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加强体育运动技能学习、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氛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占领这块阵地的时间、空间,搞好学校体育就是一句空话。目前高校体育改革在课程教学和业余训练上研究相对较多,对课外体育活动研究相对较少,应尽快改变这种现象,加强对课外体育工作的研究,促进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尽快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永妃 《内江科技》2010,31(5):149-149
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课外俱乐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身体和精神的高品质的生活需求。课外俱乐部充分的把高校体育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斌  黄渴 《内江科技》2011,32(6):78-78,96
通过对四川省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的研究,认为体育俱乐部适合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体育项目开设得不完整、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缺陷、缺乏经费是当前高校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俱乐部的管理和增加经费是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重点,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现代高校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成高校学生练好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现代高等院校应认识到体育俱乐部对提高学生精神面貌,打造富有朝气的、阳光的现代高校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加大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投入、加强体育教师的指导,通过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建设高校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文中就高校体育俱乐部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对体育课程不重视,重体育健康测试轻人才培养,忽视课外体育锻炼拓展等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为高校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体育改革一是要做到学校、教师、学生对体育课程高度重视;二是要把体育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课外体育活动;三是要建立体育健康知识服务平台;四是要在高校创设热爱体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在高校范围内,以体育活动为内容而组成的各种形式的体育组织。通过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运动潜质,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和专项技战术以及健康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体育俱乐部的特征,论证了我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冯卿 《内江科技》2013,34(5):172+178
网络的流行性及技术成熟性,为俱乐部的课外活动创建了一种新型的管理组织手段。本文结合校园网发展现状,提出高校体育俱乐部资源网络平台的设计思想及框架,以展望未来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体质测量、数理统计、归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全院8084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分析学生体质现状。结果表明,该院男女大学生总体体质较差,处于及格水平。建议多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学院相关部门多关心与引导校内各体育社团与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多开设体育公共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以保证大学生体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依托网络技术来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将成为高校校园体育活动开展模式的趋势;依托网络技术来运行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能丰富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和课余体育学习的内容与形式,能推进高校体育教材的改革和发展,能推进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能加强大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人文知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化,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正日益得到学校体育界人士的认可。文章针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生活的现状,分析了课外体育俱乐部出现的必然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少权 《金秋科苑》2010,(22):214-215
为了加强学院体育人才的培养,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本文是以我院大一、大二两级约4500名学生为实践对象,对他们分级、分系以系际业余俱乐部参与学院体育节的各类项比赛,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调查结果,指出我院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方向,并对如何开展和指导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出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中德两国在学校体育方面的可比性,剖析"俱乐部型"教学模式本身的特点和德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特点,来阐明我国高校"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对此,提出了其对我国高校设立俱乐部的4点启示:高校体育俱乐部应以人为本;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学生自主参与;高校体育俱乐部运作的民主性;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明确界定.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力艳 《大众科技》2009,(3):154-155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而促进人的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正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文章主要从“健康第一”的思想内涵分析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提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的新思路: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提高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实效性;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及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在俱乐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可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这一形式,俱乐部大多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开展各个单项的技、战术及裁判法的学习和临场实践。但也存在管理不规范、资金和场地器材紧张、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加强宣传力度;规范管理办法;加大资金投入;因需设项,精简项目;与运动队联动,提高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朝晖 《科教文汇》2013,(15):102-102
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丰富大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光靠体育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及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开展课外的体育活动在高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丰富大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光靠体育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及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开展课外的体育活动在高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体育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是以健康教育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应用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自我体育能力,代表着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趋势。实践结果显示,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和课余锻炼的连贯性和统一性等优势。并提出了高校实践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通过对南昌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对南昌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有个基本了解,对我国中东部地区中等城市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开展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