文从萨特的自由观入手对其"存在先于本质"的论点进行论述,进而评述他关于自由选择和自我承担责任的理论,最后指出其绝对自由理论最终走向了唯意志论,他的自我承担责任理论也是空设的、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6.
《陆犯焉识》可谓严歌苓创作历程中一次成功的转型,描述的是一位知识分子的自由之旅,也是严歌苓最满意的作品。男主人公陆焉识一生追求自由,结局除了令人讶异之外,也使读者对他追求一生的自由之路产生思索与联想。本文欲从"自由之后怎样""自由与知识分子的钝感力""‘彻悟’:在失去自由之地重获自由"三个方面对陆焉识的自由意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以描写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自由》是他晚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小说中,厄普代克延续了他一贯的主题,自由与束缚、欲望与道德在主人公身上发生激烈碰撞。用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对作品进行分析,为理解这篇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约翰&#183;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以描写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自由》是他晚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小说中,厄普代克延续了他一贯的主题,自由与束缚、欲望与道德在主人公身上发生激烈碰撞。用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对作品进行分析,为理解这篇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密儿《论自由》中阐发了个人行为的两条基本原则:涉己行为和涉他行为,以此划定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强调了个人行为的独立性。涉己行为与涉他行为的区分是密尔自由原则的基石,他也以此作为社会是否可以干涉个人行为的依据。密尔的自由原则,一方面反映了密尔维护个人权利的自由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他的社会功利思想,它是一种调和的功利主义。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他的界定也显得模糊,同时探讨的也是不够充分。本文试图对密尔自由原则予以尝试性理解。  相似文献   

10.
1895年2月严复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与《救亡决论》等文章中完整地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自由观。他认为,自由不仅为“天之所畀”,而且,“人人得以自由、国国得以自由”,“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是西方富强之本源。但自由又是有前提的,其前提是,国民素质高,人人具备自治能力,条件不备而遽行自由,则属“取乱之道”。  相似文献   

11.
萨特的戏剧《苍蝇》《魔鬼与上帝》中的不同人物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即自由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人类在虚空中面临生存困境时的孤独和挣扎,从自在自由到自为自由的奋斗。萨特的自由现也有他自己的困惑,但这样一种不断寻求自己存在理由的自由观却给现代人的生存提供了一个参考纬度。  相似文献   

12.
密尔的《论自由》,对公民自由的重要性、个性培养、社会权威限度等问题进行精辟分析。同时,《论自由》一书还具有明显的社会问题趋向性。它既是对19世纪英国社会发展的思考,是关于个性自由与公众舆论暴力的论述,也对当代中国一些社会现象给予了超时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密尔在《论自由》中论证了个人的自由权和社会及政府施于个人的权威的界限问题,提倡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认为自由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在逆境中追求真理的经历,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兴衰历史及百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可以作为密尔《论自由》一书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4.
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具有思想与讨论的自由,能够自由地形成与发表意见,但是自由权又不是绝对的,它要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界限。为此,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自由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本仅就如何理解《论自由》一书的精髓及所涉自由问题而显露出来的现实意义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学史上,很多诗人把自由和爱情作为诗歌的主旋律,普希金走出了文学创作的固有范围,把俄罗斯社会的各种现象作为描写对象,是俄罗斯精神生活的象征。在普希金所有的作品中他的诗歌创作无疑是最辉煌的一笔,他所表现的自由、真诚、乐观更是他诗歌最宝贵的财富。本文就着重传达普希金追求自由与爱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卢梭的公意     
有时,人们把卢梭的政治思想视为契约论传统的一部分,甚至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以《社会契约论》命名的。我们有理由把卢梭归入契约论的传统中,因为像洛克和霍布斯式的契约论一样,他通过诉诸前社会状态,来解释后天义务(acquired obligation)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在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中,他以自身特殊的双重身份去看待政治和社会,强调知识分子的流亡和边缘立场,因为这种立场能够给人们以观察社会和思考人生的自由空间,而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自创而非依附的,因此他们的写作也应该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丛报》学人深受穆勒、波伦哈克、李般等人的影响,认为国民性要与政体相适应。西方激进的革命自由主义的理念甚多,但是《新民丛报》学人对其视而不见,只是有选择性地吸收适合自己的自由理念。当《新民丛报》学人认为中国国民性较低的时候,便改变了策略,由批判国家和政府的专制转而批判国民的素质,自由也就被无限期地放到未来的中国梦中。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什么——读约翰·密尔《论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尔划分了社会与个人的界限 :社会可以合法干涉个人自由的唯一理由是自我防御。他从功利主义出发 ,认为个性和绝对多样性能够促进人类达成共识 ,接近真理。他受到德国浪漫主义影响 ,坚持绝对多样性。《论自由》就是他论证一种不会损害多样性的自由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1859年,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出版了《论自由》一书。此书出版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03年,在距离欧洲遥远的中国也出版了《论自由》的中文版,由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马君武翻译出版。那么,当密尔的"论自由"在翻译成为中文,即在跨文化的迁变过程中,不同文化空间所形成的思想表达是否能够为另外一种文化空间人们所理解?本文即以马君武对密尔《论自由》的翻译为个案展开考察,试图揭示,在中国,马君武在对文本翻译过程中,由于翻译者的主观意图的原因,带来了很多"误读"。而正是这种"误读"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