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闻小故事是通过讲故事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的特点,顾名思义,首先是要小,大了就容不下,就得改用别的样式来写,但小中要见大,要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其次是要有故事,就是要有事件、有情节、有波澜、有结果,兴味浓郁,引人入胜。小故事在报纸上出现,常常还有活跃版面、调剂阅读胃口的作用,所以特别注意写作技巧。纵览报端,最常见的技法是悬念与意外,可以说已成为小故事写作的一种范式。悬念与意外,是在情节性叙事文学和表演艺术中积淀而成的一种审美规范。我国的民间故事、传奇话本、戏曲杂技,欧州的骑士文学,美国的西部电影,现代的推理小说,都惯于运用这种规范。它或通过曲折的情节,或运用变化莫测的幻术,或卖关子,掉包袱,或以推  相似文献   

2.
从新闻媒体中常常听到或看到『历史上』、『最高』纪录、『最好』水平等等词语。这些词语偶尔使用一下是可以的,但经常使用就有些不妥了。首先,所谓『最高』、『最好』,要有个和它做比较的参数,现在新闻媒体中有的拿不出参数,只笼统地说是『近年来』、『历史上』的最高、『最好』,这样难免使人糊涂。人们不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是对客观生活中主观感受的表达与组织。音乐在电视片创作中也常常用到,但创作者对音乐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重画面轻声音,对音乐的关注程度更低于语言和音效。有时运用音乐也不是主动运用,而是在某种情感、主体特征得不到充分展示时才被动运用的。在电视片中经常遇到这些现象:音乐的进人和退出常常突然;乐句或被生硬剪断或停留在不稳定的音符上,使音乐给人未完的感觉;音乐与同期声在音量上比例失调;音乐情感与电视片的主题、内容不符,影响电视片整体效果等。鉴于此,我们在进行电视片创作中,要进一步增强音乐的运用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象标尺有刻度、天平有砝码一样,新闻价值也有衡量价值大小的砝码,即包含在新闻事实中的多种影响新闻价值大小的要素。这些要素是客观的,但人们对要素的认识即价值观是主观的,它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阶级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是非标准,就会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另一方面,新闻价值观也常常包含着某些反映人们共同心理状态的要素:一方面,具有共同利益的新闻机构在新闻价值观上表现出根本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常常因地区不同,对象不同,在新闻价值观上表现出某些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在选择事实和表述事实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5.
在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中,最令人目眩的理论要算“监督政府”理论了。资产阶级新闻学常常以此来证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有新闻自由。什么是资产阶级报纸的“监督政府”职能?它的实质是什么?认清资产阶级报纸“监  相似文献   

6.
串联词不同于新闻导语,它既要承上又要启下,使新闻在电视画面和语言表达的更替上具有连贯性。先说说承上的方法。一是补充法,即对上一条新闻尚未说尽的内容加以补充。补充式串联词常常出现在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中,交待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注意事项,以增强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写作中,常常要交代或介绍涉及一些城市、地域等方面的地理自然环境。有些新闻事件的产生与地理环境因素有密切的联系,或者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交代说明地理环境的背景材料,以帮助读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正确全面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我们知道,任何城市、地域都有它的特点。记者不仅要善于发掘新闻事实,还要善于发现这个事实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上产生的,并设身处地为受众着想,以恰当的形式告诉他们。在写作中,如果单纯地介绍城市地域,就容易显得乏味,而如果把地理背景揉进去,就能陡增扭力,增强新闻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大凡做编辑的人多多少少要写些书评之类的文字,尤其自己策划和编辑加工过的书更是如此。常常是做编辑的时间有多久,写书评的历史就有多久。回忆起自己写过的书评常常是心存遗憾,记忆中很少有能打动自己的词语,几乎是写过之后就很少再想起它。最近一位文  相似文献   

