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显龙 《培训与研究》2008,25(11):105-107
成人学习的心理特征体现在动机明确、独立性高和自制力强等方面,成人教育中课程内容的选择受到成人学习心理特征的影响,使得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学设计与完成目标与一般学习有很大区别;只有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成人课程价值的选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才能构建适应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的成人课程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基于成人学习心理特征的课程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学习的心理特征体现在动机明确、独立性高和自制力强等方面,成人教育中课程内容的选择受到成人学习心理特征的影响,使得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学设计与完成目标与一般学习有很大区别;只有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成人课程价值的选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才能构建适应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的成人课程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试论成人教育在建设学习化社会中的功能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学习化社会,是21世纪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认为,成人教育是学习化社会赖以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主渠道。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灵活多样,适合所有的社会成人学习;其教学内容广泛,适应社会成人需求,能增强人们学习意识;其教育对象是社会成人,易于形成社会性学习群体,使人们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普通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皆为必修课程,三年需修完总共23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相似文献   

5.
本辽宁省教育厅自2014年以来基于辽宁大学开放课程慕课平台和辽宁省精品资源课程鼓励省内高校推进跨校修读学分的实践,以推进师资、课程共享,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沈阳工业大学与沈阳理工大学共同承担了英国文学课程的跨校修读学分实践探索,并在使用网络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微课的应用,实现了精品资源课程的跨校应用。实践证明,跨校修读学分有助于促进建课与用课双方的课程建设水平,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教师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技术使泛在学习方式成为可能。成人作为泛在学习的重要主体,如何建构泛在成人教育课程体系是研究的一个焦点。泛在成人教育课程体系一般包括:泛在成人学历教育课程、泛在成人非学历教育课程、泛在成人远程教育课程。这三种泛在课程各自有自己的特点,适合不同成人群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远程高等教育学分银行与课程超市的建立,是完善学生自主化学习体系,构建终身学习化社会基础环境的有效措施。本文提出远程高等教育结构学分银行和模块课程超市的构建理念,并就如何建设远程高等教育结构学分银行与模块课程超市提出了较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组在湖南文理学院和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普通话测试"课程化"培训教学模式的创建实践,结果表明普通话测试培训课程化教学模式能够满足高校普通话测试培训的现实需求,规范的课程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方式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培训效率,从而切实促进普通话测试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城市是一个与终身教育、全民学习、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联的概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继续教育载体担负着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培养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有继续教育需求的成人学习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的重任。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2014-2016年天津市成人学校教育学生数大幅下降,成人学校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逐年递减。因此,各级各类继续教育载体有必要在跨部门组织机构统一指导下协同发展,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双一流"建设,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建立学分银行联盟,实现学分互认;加强成人学校教育体系建设,满足不断发展的继续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0.
《格兰特威格计划》通过欧盟各成员国在成人教育领域的合作,为成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成人提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以及安排合理的教育与培训项目,推动了成人教育机构及组织之间的合作,有效地满足了不同成人群体的学习需求,促进了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合。这对我国成人教育在推动社会组织机构的合作,改革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确保成人弱势群体学习权利的获得以及促进成人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人才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是从事研究开发,研发新技术,另一类是要把开发研究出来的理论和技术转变成现实的生产。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分析,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要从加强实训室建设、设置独立的实训课程、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四方面进行转变,以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高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但随着信息技术已深入到小学及中学的课堂,大部分新入校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自动化等内容,但学习的不系统,学生差异性大,课程从内容到教学方式都需不断的改革与实践。本文主要分析了课程现状,提出了课程改革内容及方案,切实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测试技术课程教学需要,借鉴国内知名工科高校的教学改革的经验,结合常用的石油钻采机械应用实际,围绕时间响应分析、频率特性分析、数学模型辨识、系统校正、电路控制、传感器特性、机械参数测试等主要内容,根据课程设计体系,贯通教学内容,优化相关环节,研究机自、机械和车辆专业测试技术课程SPOC教学新模式,为面向机械大类专业学生的测试技术课程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学好本课程是医药卫生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为了使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高职医药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对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的实训实习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为医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艺术设计这样的一个多学科、高技能、厚人文、重实践的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就不能同其他文科、理科、工科或者传统艺术院校一样,必须做深度的思考。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学习领域课程"将学校里所学习、训练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的职业岗位进行了对接,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达到企业的任职岗位要求。在"审美情感"的培养上,高职院校更应该把其作为一种普众教育,多开设一些公开的选修素质拓展课程、多举办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必须结合本专业的独特个性展开关于图形创意、空间构想、形态构成、材料试验、色彩心理学等方面的创意思维设计基础课程,并让这些课程同学习领域课程相互交替、整体滚动。  相似文献   

16.
学习化社会与高职教育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学习化社会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要求人们从更新的视角理解教育功能、学校教育的地位、职业与技术的根本含义、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学习化社会中的定位。本文认为,在如上前提下,高职教育应重新对其职能、区域、目标、市场、课程、课时、业务、规模等进行定位,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建构的需要,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是教育和技术的双重定位,两者相融合正是教育技术毕业生的优势所在.当前课程设置中实践应用类课程占的比重不少,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可以在实践应用类课程的设置上根据社会需求分方向分层次灵活地系统化地开设;在实践应用活动过程中要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实践设备匮乏问题;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课程评价方式上突出成效和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职教师资职前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重庆文理学院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展开了职教师资职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尝试,课程体系改革从教师专业化要求出发,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了适应社会和学生需要的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四大板块的职教师资职前教育课程体系,针对职教师资职前教育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9.
高职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和载体,是实现实用性人才和良好公民培养的桥梁。高职课程改革不仅要满足社会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课程应该因需而设,体现行业和岗位群需求,突出实践课程,注重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融合,重视项目教学;要体现人文关怀,重视隐性课程和选修课的开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课程设置和实施的改革必然带来评价的变革,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等。  相似文献   

20.
吴锟 《天津教育》2021,(2):113-114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且初中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很强烈,因此教师教学时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就要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表达机会。初中地理知识对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效果不高。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地理教师可以将合作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中,这样既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能满足新课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