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宇 《传媒》2017,(24):44-46
海外华语电视媒体是海外华文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趋势,海外华语电视主要指在中国境外制作和播出电视(视频)节目的媒体机构.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传播主体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创办的媒体,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媒体机构和个人在海外创办的媒体,还包括海外非华文媒体机构和非华侨华人的个人在海外针对华人群体创办的媒体.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播出渠道包括当地数字地面电视、有线电视系统、卫星电视平台以及网络电视平台等.随着网络电视的发展,传统海外华语电视在节目来源、受众需求、竞争格局等方面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转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综述主要将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进行整理综述,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其涵盖我国华语电视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据此兼顾论述未来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及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综述主要将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进行整理综述,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其涵盖我国华语电视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据此兼顾论述未来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及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李宇 《传媒》2009,(2):61-63
海外华语传媒、华文学校和华人社团是海外华人的"三件宝".在海外华语传媒中,华语电视自诞生以来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008年海外华语电视就在中国南方地区遭受冰冻雪灾、西藏"3·14"事件、北京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凝聚当地华人力量、沟通当地社会、抨击歪曲报道、传播正确信息等方面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从黄河故土到海外异乡,在奋争中崛起的华语电视传播事业,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世界电视发展的潮流中,开拓着自己的天地。世界华语电视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北美及东南亚地区。今天,华语是全球最多人采用的一种语言,华语电视节目在全世界的收视观众达11亿多。全球华语电视业,尤其是亚洲的华语电视业,正呈现蓬勃的生机,迈向美好的前景。但是,日益发展的华语电视传播事业,也面临着  相似文献   

6.
李宇 《传媒》2011,(9):64-66
根据目前的资料显示,海外华语电视最初诞生在美国。海外华人早期创办和经营华语电视是为了谋求商业利益,当时的运营模式主要是在当地电视频道上租用时段,播出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租赁来的节目,并没有从事严格意义上的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活动。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人  相似文献   

7.
从黄河故土到海外异乡,在奋争中崛起的华语电视传播事业,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世界电视发展的潮流中,开拓着自己的天地。世界华语电视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北美及东南亚地区。今天,华语是全球最多人采用的一种语言,华语电视节目在全世界的收视观众达11亿多。全球华语电视业.尤其是亚洲的华语电视业,正呈现蓬勃的生机,迈向美好的前景。但是,日益发展的华语电视传播事业,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1992年底,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8.
李宇 《传媒》2006,(10):62-63
海外华语电视媒体面临的困境 实力较为薄弱,资金、资源、人才短缺 据统计,海外及港澳台地区共有各类华文媒体500多家,其中电视媒体仅有30多家,数量占的比例很小,而且都是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9.
华语电视国际间合作的现实性探讨刘冰加强华语电视国际间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广阔的前景。华语电视在世界上拥有广大的观众,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电视语种之一。我国大陆有12亿人口。台、港、澳地区,有华人3000万以上,这些都是华语电视的基本观众。在东南亚,...  相似文献   

10.
略论对外电视服务栏目的品牌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 《现代传播》2002,(3):93-94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 (CCTV - 4 )是以海外五千万华人、华侨为主要收视对象的华语频道。面对全球电视传媒激烈竞争的态势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整体建设和发展 ,对于江泽民主席提出的“走出去工程”的实施和中国电视外宣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在海外众多的华语电视媒体中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频道形象 ?这还要依靠国际频道中品牌栏目的塑造与确立。江泽民主席曾经指出 :“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是维系海外五千万华人的精神纽带。”因此 ,向世界树立现代中国形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便成为中央电…  相似文献   

11.
华语电视,面对跨世纪的革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给华语电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黄匡宇一、跨世纪的革命已经爆发“信息高速公路”的问世,标志着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突破口的新一轮科技、经济、国际地位的竞争开始了。这场竞争将使人类的文明跃进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高...  相似文献   

