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军 《学苑教育》2012,(18):70-70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是崇高而神圣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对学生严慈相济,对学生一视同仁,理解学生,严于律己,做好表率。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者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巧妙化解学生疑问;尊重学生的"世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参与中成长.总之全面认识学生,认真分析学情,从学生角度出发,"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选择教法,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历史教学就会成为一件充满智慧的事,丰富学生的知识,历练我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高效、精彩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生生成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典型错误、学生提问、学生集体智慧都是学生生成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开发、运用学生生成的资源,这对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强调,阅读与鉴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情感互动,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促  相似文献   

6.
在班级管理中,面对丰富多彩的学生世界,作为班主任,不能用单一的管理方式,要严慈相济,用智慧管理班级,给予学生真爱,主动走近学生内心,广泛听取学生心声,信任学生,欣赏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对学生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在自由健康中成长.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而更多地体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性评价的关键是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重过程.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卢梭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相信学生有自我发展的潜能,避免猜疑学生。因为,信任学生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江春丽 《广西教育》2014,(25):56-56
正在教师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好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术业有专攻"。一、发掘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不能仅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一个学生能力的高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主动亲近学生,细心观察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班上有一个女生名叫心雨(化名),该  相似文献   

10.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让学生在场,学生在场的教学,才是主体在场的教学。强化学生在场,必须做到:让学生对话在场,让学生思维在场,让学生体验在场,让学生情感在场,让学生创新在场。如此,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坚持学生立场、遵循学生认知、切合学生学情、促进学生发展;主体性彰显的教学样态,才能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样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方面存在着差距。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处于良好水平,但是体育锻炼的现状不令人满意,这与一部分学生体育意识不强有关,也与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有关。由此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育中,对运动不积极的学生要在体育意识上加以引导,还要加强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以实施《国家体质测试健康标准》为主线,在依据医学院校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经调查研究得出: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活动方案,形成了以学校领导牵头,学校体育部门、团委、学生体育社团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组织体系,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体测档案,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作为评定学生素质高低的重要依据,通过近两年的实施,学生的健康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体育活动兴趣对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与效应。实验表明:对体育有明显兴趣的学生较对照组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负荷效应、身体素质有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江荣  唐新 《闽江学院学报》2006,27(2):98-101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就我国西部地区部分高校女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态度、运动项目的选择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是希望能为西部地区高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的角度 ,论述了体育动机的形成 ,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 ,通过明确教育意义、学习目标教育、发展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兴趣等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动机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中是青少年学生学业负担最重的时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最佳期,也是一个人未来能否受到良好文化教育的转折期,更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期.学校体育在这一关键时期既能保证高中生承受繁重的学业负担的身体条件,又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劳逸结合的有效的调解剂.而在高中的学习生涯中仅仅靠一周两节体育课保证学生的身...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法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与学生能力素质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与学生能力素质的关系以及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和规律进行研究,为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方法和方向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宁德师专女生余暇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女生对体育活动功能的认识和行为之间差距较大;余暇体育活动动机以增强体质、调节心情和缓解压力为主,但还有部分女生是应付考试、达标;主要是在校内与同学结伴锻炼或参加集体活动,锻炼内容呈多元化,以跑步为主;锻炼频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小;余暇时间主要用于看书学习、上网、逛街和看电视;影响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兴趣、场地设施和指导的缺乏。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编体育锻炼评价量表研究工具对中南区高等农业院校在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影响中南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以此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改进大学的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