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现象学是立足于现象学精神的教育追问。通达现象学精神的教育现象学有理论教育现象学和实践教育现象学两种范式。理论教育现象学旨在教育现象学理论与知识的建构,它在汲取、吸纳现象学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超验现象学、存在现象学、解释现象学和伦理现象学四种取向。实践教育现象学则直面现实生活世界提出的问题,它并非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简单运用,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范式,有其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来源、研究方法与程序。理论教育现象学与实践教育现象学共同构成了教育现象学的整体取向。  相似文献   

2.
现象图析学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和方法业已被接受,但它与现象学的关系一直没有被彻底厘清,这妨碍了人们对它的准确理解以及对相关应用的指导.文章基于现象学(哲学)态度,分析了现象图析学与现象学的渊源关系,由此揭示:现象图析学在"聚焦二阶视角、文本处理、结果空间描述"三个方面继承了现象学态度,它是现象学态度指导下的面向人们体验世界的不同方式的实征研究方法.现象图析学在认可个体构造不同的基础上所展开的学习者差异分析,不仅可以拓展教育研究范式,指导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也对教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现象学追问生活世界中具体的教育现象,是对教育问题的直观和审视.高等教育研究在形成多学科研究观点的过程中,其研究方法也可以从教育现象学中吸取养料.在高等教育研究中,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应注重研究回到实事本身,回到生活世界,进行问题反思.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被下列问题所困扰:教育理论如何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研究者和实践者是怎样的一种合作关系?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形态如何?研究者为什么要进入教育现场?这种研究的方法论依据是什么?对上述诸种问题进行形而上的追问是无法找到合理答案的。当研究者转换了研究视角,改变了研究范式,以行走的方式开展教育研究时,答案  相似文献   

