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Web of Science(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1986-2008年发表的全部466篇文献题录作为数据样本,通过高频主题词的分析确定国际ERP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检测词频变动趋势显著的主题词确定国际ERP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并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出国际ERP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  相似文献   

2.
以研究科学技术政策的国际权威期刊《Research Policy》(科研政策)于1974-2016年刊载的2855篇文献作为数据样本,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获取国际科技政策研究成果的机构、国家、区域分布;通过高频主题词分析,确定国际科技政策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检测词频变动趋势显著的主题词确定国际科技政策研究的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变化,分析科技政策国际研究的演变历程。研究表明,科技政策国际研究在过去42年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研究范围由早期零星的“科技政策”相关探索发展到目前注重“科技政策学”的科学规范化研究,研究视角由国家层面的宏观研究向微观倾斜,研究热点由知识管理、国家创新系统等扩展到开放式创新、三螺旋创新、团队知识创造等多样化研究。同时发现,科技政策国际研究在早期主要受到纳尔逊(RR Nelson)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波特(ME Porter)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影响,而当前主要受到开放式创新理论、三重螺旋创新理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更加全面地了解科技政策国际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演化进程,把握该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Web of Science 1975-2012年发表的关于主题标引的文献作为分析样本,借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用得出的高频主题词分析确定国外主题标引研究热点,通过检测词频变动趋势显著的主题词确定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丽 《情报科学》2012,(4):546-552
首先分析有关公共图书馆研究的国家机构和期刊分布;然后绘制关键节点文献图谱,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检测主题词词频变动趋势确定国际公共图书馆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并绘制出国际视野下的公共图书馆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  相似文献   

5.
科技政策研究代表人物与核心文献可视化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栾春娟  侯海燕 《科学学研究》2008,26(6):1164-1167
 引文计量方法常被用来确定某一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与核心文献。以国际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权威期刊《科研政策》(Research Policy)的全部引文数据作为样本,通过作者共被引分析与文献共被引分析,确定了国际科技政策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与核心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绘制出科技政策研究领域代表人物与核心文献的可视化网络,为科技政策研究者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与IT能力有关的23个主题词从Web of Science收集了2 640篇文献记录,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绘制出文献共被引知识网络图,研读相关文献分析IT能力研究的演化路径并归纳总结其特点;结合主题词共被引图,分析信息技术能力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用涌现的专业术语来确定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7.
黄松祥 《情报杂志》2012,31(6):70-74
运用Citespace对2002-2010年图书信息学科50种核心期刊题录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出图书信息学科研究的10个子领域、代表研究热点的20个主题词、代表研究前沿的6个主题词,通过将数据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内各年研究热点的变化,总结出图书信息学科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8.
赵程程  杨萌 《现代情报》2015,35(11):101
发展智能制造业是国际上发达国家/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以SCI中1995-2015年发表的2894篇文献题录作为数据样本,通过高频主题词分析,确定智能制造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检测词频变动趋势显著的主题词,确定智能制造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借助Citespace Ⅲ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出智能制造研究演化路径与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归纳总结其特点,明确了智能制造的研究前沿与发展方向,为我国政府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做出战略性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据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分析国际数据安全研究热点和前沿,为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利用CiteSpace V绘制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国际数据安全研究的发文数量、国别分布、研究机构分布、核心作者分布、高频关键词分析、时区图谱、突现词检测,分析研究热点进而挖掘研究前沿。研究发现国际研究热点侧重数据存储安全、数据系统安全、数据使用安全等研究;研究前沿包括大数据安全技术与隐私保护、数据共享、物联网数据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创新研究国际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追踪创新研究的国际前沿、确定创新研究的核心文献,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SSCI数据库中创新主题文献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创新绩效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是近年来创新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领域;国际创新研究的核心文献主要分布在国家的创新系统、创新的扩散、公司的创新和创新对经济变革的作用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评价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搜集2006—2018年各省市的科技评价政策文件,在优化科技评价政策量化量表的基础上,分别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三个层次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评价政策总体上呈现“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政策目标主题向创新人才培育、区域创新扶持与知识产权保护转变,同时,科技评价政策的作用机理呈现“非线性”特征,政策目标的作用方向正由“数量制胜”向“质量取胜”转变。从科技评价政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看,科技评价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其直接政策效力明显薄弱;科技评价政策的多重目标导致政策的协同效应不足,同时,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之间的不协调也削弱了政策效力,导致其“指挥棒”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12.
