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戴吉  夏璇 《科教导刊》2023,(27):137-139
家校共育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下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意识不足、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家校共育空泛化、行政化和纯网络化。文章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建构“高校家校共育体系”,在“普及教育”“成长辅导”“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四个层面开展工作,有助于提升心理育人实效,具体表现:普及教育层面,在课程和活动中融入家庭心理与家庭教育;成长辅导层面,由辅导员与家长协同共育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心理咨询层面,将家庭治疗理念运用于个体咨询并开展家庭咨询;危机干预层面,在排查、干预、追踪过程中调动家庭资源,共同做好安全保护、情绪安抚、危机化解和后续帮扶。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理论将环境分为四个层次,认为正在成长中的个体是受他周围环境多种水平的复杂关系影响的。从生态系统理论角度分析影响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因素,就是从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四个层次分探讨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生态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对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理论将环境分为四个层次,认为正在成长中的个体受到他周围环境中多种水平复杂关系的影响。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角度分析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因素,从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四个层次探讨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生态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育咨询是提供教育策划、设计或规划方案的智力服务活动,对个体、家庭和团体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国教育咨询很不规范,应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人才、信息、科研等资源,充实教育咨询理论,丰富教育咨询内容,拓展教育咨询实现途径,推动教育咨询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系统家庭治疗是以整个家庭为咨询对象,通过一系列特殊的提问技术和留作业方式诱发家庭内部互动模式的变化,从而引发个体改变的心理治疗活动。本文在论述系统家庭治疗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将系统家庭治疗引入中小学心理咨询的可行性,并以个案的形式详细阐述了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小学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一个生动的系统,一个有机的整体。家庭治疗理论认为,个体只有在互动和系统中才能被理解,个人反映出的问题实际上是个体所在的系统出现问题,所以心理干预的对象不仅仅是个体;主张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一名初三男生因情绪问题及自伤行为由父母陪同前来咨询,心理教师运用家庭治疗,帮助其澄清家庭关系,消除不良情绪,发掘身边的社会支持资源,提升人际交往技能,最终帮助其回归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7.
当今,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面临着严峻的抑郁症困扰。心理咨询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与个体咨询相比,团体心理咨询更适用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以及与药物的联合治疗,特别是在中国这一注重人际联结和社会支持的文化环境中。本文试图根据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证据,通过对比单独药物治疗与团体-药物联合治疗、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的针对性以及跨文化背景下的团体咨询优势等方面,论证团体咨询对于国内抑郁症治疗的效果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个体品德养成深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并称为影响个体品德养成的三大生态系统。儿童期是个体品德养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模仿和从众,而家庭又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在个体品德养成方面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家庭环境的各个要素都会对儿童品德养成产生影响。因此,为使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必须努力优化家庭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绘画心理治疗作为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绘画心理治疗对情绪障碍或创伤记忆的个体有明显效果。个案咨询中常用的绘画主题有“房树人”测验、雨中人、家庭动态图、学校动态图、自画像等。绘画心理治疗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有利于澄清来访者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成长。在个体咨询中,使用绘画心理治疗需要注意:谨慎解读绘画作品;分析时全面把握信息;以绘画为线索循序渐进展开会谈。  相似文献   

10.
学校欺负及其社会生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欺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学校暴力形式且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中小学欺负问题的基本特点。然后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阐述欺负者与受欺负者的个体特点,欺负/受欺负与儿童的同伴群体、家庭和学校等社会生态系统的联系,指出今后学校欺负问题的研究应立足于儿童青少年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生态系统,在理论构想与研究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个体与其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systems aspects of ecosystemic psychology. The terms ‘system’ and ‘systemic’ have a wide range of meanings 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way in which these terms are used in ecosystemics. A general review of systems theory is provid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ose issues which are relevant to the present discussion. The paper shows that, although social constructionist views are relevant, hermeneu‐tic considerations are far more important in ecosystemic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cosystem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inclusive schools due to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schools in the mainstream school where learners from the specialised institutions are referred back to mainstream for inclusive education. Ecosystemic perspective on inclusive education, ecological theories and systems theories underpin this paper. The study was done through interviews, field notes and observations of 120 participants comprising the SMTs, educators and parent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chools face great challenges in managing inclusive schools. A lot has been published on inclusive education, but none of them offers ecosystem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school management to follow.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offering ecosystem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inclusiv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The ecosystemic approach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on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difficulties in schools by offering a particular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al patterns observable in social systems.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origins of this approach in the realm of family therapy and the field of general system theory, and demonstrate its application to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difficulties in schools through a survey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case study material.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大学毕业后依然滞留学校的一个群体,校漂族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弱势群体、社会经验不足、就业难、恋校、考研等,这一系列因素共同导致了校漂族的形成。校漂生活对其个人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其工作及工作经验、婚恋家庭、世界观、人生理想等一系列事项都被迫滞后,受到影响。校漂生活对家庭、学校、社会等都产生了一定的负担。他们理应早日上岸,找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合适位置。  相似文献   

15.
贞节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婚姻道德和法律规范,并非仅对女性要求,它对男性也有限制,如在法律上和实际生活中对男女私通行为的惩罚所采取的“男女兼惩”、“男女同罪”原则,以及就男性对女性的性冒犯行为予以严惩的做法,都是上述观点的体现。这种做法与维护婚姻家庭和社会安定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开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之滥觞的严复。其一生思想、尤其是晚年思想的变与不变始终引人注目又备有争议。从作为严复思想突出表现的政治观与文化观来看,晚年严复在呈现出渐趋"回归传统"的历史性表象变化(政治思想与激进主流相左;文化关注重心逐步转移)之外,更多的则是其继续进行"中西比较"的不变(政治思想内核未变、始终围绕整合、融通中西文化的主旨未变)。学贯中西的知识构成与独特经历、贯穿一生的爱国激情及其历史观"渐进主义进化论"的规定与制约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严复晚年及其一生思想变中未变,不变是主流。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s a response to the call for further discussion which was recently made in an important paper on the ecosystemic approach to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difficulties in school (Cooper and Upton, 1990a). It is of a primarily theoretical nature and presents some further perspectiv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systemic approach. Specifically, it shows that ecosystemics has arisen from the need to develop a systems theory which does not contradict the tradition of a humanistic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以家庭为题材的古代小说,以《金瓶梅》的出现为界明显分为两个时期:明中叶以前和明中叶以后。明以前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这一时期。家庭环境的描写是被忽略的。它只是作为故事发展设立的点缀而已,因而描写还不充分不完整。家庭人物少,人物关系简单,反映的也只是家庭生活的某一侧面而已。明清时期出现了以《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歧路灯》等为代表的大量的以家庭日常生活为主要描摹对象的章回小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它们在作品数量、家庭关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刻画、写实艺术几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20.
罗素是英国思想家中研究人类幸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幸福观主要是通过分析影响幸福的因素体现出来,可以总结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导致不幸的原因:竞争与忌妒、厌烦和疲劳;另一方面是可以使人幸福的要素:爱与热情、家庭与工作以及中庸之道。研究罗素的幸福观,可以使处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迷惘的人们,把握好生活的本质和节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幸福、体会到幸福;对于个体人生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