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谈谈编辑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原同志原来约我来讲语言问题,我考虑以后,还是讲讲编辑工作。大概一个人干哪一行,就觉得哪一行不容易谈,因为我做语言工作,就觉得语言问题不大好谈。我也做过编辑工作,多少知道一点,因为只知道一点儿,所以胆子就比较大。正如有些书生喜欢谈兵,有些将军喜欢作诗,大概都是这样一种情况。我的编辑经验是这样,49年我在开明书店当编辑有一年时间,从78年《中国语文》复刊以来到现在,编了三年杂志。在开明书店实际上是在那儿编《文言读本》,没搞一般的编辑工作,所以经验不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界,大多数同志干的是编辑工作。从二十几岁开始至到现在,我已有二十六七年的编龄。本以为自己这个编辑已经很资深、很老道、很成熟了,但读了朱金平同志撰写的《新闻编辑论》一书,我突然觉得很惭愧,发现自己这个编辑当得那么盲目、那么粗放、那么浅薄,进而知道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意的编辑、有建树的编辑、有贡献的编辑。  相似文献   

3.
一个夜班编辑的业务报告沈兴耕我和夜班编辑工作似乎有一种难解的缘分,其过程可以概括如下:由开始不愿意干到后来觉得可以试试;由陌生到熟悉,到喜爱,到执著,到入迷……十几年来,我在这个岗位上的体会是:头脑要清醒,选稿要公道,业务要过硬,精力要集中。全力做好...  相似文献   

4.
编辑概念必须同一──答张洪玲同志叶向荣长沙张洪玲同志《从〈著作权法〉谈编辑的两重含义》一文(见《编辑之友》1996年第4期)对我的《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见编辑之友》1995年第5期,一文的基本论点、论据提出了否定意见。我见了感到非常高兴,因为《...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卫生科普杂志的编辑。我认为,一名好的杂志编辑,应该具备较强的组织稿件、策划栏目的能力。为了紧密联系读,我多次组织征与讨论,请读积极地参与进来。我想,一旦读参与了办刊,你想不让他订这本杂志都不容易。2000年,我在《人到中老年》栏目策划了“要不要给子女带孩子”的讨论。由于涉及的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读参与的热情很高,我从中精选了几篇稿,陆续以《我的母亲带了仨》、《岳母的无奈》、《虎爷爷不带虎孙子》、《带孩子有付出也有  相似文献   

6.
与文字工作为伴,我已走过三十几年。大学毕业后到机关干文秘、调研,一干就是18年。这以后的十多年时间从事报纸、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这两种工作都需要自我牺牲精神,也都比较累。其实,人的一生中要做成一点事情,不管干哪一行,没有不辛苦的。编辑有苦也有乐。在编辑这片乐土上,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读者、作者的满意和赞赏。  相似文献   

7.
阮光页 《中国编辑》2011,(3):91-93,96
我1982年大学毕业开始做编辑至今。其间所做编辑那些事儿,以媒体分,报纸编辑+杂志编辑+图书编辑,干的是"5520工程",即报纸编辑干了5年,杂志编辑干了5年,图书编辑干了20年,合起来近三十年;以编辑性质分,策划+组稿+审读与编辑加工,好像都有点绝活;以审次分,一审+二审+三审,都有机  相似文献   

8.
原欣 《新闻传播》2013,(12):272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视新闻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因此新闻采编们就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特有的优势,才能够在这个行业中遥遥领先。新闻采编主要涵盖了新闻工作中的两方面,一是采访工作,二是编辑工作。这两者之间要充分而紧密地结合,因为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新闻的采访和编辑工作,两者之间是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的。本文围绕着新闻的采访与编辑技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充分对新闻采访的技巧与新闻编辑的技巧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电视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常欣 《新闻传播》2010,(7):120-120
作为企业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工作者.我知道我的工作与地方电视台的编辑工作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作为一种特定角色的新闻编辑工作,也同其他社会角色一样,都有自己的责任、义务和规范。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特点是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而企业电视台因为工作的相对特定性,对编辑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早已明确了的。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它是举足轻重,决定性的因素。因为编辑工作是图书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之一。宋木文同志说过,“我看领导班子有多高水平,编辑队伍有什么样的素质,就有什么样的出书质量。”那么,处在“中心环节”地位的编辑队伍的情况怎样呢?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来,出版社发展过猛,编辑队伍增长过快,加之,一些老编辑退休,从业务水平来说,有些青黄不接。另外,近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加之教育的失误、管理不善,使得有些出版单位在紧要  相似文献   

