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社会处于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和领域,同时也使“人”在追求财富、技术的运用和权力的争夺等强大利益面前被忽视了。换言之,获得了财富、技术和权力,是否就意味着生活就有意义,生命价值就能体现出来了呢?  相似文献   

2.
王敏敏 《中国德育》2005,(11):16-18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和领域,同时也使“人”在追求财富、技术的运用和权力的争夺等强大利益面前被忽视了。换言之,获得了财富、技术和权力,是否意味着生活就有意义,生命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呢?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命教育 :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现在 ,我们无疑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和领域 ,促进和提高了人的生活的便利性和生命的成就感 ,为改善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的幸福创造了保证条件 ;同时也使“人”在追逐财富的聚敛、技术的运用和权力空间的争夺等强大利益面前萎缩了 ,被忽视了。当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科学知识时 ,这些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 ,会象征着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但是 ,获得了这些 ,是否就意味着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呢 ?在工业技术时代 ,现代教育本…  相似文献   

4.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无限放大了自身的“技术权力”。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一项“技术权力”,现代学校教育表现出规模化、标准化、任务化和官僚化特征。中国职业教育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产物,不可避免地把“岗位技能训练”作为其最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被动性“适应市场需求”或理想化“引领经济发展”。随着学习化社会来临,“学校即社会”和“教育即生活”将回归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很多人把物质财富当作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孜孜以求 ,而“生命”在人对财富的追寻过程中渐渐地被忽视了。不尊重生命、轻视生命的现象似乎变得日益严重 ,而这种现象已经波及到校园。多年来 ,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校园根深蒂固 ,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生活情感的困惑 ,一些学生自暴自弃 ,离家出走 ,甚至自我舍弃生命或残害他人 ,这些悲剧的出现 ,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1 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认识生命 …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觉醒     
<正>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一个生命,也终归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等等是后来添加到生命上去的社会堆积物。既然在社会上生活,有这些堆积物就不可避免,也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7.
“转识成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问题的缘起 人类社会已经跨越“贵族权力”时代,即将度过“资本权力”时代,正在迎接“知识权力”时代!在一个社会愈来愈知识化,知识愈来愈现代化、中心化和权力化的时代里,“知识生存”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主宰的、普遍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存在方式,自然也包含着教育中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兴起、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理性极度膨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表现为非人性化的“规训教育”。以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生存意义等为目的的形而上学和信仰丧失了存在的根基,生命变成了理性的存在,人因此成为“单向度的异化的人”,成为没有思想和情感、没有喜怒哀乐的技术工具。教育的本真是对生命的关照,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在目前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职业教育应高扬生命教育的大旗,实现从规训教育向生命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文化的典型特征无疑会对学生的个性养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传统道德教育的两重维度——义和利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力的争夺,而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力之外的。因此,现代学校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道德教育就构成了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可见,教育中人的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统摄性。当代道德教育的唯一出路,便是从审美的维度,也就是以“情”为本体,“不是道德的形而上学而是审美形而上学,才是今日改弦更张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内在联系和不可分割性,构成了人的一生,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的生命在本质上是生命、生存和生活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决定了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基础的“三生教育”必然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三生教育”把教育与人的本质、人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已经反映和遵循了教育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因此,“三生教育”的本质也是一种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话中说:“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可知,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但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需要有千百万科学技术人才,而人才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的培养。因此,要把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就必须重视研究和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发展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很多人把物质财富当作最宝贵的东西孜孜以求,而生命在人对财富的追寻中渐渐地被忽视了。不尊重生命、轻视生命的现象似乎变得日益严重,而这种现象已经波及到校园。如今,许多学生生命意识相当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第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推动我区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党的十五大把“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中“具体的人”——现象学的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抽象的人”是概念中的人,而“具体的人”是生活中、活动中的人,传统教育学仅仅把人当作概念对象来把握,因而是抽象的;教育现象学把人理解为生活世界中的感性存在,因而是具体的。关注“具体的人”即关注具体人的生存、生活与生命;研究“具体的人”强调指向教育生活体验,解释教育生活“文本”,面对教育事实写作。构建以“具体的人”为基础的教育学意在追求教育实践智慧,重视教育生活体验,珍视师生生命创造。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教育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教育要实现现代化,教育的标准化工作应该重视了。朱兰(Joseph M.Juran)认为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也有人认为21世纪是经济的世纪、环保的世纪、信息的世纪、知识的世纪等等,从事标准行业的人还提出21世纪是标准的世纪,甚至提出了“21世纪是生活标准化蓬勃发展的世纪”的观点(宫向东)。其实,不论是什么世纪,其实现的基础都是标准化,钱学森同志早在1979年就提出了“标准化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从国际标准化组织给标准化的定义“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和活动”的内涵看出,其所谓…  相似文献   

16.
要把科学技术同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必须依靠农民技术教育去培养和训练能掌握和使用科学技术的人。各农业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都比较重视农民技术教育。在日本每个县都有大学农业部和若干农业学校或“农业教育中心”,采用脱产或业余方式,对农业行政部门、农村基层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新党章中明确规定了党的任务之一,是“在本世纪内,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正如英明领袖华主席在政治报告中提出的“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这就要从教育入手,要真正搞好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这就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青少年时代,是一个人从长身体、长知识到逐渐成熟的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应该包含两种,一种是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这些知识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以外,通过灌输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还有一种教育,是以人为能动的生命体作前提,人本身具有人之所以为人的能力,就是人性的因素。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当然,人不会一出生就意识到“我是人”,“应该怎样做人”的问题是道德范畴的问题。我们能吃能睡还不能说是个合格的人,还必须要有一种良知来支撑我们的行动,这样一种良知要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来把它唤醒,光靠科学技术的训练无法完成,光靠金钱权力也无法完成,它需要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  相似文献   

19.
试论教育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商品化的时代。生活价值的追求与技术知识对教育的统治,使受教育者在获得教育权力的同时,却丧失了生命的自由。教育异化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对教育的异化,二是教育对人的异化。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教育异化的宏观和微观表现,分析其根本原因,使教育异化变为教育解放的艺术就在于寻求个体内在生命的成长与外在生活的发展之间的平衡,只有当教育真正确认人的自由本性和智慧生活的人生意义,教育最终消除异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模式脱胎于机器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带有“机械加工”的明显特征,在教师、学生和知识“教育三要素”的关系问题上,“见物不见人”,“知本主义”价值观念膨胀,片面强调工具人的可塑性,忽视主体人的自塑性,把学生“物化”为装载知识的“容器”。在教育过程中,“以教代学,因教废育”,以标准化的“范式加工制造”,取代学生的自主成长发育,违背了主体人自我创造、自由发展的自然规律,疏离了“学习即生活”的真义;既限制了学生的知识化、智能化,又限制了知识的生命化、人格化,从而限制了创造个性的多样化发展。因此,在对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