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我看编辑工作朱永庚在一份编辑工作者的登记表中,有个栏目是“职业观”,也就是对编辑这个行当的看法。我猛一看到这个栏目时,脑中一片空白,因为尽管做了七八年的嫁衣匠,却从未对这个问题作过认真的思考。思付良久,我在那一栏目中写下了如下几句话:编辑一面当学生,...  相似文献   

2.
很多编辑喜欢逛书店,这也许是职业的爱好.倘若我们看到一本政治理论书配上一幅山水画的封面,此刻,编辑心里总有一点不自然的感觉。因为这本书缺乏整体感,内容与形式脱节。这种整体感正是系统论的观念.但是谁也不会说,我在书店是在用系统论看书。正象恩格斯所说,当人们还没有学会辩证法时,已经在进行辩证思维一样,当我们还没有自觉地运用系统论方法时,已经有了系统论观念。“系统”在编辑工作中的意义系统论是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一种。当初,它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原冀鲁豫军区的一位老战友来看我,开头就问我离休前是什么职务,我说当编辑(因为离休前的副主编江没有正式下命令)。他忽地一怔说:“啊!怎么了,咱在冀鲁豫时你就是编辑,一直到现在未动呀!?”我说:“是啊,当编辑已经几十年了。”“你真有瘾,要我早不干了!”反过来他又说:“像你这样四五十年职务一直未动,一个劲地当编辑的,恐怕全国新闻战线也少有。”说到“瘾”,那真算是靠“瘾”,使我爱上了编辑工作这一行。如果再具体点说,这一行,就是“民兵”──民兵的宣传报道工作。的确,参加革命工作50多年来,我除做过…  相似文献   

4.
刘晓涵 《编辑学报》2012,24(3):300-301
正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到编辑部工作已经快3年了。至今仍记得3年前入职面试时主任的提问:"编辑工作并没有想象中清闲,一个认真负责的编辑,工作将会是繁忙甚至繁琐的。为什么会在博士毕业后选择做一名编辑,你考虑好了吗?"当时我回答:"因为编辑工作是一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工作,我很想尝试!"这近3年的编辑工作,确实如想象中一样给  相似文献   

5.
当记者,做编辑,令很多人羡慕,不少青年人为获得这一职业而孜孜追求。20年前,我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但那不是职业,是业余的。那时,我到报社送稿,看到编辑们坐在破旧的写字台前,在一盏绿色灯罩的老式台灯下,手握让红色墨水碱得粗了头的毛笔改稿,真是羡慕极了!后来,我也当了编辑,是编杂志,一月一期,太不“刺激”。我总忘不了那“绿色灯罩”下面的感觉。那时人事制度太严,想换职业是很难的。为了新闻这一职业我整整等了10年。  相似文献   

6.
关于期刊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我说些什么呢?咱们都是当编辑的,都是同行;我又编过几种期刊,跟各位可以说是小同行。我就说说我是怎么当起编辑来的吧。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我的父亲叶圣陶,大家都说他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我父亲一九二三年进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正式当编辑,到一九六六年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四十三年间,他几乎没有放下过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7.
清晨,当一份份贵州日报传送到千千万万读者手中时,校检组的欧声扬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毕竟,他是把守报纸出版最后一关的“哨兵”。初识欧声扬,是80年代初我被分到报社校对组实习。那时,他先于我参加工作,我称他为老师。一晃快10年过去了,我们当时的年轻人已成了较老的记者、编辑,而他仍是校检岗位上一名“哨兵”,依然干着默默无闻的校检工作。欧声扬为什么能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勤勤恳恳地工作呢?当我与他深入地交谈,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后,我才发现有些木讷的他,原是一位富有个  相似文献   

8.
选题策划的两大要素:创新与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编辑已经6年了,6年时间完全可以把一名刚毕业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熟的职业人。到如今,我自认为对编辑业务已比较熟悉了,特别是对编辑流程,但是回顾这几年自己策划的选题,说心里话,并没有特别满意的,或者是真正能拿得出手的。记得研究生毕业刚到出版社时,年轻的心踌躇满志,心比天高,成天钻书店、上网、作市场调查,满脑子尽是想法,今天想做一套手册,明天想做一套丛书,真是恨不得一天策划一套书。然而令人苦恼的是,刚参加工作的我,手里根本没有几个作译者。没有作者资源,就是有想法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写。另外,也没有多少与作译者打交道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漫谈编辑的职业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职业幸福感,源于编辑工作是一项值得尊重和挚爱的职业。编辑职业无论从大文化传播功能来讲,从职业过程就是提高学识水平思想修养的功能来讲,还是从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视角分析,都无愧是一个令从业者所挚爱、令社会和他人所尊重的神圣职业。我国出版战线的老编辑陈翰伯先生曾说:当个称职的编辑确实不容易,这里有许多学问要脚踏实地地学,但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热爱编辑工作。没有这个基础,学识再渊博,水  相似文献   

10.
文史综合类期刊编辑如何为历史的真实性把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足迹。我做历史类期刊十多年,出于对历史的负责态度和职业的敏感.常常奔波于搜集史料、印证史料和史学研究之间.这使我接触到不少更接近真相的历史和史料研究的成果,被历史的浩瀚深邃而深深地震撼。感到文史类期刊编辑工作是一份需要相当知识准备和勇气与胆识、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要求编辑能够把那些尚未待人们细细咀嚼就会匆匆过往的历史理性地、科学地、系统地加以梳理并呈献给读者。这种呈献即体现了编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意识,以及把关意识。  相似文献   