11.
《出版六十年编辑的故事》是一本出版业六十年编辑人浓缩的群像。从中可以体会到,出版发展背后真正的推手是出版生产力,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编辑群体。编辑群体的文化品位、文化追求、文化素养、职业道德、人格操守等,直接决定着生产力的强弱。未来续写文明的历史责任,仍然有赖于编辑群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从1997年开始,我便从事《承德日报》要闻和时事版夜班编辑工作。通过几年工作实践,我感到,要作好报纸夜班编辑工作,必须要细心、耐心并有很强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编辑》2011,(6):83-92
《中国编辑》杂志创刊将近十年。从最初朴素不惊的文字及编辑平凡的操作到勇立编辑出版时代潮头,每一本《中国编辑》杂志都是中国编辑为自己建筑精神家园添加的一砖一瓦。如今,刊物已经发展成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了把刊物办好,与大家换一个角度分享对《中国编辑》定位设计、规划的心路历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召开《中国编辑》工作研讨会表示赞赏。说到高教社与中国编辑学会和《中国编辑》的关系,我的印象是“三个非常”,即:对编辑理论建设非常重视,对编辑学会的工作非常支持,对办好《中国编辑》杂志非常尽心。高教社把办好《中国编辑》看成不仅是对全国编辑学科建设的贡献,而且是实现本社“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举措。这就把认识提到了战略高度。接受《中国编辑》出版任务以后,社领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配备了精干的编辑力量,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今天又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来共同研讨,这些都是很好的兆头,  相似文献   

15.
再论编辑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年,我写过一篇《简论编辑风格》,发表后收编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从历史走向未来》一书中。时间过去八年了,但似乎还  相似文献   

16.
<正>1985年到1989年,笔者在上海市档案馆编研室供职。当时,编研室负责编辑一份档案文化刊物《档案与历史》,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本刊物的筹备、组稿、编辑工作。当年,为组织稿件,我们这些编辑都曾四处去寻访沪上的许多老先生与各方名家,征集有关档案以及历史故事。曾记得在大伏天里,我寻摸到长寿路长寿里去访问有"补白大王"之誉的老报人郑逸梅先生。在他的那间名为"纸帐铜瓶室"的朝北亭子间里,看到他与许多民国名人的来往信件和手札。可惜的是,虽然我与他老少两人也算谈得投机,郑逸老兴致所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江西宗江人。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出版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他的编辑实践和有关编辑工作的论述,是一份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遗产。韬奋于1944年写《患难余生记》时说,他“差不多出了学校就踏上编辑之路”。1937年9月20日,他为上海的《立报》写的一篇《同道相知》的文章中也说:“时光过得真快,我这后生小子,不自觉地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这是韬奋对自己的编辑生涯最简明的概括。  相似文献   

18.
我出生在书香门第,成长在高等学府。父母都是教师,祖母也很有才华。也许是受家庭影响,我自幼就勤奋好学,拥有许多理想。我曾想过要当书法家、画家、作家、摄影家、历史学家、医生和记者……可从未想过要当编辑,因为我那时并不了解编辑这一行。 我是从照相馆考入大学的,在大学里,我参加组建了校书画协会、摄影学会,还兼任校学生会摄影记者。大学毕业时,我认为最理想的单位是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可却轻而易举地走上了编辑岗位,一干就是十余年。我从不了解编辑工作到热爱这一行,甚至视出版事业如生命,思想上经历了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  相似文献   

19.
我在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工作。2012年8月,《档案春秋》编辑打电话给我,说:他们到浦东的期货博物馆参观,看到了陈云为外贸部起草的《关于进出口工作中利用商品交易的问题的请示报告》的手稿复制件,问我能不能围绕这个文件写篇东西?我当时一愣,这个文件我是知道的.陈云利用商品交易所购买原糖一事我也是知道的,但是要围绕这些写一篇文章,我从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概述中国大学学报从产生到现在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它的性质、功能、地位及编辑工作中的规律,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关于学报学的研究在80年代以前还是一片空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学报事业的繁荣发展,大学学报的研究出现了十分活跃、色彩纷呈的可喜景象。这表现在:第一,出版了一批学报研究专著。谢振中著的《学报编辑概述》,此书是建国后第一本专门研究学报编辑工作的著作;宋应离编辑的《中国大学学报研究》,这是我国第一本学报研究论文集,收入了1982年至1986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报研究论文40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