12.
1990年至1994年,我奉派美国洛杉矾熊猫电视台工作,对外身份副总裁.四年的工作经历,使我对电视节目对外宣传的重要性和针对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四年的酸甜苦辣,使我对洛杉矾华语电视的发展概况、运作方式和经营管理有了真切的体会.对于90年代初期洛杉矶地区华语电视,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春秋战国”华语台风雨飘摇;背靠祖国.熊猫台一枝独秀。一、“‘春秋战国”华语台风雨飘摇作为电视大国的美国.从未给予中文电视应有的位置,但90年代的美国西海岸南加州首府洛杉矾却出现了一个少有的华人电视火爆局面.除了老牌的世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中国传媒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巨大动力.也为中国传媒业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中国电影在全球销售、很多报刊出版海外版、对外电台和对外电视频道的落地等逐步推进,图书已经开始较多地输出版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单纯的电视产品也有北京电视台和海外电视台的节目交换等等,这些都为讨论中国传媒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实践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崔航 《视听纵横》2007,(4):76-77
对外宣传离不开媒体,而电视作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媒体在对外宣传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国的电视对外宣传一直以来基本上是“闭门造车”:不管受众接受不接受,我们只是一味做我们想做的和擅长做的。可是今天的电视外宣不仅要为海外五千万华侨、华人服务,更要为数十亿讲英语和其它语种的外国观众服务;既要与海外华语电视竞争,又要与西方传媒争夺世界舆论阵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叶造 《东南传播》2014,(12):20-22
遍布世界各地的华语电视台在各国和地区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在沟通中外信息、实现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海峡卫视携手海外境外华语电视台构建福建省对外对台电视节目协作网为例,根据拉斯韦尔的传播学"5W"理论,分析协作网在传播渠道(即电视的视听传播)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是如何通过吸纳海外境外华语电视台作为传播者、提供有凝聚力又与时俱进的传播内容来达到扩大受众面、增强传播效果的目的,并探索一种由外宣媒体携手海外境外媒体进行常态化、机构化的合作,共同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和提升中国形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于海外华文媒体的认识多限于报纸,但实际上电台、电视和网络媒体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华语广播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东南亚,二次大战之后继续发展。20世纪60  相似文献   

17.
李宇 《传媒》2008,(4):59-60
对于海外华语媒体来说。需要面对的一个不小的挑战就是受众的多元化,例如新西兰的华人来自于我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营华语媒体成为很多业界人士思考的一个问题。新西兰中华电视网是新西兰最大的华语传媒。于2000年6月正式开播,其理念是为新西兰的亚洲移民提供高质量的电视娱乐节目、文化节目,并经由自行制作的新闻与论坛性节目。  相似文献   

18.
近日,北京库普兄弟文化和韩国HAOTV电视机构达成一项合作计划,基本内容是将中国内地的优秀电视剧输出至韩国。韩国HAOTV电视机构则在自己覆盖韩国的主流电视网络中,开辟一个专门的华语频道,播放配有字幕的华语电视节目。在保留华语节目原汁原味的同时,让韩国观众了解中国内地优秀的电视节目。这将为向韩国输出中国文化产品做一个开端。(摘自《北京晚报》2002年8月27日)韩国HAOTV将开设华语频道  相似文献   

19.
彭雨晴 《传媒》2019,(3):57-60
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任务,明确了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工作要求,提出要在新形势下推进外宣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华语电视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外华人所接触的华语电视,既有中国对外传播的内容,亦有海外华语电视频道生产的内容。本文的研究对象《籍宝乡》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华语电视频道8TV(八度空间)新闻及时事组于2017年12月推出的文化节目,节目以籍贯文化为主题,以纪实拍摄为手法,讲述马来西亚华人与其籍贯原乡的故事,以“满足”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创下马来西亚本土文化类电视节目收视率之冠的成绩,节目首播的每一集作品都获得了50万以上观看人次的收视热潮,可以说,该节目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华语电视文化节目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据不完全统计,到90年代中期,海外华语广播电台已先后开办60多家。其中北美34家(美国25家,加拿大9家),欧洲9家,大洋洲9家,东南亚8家,非洲2家,拉美1家。海外华侨华人开办广播电白最早始于本世纪30年代.1933年4月30日,美国植香山《自由新报》职员蔡融勋、佐治林金、刘惠略3人租用英文早报播音间的广播时段,播出粤语广播,名为"华人播音局",同年10月改名为"华语播音社"。这是海外最早出现的华语广播电台.1933年5月10日,华人彭爱贤在植香山又设立了另一家华语广播机构--"檀香山播音新闻社"。其后有祖籍广东的华人唐突才1刃9年4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