11.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11,23(5):468-469
2011年春天,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袁桂清编审荣获了第2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称号。当我问起他的获奖感触时,他毫不掩饰地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一半是从军做临床医生,一半是职业医学编辑,而最具有成就感的还是职业医学编辑。”  相似文献   

12.
也谈编辑工作霍小齐“为他人做嫁衣裳”这句话,很好地表现了编辑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至今仍未过时。我以为,做一名编辑首先要具备这种“为人做嫁”的奉献精神;没有这种样神追求和思想素质,是当不好编辑的。但是.有了这种精神追求,并个等于就能做好编辑工作,还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和编辑工作叶至善我的父亲叶圣陶生于1894年,1988年逝世。他在晚年说:如果有人问他的职业,他就回答说,他的职业是编辑。在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他进商务印书馆正式当编辑,是1923年年初。在这之前一年,他和朋友们一同编...  相似文献   

14.
“我上任后,要让我们团的新闻报道走在集团军的前列。”1992年11月23日,傅开强向团党委立下了“军令状”。他上任第一年,果然实现了诺言。他被军区评为通讯报道先进个人,荣立了三等功。当有人打听傅开强的成功秘诀时,他爱用简短的话语回答:开弓没有回头箭!万事开头难。写新闻是份苦差事,当傅开强正儿八经地坐到办公桌前,才感到这碗饭不是好吃的。几十篇稿件寄往报社,竟没一篇肯出来“露露面”,这下可急坏了他,倔劲一上,便蹬车到了济南。报社一位老编辑热情地接待了他。当老编辑仔细看完他随身带来的稿子后,便耐心地给他讲新闻…  相似文献   

15.
耕耘之余,隔三岔五有点“豆腐块”被报刊编辑拾遗补缺,偶尔还承蒙老师错爱,有那么几篇作品获奖。在收获之后。我非常感谢本地一家报社的编辑们。是他们送给了我写稿的“真经”——好稿便是“敲门砖”。1995年6月,识字不多的我竟大模大样地干起了“职业写手”这一行当。由于对新闻懵懵懂懂,连投几十篇稿件,却“屡战屡败”,篇篇似泥牛入海。此时,有人指点迷津——稿件只写不送,编辑扔掉不用。几天后,如获至宝的我怀揣一篇稿件初次来到了本地一家报社,一位编辑阅后,将稿件还给了我:“没有可取之处……”不待他说完,我心里便想是不是编辑在“卖关子”。于是,我  相似文献   

16.
正一1923年的春天,我的爷爷叶圣陶经朱经农先生介绍进商务印书馆工作,正式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那年他29岁。1982年,爷爷为刚刚创刊的《出版史料》写了一篇题为《我和商务印书馆》的文章。人们常常引用的爷爷说的"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我当过教员,又当过编辑,当编辑的年月比当教员多得多"那句话,就写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头。  相似文献   

17.
编辑苦乐     
正1946年,抗战胜利的第二年,我从大学毕业,有朋友介绍我先后到《文化月刊》和《文艺与生活》杂志去当助理编辑,这是我编辑生涯的开端。但为时较短,只干了半年,接触到一些有关编辑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很感乐趣。因为得到的是未曾有过的新鲜事物,学到许多不熟悉的文化技巧,一切不以为苦。20世纪50年代,有几位历史界的学人办了一份同仁刊物——《历史教学》,他们都年长于我,因为知道我当过编辑,邀我参加编委兼值班编辑,每三月一轮。那时还是铅排时代,值班编辑对组稿、编辑、排印、校对、发行等一系列工作都要熟悉,都要体验,一共干了10年,对铅排工作可说已经掌握。这十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若是能够从事一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吻合的职业,那他一定是一位很幸运的人,说“工作着是幸福的”一点不过分。每当我坐在案头开始我的编辑工作,我的心头总会涌起这样的念头,于是喜悦和快乐总是随之而来,让我始  相似文献   

19.
假如我再从头当编辑,我决不会忘记做这样一件事:坚持不懈地积累资料。老编辑到了晚年,退居第二线,总想搞点研究,写点东西。可是到动笔的时候,有些同志手头缺少素材和原始资料,只好望笔兴叹了。这对从事编辑生涯几十年的老同志来说,不能不是一件憾事。因此,我想提醒年轻的同行,如果你立志当一名编辑,切莫忘记从头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我开始当编辑时,只知道埋头工作,忙于应  相似文献   

20.
蓦然回首     
一位作家曾用这个题目写他的创作道路。我也借用这个题目写一写我的编辑生涯。一-题记人生的环境和机遇比个人选择更起作用。比方说,我当编辑就和我的选择没有什么关系。我是学法律的,离开学校后,在共青团系统做宣传工作。1955年,听从组织分配,调到出版社,一干就是一辈子。当编辑虽然不是我原来的志愿,但我很快就爱上了这项工作。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信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是,我发现编辑工作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例如:编辑工作有动有静,不是成天蹲办公室,也不是成天四处跑,很适合我的口味;编辑工作的对象是不同的作者、读者和书稿,有无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