5.
现象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哲学理论的现象学;二是作为研究方法的现象学。作为方法的现象学表达的是一种研究的"思维态度"或"思维方式"。现象学作为方法首先被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现象学方法被引入比较教育研究领域,打破了比较教育研究一直以来实证论独占鳌头的局面,为比较教育研究范式走向多元融合的开放道路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那么,作为身处教育现场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是否可能有自己的研究教育的方式呢?现象学教育研究力图在概念抽象的把握方式之外,寻找一种对教育现象本质直观的把握方式。现象学教育研究方法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开启了一条面向教育实践的、严谨而又充满活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钱雨 《教育探索》2012,(5):9-11
现象学是研究者研究课程的“一条道路,一个过程”.中国的课程研究需要借鉴现象学的观点,以现象学的思维态度对教育领域“见事不见人”的唯科学主义研究范式提出批判.课程现象学对于我国课程研究的意义在于,必须解构传统的课程概念,重新理解课程事实,用现象学的“关切”探究中国课程话语的意义,使课程研究实现从工具兴趣向理智兴趣的转换,让教与学成为一种伦理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哲学理论颇具方法论的意味,它使社会人文科学研范式在19世纪实证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发生了重要转向.成人教育研究不可忽视这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哲学思想,其对"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以及"成人教育研究者的成长"等成人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分析教育技术常用的两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哲学史的梳理,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对现象学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象学是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三种范式。在方法论层面,现象学范式的创新性突破在于穿透了“一般”和“个别”的割裂;在研究方式层面,现象学范式遵循质性研究的模式,擅长对微观体验的揭示;在具体研究方法层面,现象学范式综合运用访谈、体验报告等手段,使研究结论具有建构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教育技术研究特征的分析,明确了现象学之于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在于贯通融合,即有利于教育技术研究的定位融合、视域融合和研究取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
判断教育叙事是否一种理论的前提是对理论的再认识以及对叙事研究与理论关系的理解.理论是一种研究的视角,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理论.教育叙事作为现象学视角下的解释世界的方式无疑成为一种教育理论的表达形态.教育叙事借由生活性的语言,通过对意义的理解以及研究者的逻辑构建体现出其深刻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教育现象学有两种涵义,一种是现象学教育学,它是现象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类研究试图通过现象学还原和现象学直观的方法研究教育实践中的个体体验,解释其中的本质意义。我们通过分析现象学方法自身的缺陷,论证了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不可能是现象学的。教育实践需要另一种涵义的教育现象学,它是一门以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内容的科学。这里教育系统被定义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多个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动网络;教育现象被界定为教育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及其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2.
As the prevalence of mentoring program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ontinues to grow, there remain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at comes from serving as a mentor. In this phenomenological study, the researchers examined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 and educational gains through serving as mentors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 work-study mentoring program for increasing college access. Drawing on interviews with 14 mentors and other program staff, the researchers examine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 In what ways did student mentors in the G-Force Mentoring Program grow and develop as a result of their mentor experience? Findings included mentor growth in three key categories: (a) self-development and awareness, (b) skill development, and (c) career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解释现象学的教育研究方法逐渐在我国的教育研究领域兴起。由于它对教育的理解与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盛行的实证主义的教育研究不同,因此,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取向。本从二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出发,就其理论追求、立场方法和表述方式三个方面,对这两种研究方式作一个对比剖析,以说明在当前的教育研究领域中重新理解教育、倡导解释现象学教育研究方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秉持现象学态度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秉持现象学态度,依据现象学还原原理进行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现象学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新领域得以敞开。在现象学态度下,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的教育研究对象与内容为教师的职业生活体验;教师的职业生活体验研究过程与方法是进行现象学的描述与解释;教师进行职业生活体验研究应按照现象学的反思方法去操作;教师的职业生活体验研究是态度、目的、方法与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教育学著作中的故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的教育学,它致力于儿童养育和教育的实践。故事在现象学教育学的一些著作中,往往占据很大部分,这些故事不是被概念、定义固定下来的,它们是一个个充盈的、丰满而又真实的情境的再现,是“事情本身”的显现,这是现象学教育学的表现方式,也是现象学教育学中的“生活世界”和“回到事情本身”的体现,是对儿童与父母、学生与教师等的生活体验进行描述和解释。现象学教育学的这种全新视野对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解决存在已久却悬而未决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范梅南的现象学教育学近几年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现象学教育学是什么,现象学教育学的基本理念及现象学教育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future prospect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s conducted in UK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current general changes in the organisation, funding and cul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n respect of specific changes in the initial and in service training of teachers. It includes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laim made by some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that their research constitutes a special case, differentiated from other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disciplines, both by the routes into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he concerns of those who practise i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pecial case argument for the alleged distin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largely unjustified, and does not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that research or kelp to ease the relative isolatio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Alliances between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and those researching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re advocated as one strategy which will help both partners.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should try to ensure that novel and existing modes of training new researchers such as doctoral programmes, make connections with the training of other beginning researchers, rather than dividing would‐be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from their counterparts in other disciplinary or interdisciplinary areas.  相似文献   

18.
"哲学在教育和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哲学等议题,对在当前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所遇到的诸多价值层面和方法层面上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推进了教育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Many researchers, educators, administrators, policymakers and members of the general public doubt the prevalence of high-achieving African-American males in urban high schools capable of excelling in mathematics. As part of a larger study,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d th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of four high-achieving African-American males attending an urban high school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placed on their mathematical experiences, which have been largely understudied in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literature. Specifically, using African-centered worldview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phenomenological qualitative methods, the researchers examined participants’ lived experiences and how said experiences shaped their meaning of mathematics. Findings indicated teacher influence, peer influence, achieving success through sports and economic mobility were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impacting mathematics meaning-making.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and mathematics teach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Autonomy through pedagogical resear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qualitative study describes a new professional stance, teacher as pedagogical researcher, provides a rationale for its emergence, demonstrates connections of pedagogical research to autonomy in teaching through the words and lived experiences of teacher researchers, and present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for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in promoting autonomy through pedagogical research. A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ical theme analysis of interviews with three teacher researchers revealed seven themes of autonomy through pedagog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