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2022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学的新方向。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新课标提及的诸多能力要求呢?新课标“学习提示”的版块中明确给到了思路——即“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即“基于项目的学习”,简称PBL。项目式学习是以学习研究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产品并将作品展示为目的,要求学生借助多种资源,以合作的形式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2.
2022年版新课标强调各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项目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研究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课堂气氛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项目设计、实施、研讨和展示,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文章以英语学科为基础,针对教材内容重构设计项目,理清项目式设计的要素和方法,设计英语项目式学习实施模式和评价体系,研究英语学科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的成绩及能力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新课标“物联网实践与探索”模块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简要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和常见协议、物联网在新课标中的地位与整体要求,并以项目式学习的视角,从物联网课程体系规划、评价设计和课程实施层面给出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慧贞 《天津教育》2022,(12):47-49
<正>项目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是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能力培养的有效操作。本文以《呐喊》《彷徨》为例,从项目的提出、项目实施过程教师的作用、项目的评价方式三方面探讨课外项目式阅读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迁移能力。项目式学习以学会建构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角色体验为目标,着力培育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实战创新能力。从学习过程上讲,项目式学习更强调高级思维的培养。以项目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有效纠正目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项目式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单元知识整体设计下,针对不同学科内容的特点,可将项目式学习整合在数学学科中.数学项目式学习通过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反思、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将具体教学策略和实际教学案例相结合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数学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徐卫平 《成才之路》2024,(9):125-128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指向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方式,利用真实情境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层层递进,形成认知模型,提升学科理解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文章基于文献的梳理和教学经验的总结,从项目准备、项目优化及项目实施三个维度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科学项目式学习应用进行探究,以更好地发挥项目式学习作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建立严谨的科学知识体系,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双燕 《天津教育》2023,(26):76-78
<正>项目式学习(PBL)就是以培育学生学科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一定综合度的“项目”(综合任务),指导每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项目式学习法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历史认知、核心素养、学习效率等几个方面的意义。而且项目式学习法更注重对学生主体的关注,重视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从目标导学、情感体验、思辨意识、独立思考、教学效果等角度思考如何借助项目式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能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你能制作一个御寒发热的暖贴吗?”为挑战性任务,开展两个项目学习活动:“探究暖贴的成分和发热原理”和“探究影响暖贴发热的因素及制作暖贴”。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标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打通学科壁垒,构建项目式学习任务。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可以成为组建项目式学习活动的重要语料,主动跨界,关联历史、地理学科,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在项目设计与开展中走入生活。  相似文献   

10.
以大概念统整、项目化学习为载体的学科项目化学习,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本文以“物联网”单元项目学习设计为例,从梳理单元内容、确定单元目标、明确单元主题、构建单元活动和设计单元评价五个方面阐述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信息科技单元项目学习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要求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根据这一理念,2023年中考中出现了许多新颖的项目式学习试题,下面举例介绍这类试题的特点与解法.例1 (2023·四川·自贡)为测量学校后山高度,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征,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合作学习思维、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为切入点,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娟 《学苑教育》2024,(4):37-39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项目式学习模式提倡以项目为载体,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高质量实施,教师要注重融入项目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文章首先分析了项目式学习的特点,进一步对项目式学习模式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陈宏斌 《江苏教育》2023,(52):43-46
真实问题解决是计算思维项目式学习实施的有效路径,驱动并实现信息科技学科育人总目标。真实问题是项目式学习设计的起点,问题解决是项目式学习实施的核心,螺旋进阶是项目式学习实施的指向。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小学计算思维项目式学习要在设计真实问题驱动,经历问题解决过程,注重学生成果导向,提倡多元学习评价的同时,防止新课标教学“科学化”导致“枯燥化”的问题。项目式学习实施要专注于计算思维培养。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标指出了“结构化”项目式教学的重要性,倡导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设计,以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结构化”项目式教学方式在学科知识、认识思路、学科观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能有效将学科知识、学科思维等融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型,并在迁移应用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金英芳 《上海教育》2024,(10):69-70
<正>根据义务教育新课标“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的要求,上海市中小学开展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和研究。项目化学习的主旨是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科项目来说,是指基于课程标准,设计与学科核心知识相关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主或者合作、探究,激励学生深度理解学科核心知识、提升学科能力、培育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7.
针对《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特点,提出采用实践创新项目驱动模式组织教学,并阐述了实践创新项目驱动教学的含义以及具体实施过程。实践证明,实践创新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有很大成效,在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对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具有实际意义,同时对其它实践课程教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PBL)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以“植物多样性的调查”教学设计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探索项目式学习(PBL)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下,如何更高效、更系统、更深刻地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学习方式变革,以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度学习效果.并通过“单摆”教学实例,凭借数学知识的演变为纲,探索一种“项目式”数理深度学习的模式.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提高探究能力,养成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的习惯,成为一条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项目式学习以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习素养、增长学习经验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文章选取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节,运用项目式学习法,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为线索,提出一个驱动性问题与若干子问题,从具体措施、原则与内涵角度探索可持续发展思想,探究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