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复在汉语中是一种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除此之外汉语还有着丰富的叠词。这与汉语的语音文字特点、思维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而在英语中,语篇衔接手段以替代为主,重复多用于修辞和强调作用。汉语中合理的重复在英译时照搬原文往往容易出现冗余现象。汉语除去显性重复外,还包含着大量的隐性重复,若不充分考虑深层意义,翻译成英语时很容易产生冗余,降低译文的可读性。在汉英翻译时要注意两种语言重复现象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一定的翻译技巧避免冗余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重复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该论文在列举重复词在汉语语篇中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普遍现象背后潜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语义重复同现是词汇衔接的一种手段。本文对英汉语篇中语义重复同现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原词复现以及上下义词、同义词、近义词和具有搭配关系的词的语义同现,探讨语义重复同现在英汉语篇词汇衔接中的差异,并阐述语义重复同现对英汉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汉语语句中存在着一种重复现象,但这种现象不是语病,而是一种羡余现象.本文引用了大量的例证说明了羡余现象的存在和羡余现象存在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娄宏亮 《考试周刊》2007,(25):17-19
重复是汉英两种语言都很常见的现象,本文讨论汉英翻译中词语的重复,并指出重复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大大高于英语。这是因为重复在英语中是实现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英语里语篇衔接是依靠代词、近义词替换和省略句的使用。英语中重复只是一种强调式的修辞手段。由于汉英在重复上的这些差异,翻译中就必须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重叠是英汉语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对英汉语重叠词在构成方式、修辞功能等方面的对比,提出了对应法、利用词的重复、利用并列结构及利用押韵等重叠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般而言,简洁用词和英语词汇量有关。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写作中出现的重复、拖沓现象在更大程度上是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忽略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用词习惯而致。通过英汉重复、词化程度、常用词类及固定表达等方面对比,可以很清楚看到汉语思维对英语写作简洁用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重复(repetition)既是一种语言表达手段,又是一种修辞手段,其使用或是为了表达的明确与生动活泼,或是为了在修辞上达到强调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重复又表现为狭义上的共时性重复和广义上的历时性重复,即共时的语篇组织中的重复和历时的语言(甚或言语)表达习惯中的重复。英汉语言中的重复现象各有特色,英语重替换,少用或尽可能不用重复,而汉语好用重复。  相似文献   

9.
英汉语言中都存在着词语的替换与重复现象,但比较而言,英语倾向于用替换来避免重复;而汉语,词语的重复在使用范围和出现的频数上都超过英语。笔者主要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在篇章中的重复现象以及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词汇的重复出现是语篇衔接的一个常见手段。通过《围城》中英文本对比分析后,发现英译本的译者在对此现象进行翻译时,主要使用了以下三种处理方式。首先,在词汇重复不多的情况下使用与原文相同的词汇衔接方法,或直接重复,或用指称照应代替重复的词语。其次,运用了语法衔接的手段处理了一些词汇重复的情况,这些手段包括替代、省略。最后,对于重复频率较高的词汇,将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相结合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汉英翻译中有一种普遍现象:汉语常有同一词或短语在句子中重复出现,英语中却少见。在汉译英的过程中,除少数情况下需保留重复外,一般要避免重复。其方法有:取代法、省略法、提取法和使用名词复数等。  相似文献   

12.
英语辞格Repetition是一种常用的结构上的修辞手法,主要分为七种形式。汉语修辞格中的反复也是被普遍运用的常见修辞手段,可分为三种形式。本文以英汉、汉英对照的形式,分别说明两者的特点,并进行区别。文中还将Repetition与顶真及回环两种汉语修辞格做了对比.并对英语辞格Repetition和汉语修辞格反复的翻译技巧和规律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3.
牛建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3):38-40,97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自然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他总是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在细微之处发掘深刻的主题,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但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表现深邃的思想内涵,令人百读不厌.在《雪夜在林边停留》一诗中,他成功地运用暗喻、象征、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之所谓"犯",就是重复,就是雷同,是小说创作之大忌;而所谓"避",就是避免重复,避免雷同,是小说创作中常见的方法之一。然而,高明的作者往往有意地"犯",通过"犯"而达到更高层次的"避",这也就是某些小说评点家所谓"特犯不犯"。这种"犯之而后避之乃见其能避"的观点,其实是一种高级状态的辩证思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法学教学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只注重法律知识的灌输,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面临着压力和责难。鉴于此,在法学本科教学中引进实践性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其包括"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训练"及"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这些实践性法学教学方法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复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但由于汉语言的特点,汉语中重复的使用频率要多于英语。重复手段在英译汉口译中被广泛使用,它不仅可以顺应汉语的语言特点,达到修辞的效果,实现语句的衔接和连贯,而且还遵循了翻译的"功能对等原则",实现了语言的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反复能强有力地表现情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格。关于反复辞格的分类、修辞效果等问题,迄今在国内有一些 不同的观点。作者从该辞格的分类、修辞效果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s directed to two issues: the extent to which children in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s are experiencing repetition in their curriculum from one year to the next (as manifested by reiteration of Individual Educational Program [IEP] objectives), and whether repetition results, at least in part, from establishing initial objectives that are too difficult for the children. The authors reviewed objectives from two sequential IEPs on 36 children from 15 programs in 10 states across the country, Although the data were too "messy" for a complete classification of objectives, careful inspection revealed a great deal of repetition and near-repetition in consecutive IEPs that were separated, on the average, by approximately one year. By matching objectives, where possible, to the expected age of mastery as indicated on a standardized instrument, and to the child's functional age, the authors found a clear tendency for children's objectives to be beyond their developmental level. It is concluded that although slow children will of course learn slowly, the data of this study, confirmed by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suggest that some of the reiteration in early intervention may be the result of excessive demands rather than the "need for repetition" intrinsic to those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与英语在语言表达习惯上存在一定差异,汉语原词重复英译时可用替代、省略、对等翻译等多种翻译方法灵活处理,使译文既简洁,又符合英语行文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