蔺洁  王婷 《科研管理》2022,43(6):1-8
科技规划是政府分配科技资源、组织科技活动的主要方式,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科技规划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重大历史事件,对历次科技规划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政策过程理论中的间断-平衡框架,结合科技规划制定的中国情境,提出以科技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科技规划演化规律分析框架。其次,基于该框架总结历次科技规划的平衡、间断演化规律,并着重分析影响科技规划平衡期的政策图景、政策场域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科技规划的演化呈现出明显的平衡期与间断期交替的特征,既存在重大事件下的政策间断,也存在政策的渐进性调试和垄断。一是科技发展价值观是影响科技规划演化重要的政策图景,是决定科技规划是否长期处于政策平衡状态的关键。二是政策图景的变化与科技规划的间断平衡演化过程基本吻合,科技规划的发展目标、知识分子政策和科技发展理念在不同时期构成了科技规划的政策图景。三是政策场域在科技规划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参与主体多元化、决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同时,本文进一步提出从政策过程视角开展科技规划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政策量化打分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政策属性、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政策制定府际合作网络等方面对我国1978至2016年制定的219条科技领域环境规制政策进行文献量化研究,进而有效梳理科技领域环境规制政策变迁和府际合作的演进逻辑。研究表明,我国科技领域环境规制政策的演进逻辑主要表现在政策机制不断完善、颁布政策的短期应急效应、累积政策的长期叠加效应以及部门合作不断强化等四个方面。最后,从制度层面的系统性顶层设计、政策属性力度的完善、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持续优化以及政策制定府际合作的强化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汝鹏  苏竣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813-1819
通过梳理现有研究,发现知识和价值是科技决策中政府与科学家互动关系的核心因素。辨析了不同科技类型的决策和不同政策阶段间知识和价值的分布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政府与科学家关系的不同。认为科技决策机制应该以匹配知识供求、促成价值共识为原则,针对"科技类型-政策阶段"空间中的知识和价值状态进行差异化设计。据此提出了中国科技决策机制的优化策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在科技人才政策研究中应用的最新工具和方法,即以科技人员的履历(Curriculum Vitae,简称CV)作为数据来源,对CV中包含的科技人员的丰富信息进行编码和分析,同时借助相应的描述统计分析方法,以此为基础来分析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轨迹、职业特征、流动模式以及科研人员个人和组织的评价等问题.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概述分析,归纳了使用CV工具进行分析的主要方法,分析了该方法存在的障碍和不足,同时对在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研究中如何应用该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Howlett和Ramesh政策工具分类方法,并结合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发展阶段研究构建X-Y二维分析框架,通过对2006年以来我国的13个关于科技人才评价的政策文本进行文本收集、筛选、编码和量化统计,分别从X维度、Y维度及两维度结合等三方面分析政策工具演进及组合使用情况,最终为优化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提供政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工具的使用以政府决策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政策工具使用量呈阶段递增趋势。结论建议增强政策工具使用平衡性,持续推行分类评价政策,同时加大“四唯”现象清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政策主体合作网络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凤朝  徐茜 《科学学研究》2012,30(2):241-248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不同发展阶段中国科技政策制定主体合作网络图谱,提炼网络结构演化的模式特征;通过合作“广度—强度”二维矩阵分析政策主体在网络中的角色演变,并识别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核心主体在科技政策主体合作网络生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功能演变及其对网络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科技政策主体合作网络演化过程中,整体结构优化与主体功能提升相互促进,并呈现出同步演化特征;中国科技政策主体合作网络演化具有体制改革推动和科技发展需求拉动的双重驱动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必然涉及到众多新的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科技决策必须坚持科学化和民主化原则。科技政策学在美国的兴起,是美国追求科技政策科学化的必然结果。科技政策学是交叉学科研究,具有多种研究进路。科技政策学已经引进到中国,并已出现了中国特色的科技政策学研究成果。中国特色的科技政策学研究,一方面要为科技体制改革、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投入的创新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娟  张玉喜 《科学学研究》2018,36(5):831-838
以2005-2015年中国省域的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数据为支撑,构建区域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省域和东中西部地区等多个角度对我国区域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综合效率平均值历年呈稳步上升趋势;省份、区域间科技金融投入的创新绩效产出结果差距较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其他区域;本研究针对区域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析了区域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差异的原因,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