9.
写了很长时间的书评,我也略有心得,书评要有质量,就要弄清楚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不是说有了这个基础书评一定是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它书评一定是失败的.《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一书似乎在挑战我,书中以多个主题在岔开我的思维线路,我常常看得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0.
记者要时刻想着抓问题,这不仅是为了写好稿的需要,也是记者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作为记者,仅仅收集事实是不够的,还要挖掘出它的思想,这个挖掘的过程,我个人理解,就是“抓问题”。它也是寻找新闻主题思想的过程。抓问题是一个认真的思考过程,常常是采访前就开始了,在采访中,甚至写稿时还不停地琢磨。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常常由于事情本身的发展变化、了解的事实更多、更透彻,更全面,对事物的认识发生变化,所选择的新闻角度也随之变化,表现出的新闻价值也增大了。我在采访中有这么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月6日。那是一个说阴不阴、说晴不晴,看不出有什么好兆头的日子。我们开始投入《咱们的村支书》的采访。作为县级台站的编采人员,深入生活、贴近现实并不难,难的是怎样观照生活,洞察生活的底蕴。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站在一个高度,从整体上把握生活,既要看到它丰富的内涵(典型意义),又要看到它与其它事物的内在联系(普遍意义)。在采访中则要求既抓点(深度),又抓面(广度)。  相似文献   

12.
我曾多次参加研究生和招聘考试的阅卷工作,从中发现了一个几乎是完全相同的现象:有不少应试者,论基础和水平并不差,有些甚至还很不错,但在《新闻业务》课的考试中,常常由于同一的原因——缺少一个“新闻脑袋”,而影响了成绩,影响了录取,功亏一篑,令人惋惜。譬如,试卷中常有这类题目:要应试者对一篇报道或几段文字作分析,指出它们的问题所在。有些应试者常常在语法、修辞、逻辑甚  相似文献   

13.
世界真是太复杂、太多样了,要真正认识它,非常不容易。我们就是看到了事物的现象,也常常不能正确地认识它的本质。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努力认识它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特别是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相似文献   

14.
一部电视剧是由一个个画面组接而成,最后显示在屏幕上,因此,电视剧评论常常要涉及画面感,或屏幕感。怎样才能具有画面感?日本电视艺术家舟和桥郎在所著《电视剧脚本四十八讲》中的第四章《画面的形成》中说,一、必须有动作性;二、美而富有诗意;三、有观众想看的东西(即内幕);四、有紧迫感。(见《中国电视剧》创刊号)我认为,它  相似文献   

15.
《广告摄影》课程是广告学、广告设计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近年来,在许多院校的广告学及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它逐步由选修课变成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程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较有优势,但在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教学中,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有无艺术背景的学生在视觉审美的感知和实践上存在较大差距。视觉艺术类学生一般从高中开始就已接受专业的美术基础训练,对于画面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16.
说引文     
引文在审稿和加工中是经常会碰到的,常常因为它“司空见惯”、“平淡无奇”而不被重视。其实,同审稿和加工中别的工作一样,如果认真地、细致地,高质量地来做.也会有许多讲求,做好了不仅可以避免在引文这个环节上出现大小错误.而且对于保证和提高书稿质量也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7.
陈力 《新闻传播》2005,(10):51-51
我们常常说一张报纸在报摊上要达到五步十秒的效果,要让读者看一眼就抓住它,这种理想的实现,一方面要靠版面上标题的作用,另一要素就是图片了。为此需要我们的编辑和摄影记者对新闻图片的重新认识与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8.
《纽约时报·图书评论》长期雄踞美国图书评论界霸主地位,对美国乃至世界出版业有着重大的影响。它的文章常常可使一本图书一夜之间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它的书评还可力排众议,在同行业媒体中有一锤定音的威力。它是书评界热点的“始作俑者”,并成为同行追逐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论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哲学意义上看,真是指宇宙本体,哲学家们常常将它称之为道,他们认为,凡是外部现实真实存在着的客观必然性,都可称之为真;从古典文论的角度上看,真是指客观形象和主观情感的高度统一:从个体审美的角度上看,真是一种主观情志,它包括思想和情感两方面的含义。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这里的“精成”就兼顾有思想和情感二者。我们所说的新闻中的真,是新闻的生命,它在意义上似乎囊括了以上三个 方面的内容。 情 真情真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要真挚。情感是与情绪…  相似文献   

20.
要有名牌意识,要有自己的代表作我来出版社18年了,感到要当个好编辑是要能抓到重点书、抓出重点书,有高质量的名牌产品,有自己编辑的代表作。我常常想:名作家为什么有名,就是因为他有他的代表作。不光是文学家,艺术家也有艺术代表作;体育名星有体育上的拿手好戏;著名教授有各自的科研专长;所以编辑应该有编辑各自编书的代表作,有名牌产品。我们当编辑的,头脑中要树立这种意识,要把工作重点放到抓重点书、抓高质量的名牌产品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