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七十年来文艺心理学与美育心理学创建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在中国仅有70年的历史;美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自确立名词概念,迄今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美育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美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为主要教育手段,感染人,发展人的美感、鉴赏美、创造美与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美育必须以文学艺术为主要手段,文学也必须通过美育体现其功能及社会价值。文艺美育心理学正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文艺与美育融合起来,发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以美育人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前艺心理学走出困境的出路就是采用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而中国古典艺心理学应是这个新模式的灵魂所在,对中国古典艺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就成了我们目前探寻出路的关键。中国古典艺心理学的具体研究也是遵循着三位一体研究模式--以马克思主义艺观统摄西方艺心理学众多理论,从中国古典艺心理学中吸取养分,寻求补充,这样才能使困境中的艺心理不获得深入、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文艺心理学研究100年来所用概念的梳理,认为现行文艺心理学与心理学一样,存在概念混乱问题,由于概念的混乱,使得研究对象不确定,学科体系难以形成。所以,必须尽快统一概念,统一研究对象。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文学艺术创作和接受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和规律,而不仅仅是审美心理活动,也不仅仅是艺术心理活动。文艺心理学的体系应该是文艺家心理、文艺创作心理、文艺接受心理、文艺批评心理四大块。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方文艺评论的奠基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共同缔造了古典文艺理想和一套古典艺术原则,适应了欧洲民族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崇尚希腊古典艺术的传统心理,开启了长久统治西方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本文拟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文艺与主体的关系、文艺的功能等三方面,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的文艺观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他们文艺观的相互联系及其区别,进一步指出三大伟人是西方文艺评论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经典之作。本文首先分析该书的写作背景,然后集中说明本书前五章的"形象的直觉"和"心理的距离"问题,最后对朱光潜先生"调和折衷"的治学方法进行反思,并指出《文艺心理学》中的一些瑕疵。《文艺心理学》一书在今天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文艺问题正不可避免地以其自身庞大而复杂的结构机制,多触角、多侧面地与其它相关学科不断地碰撞、接轨。以至于文艺问题的探讨,我们已感到越来越难以将其与诸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美学等学科截然分开。文艺作为文化系统的子系统,其中要回答的两大重要问题:一个是“文艺是什么”(本质论),另一个则是“文艺何为”(价值论)。这两大主题历来为文艺理论家争论不休,但纵观中西文艺理论发展的历程,在“文艺是什么”的问题尚未明晰之前,中西方的理论大家无不从文艺的价值功能这一角度来看待文艺。‘本文试从文艺价值观的演进入手,对中西古代文艺价值观进行比较,从而探索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于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的心理学始终无法从整体上很好的解释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心理活动规律。因此,中国心理学研究需要本土化,应该研究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应该解决中国实际存在的问题。当前制约中国心理学研究本土化一个重要因素是唯科学主义的小科学观在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中国心理学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走出这个误区.在研究中树立“星丛武”的大科学观。  相似文献   

8.
《文赋》之文艺心理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彦琴 《九江师专学报》1999,18(2):57-60,64
鉴于以往《文赋》文艺心理学思想的条块分割式研究的不足,本文试对其有关创作完整过程做一整体全面的心理学分析,以求更深刻地展示这的文艺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郑宗荣 《教育与职业》2006,(14):170-171
讲授文艺心理学课程时,恰当地引入心理教育,让学生从教学内容所蕴涵的心理意义观照自己的心灵,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调节自我的压力,掌握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增强自我心理教育意识。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批判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文艺思想和文艺心理学观点在当代国际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既有合理的成份,也有不少的谬误。弗洛伊德将其“深层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文艺研究和批评之中,有助于重新认识文艺创造内在心理机制的某些决定性因素和隐秘动因,他对儿童游戏和创作心理、梦、幻想等问题的研究不乏新意和创见,构成了自成一家的文艺心理学研究体系。但弗洛伊德过份强调人的本能欲望,抽空了人性的社会历史政治内涵,导致了研究和批评的极端化倾向,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揭示文艺创作实践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电影本体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电影本体研究均建立在西方艺术哲学的基础上 ,而当今电影业发展呈现商业因素和意识形态共同作用的趋势 ,理论陷入自语的境地 ,应引起反思。借助中国传统艺术哲学 ,融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不仅能够初步实现两种研究的内在沟通 ,亦可以建立真正体现艺术与美学精神的全新电影本体论  相似文献   

12.
在艺术生存的困境中,以何种形式突围是艺术发展过程中困扰人们的问题。当下,时代旨趣异化艺术追求、科学技术与艺术冲突、前卫艺术庸俗化等问题显得尤为尖锐。本文在对以上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切人,认为发挥艺术对现实的批判功能,倡导和发展审美文化,推进艺术和科学对话与交流是艺术在困境中突围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艺术观念既影响着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深深影响着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无论从美术教育理念、还是从美术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和结构模式方面,它都对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华侨华人美术研究中,移民意识是解读华侨华人美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漂移性是移民文化的重要内涵,移民意识决定了华侨美术既有"传统性"又有"异域性"的文化特征。华侨美术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民族性、异域性、漂移性相结合的独特的美术文化现象。这种文化融合是故国文化基因与移民意识相融的结果,是中国传统美术形态和西方美术形式意韵的融合。华侨华人美术的发展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强化国家文化影响,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新诗的发展越来越呈现衰落之势。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古为今用,从我国古典诗歌的沃土中吸取艺术养分;必须对接"五四"新诗精神,从中吸取思想养分;必须洋为中用,辩证地吸取西方现代主义诗艺,使之与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诗艺相互交融,创造出一种能够被普遍接受的诗歌精神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艺术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借鉴了西方抽象语言形式,建立起了本土化抽象语言体系。使得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初步探讨了这些经验的思想来源,以区别当代中国抽象艺术家与西方抽象艺术家的不同之处,进一步清晰中国抽象艺术的去向。  相似文献   

17.
陈复礼先生的摄影艺术以及他对摄影事业的卓越贡献为世人所公认。在其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不断汲取西方的艺术精华是其所取得的成就不可或缺的部分。陈复礼先生通过对西方艺术的构图形式、选取题材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理性汲取,在摄影艺术上找到了东西文化艺术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岩洞石刻,经历了浮雕、仿真雕塑及西方现代雕塑相融合的发展阶段,上海艺博会近年展示的作品表现了当代雕塑的最高水平和多种艺术特色,暗示了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9.
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既负有美术文化传播的职能,又担负着促进美术文化生态性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任。师范院校美术教育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从美术教育自身入手,明确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注重课程设置的目的性和承接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墨画作为地球上创作与欣赏人数最多的一种区域性艺术,也是80年代以来未受西方艺术话语强权控制的中国本土艺术之一。该文就水墨画面向新世纪的发展问题,它的社会和艺术上的现代性问题作了探讨,指出现代水墨画应重新认识传统,借鉴现代西方绘画的先进理念,开创21世纪水墨画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