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孔子的"正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宝库中的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在历史上对我国的政治、哲学、文学、伦理、教育产生过极大影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正乐"思想对我国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对中小学教育而言,音乐的最大功能在于"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提高智商、增进情商.这是其他科目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2.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可以肯定《礼记·礼运》中论大同的一段话确实是孔子本人的言论.将"大同"思想与那些可以确证是孔子言论的内容如《论语》等比较,可以看出,它不可能是孔子的社会理想.《礼记·礼运》中的大同之说,打着孔子的招牌,实际上是墨家的思想.它应该是儒家弟子将墨家思想引入儒家学说的产物,其产生的年代不可能早于孟子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孔子"和"思想理论来源以及"和而不同"、"致中和"、"和为贵"三种表达形式,这是孔子"和"的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为研究孔子"和"的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奠基人。孔子认为音乐蕴涵着"仁"、"和"的要素,将乐音之和推及到整个社会宇宙,能使整个社会宇宙得到和谐化的发展,使人类仁道相处。音乐通过艺术的感化影响人们的心灵,可以移风易俗、善民心,最终促成人格的完美实现。从"仁"与"乐"的关系、"和"与"乐"的关系,分析了孔子的"成于乐"的艺术观及其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可以肯定<礼记·礼运>中论大同的一段话确实是孔子本人的言论.将"大同"思想与那些可以确证是孔子言论的内容如<论语>等比较,可以看出,它不可能是孔子的社会理想.<礼记·礼运>中的大同之说,打着孔子的招牌,实际上是墨家的思想.它应该是儒家弟子将墨家思想引入儒家学说的产物,其产生的年代不可能早于孟子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忠恕"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一贯之道,是通往"仁"之桥梁.本文仅就孔子的"忠恕"思想作一探讨,旨在批判继承孔子"忠恕"思想中的合理内核,以丰富当前学校道德品质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儒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的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文人儒者对于"郑卫之音"的评断褒贬不一。孔子对"郑卫之音"的看法一直以来更是备受争议,本文以《诗经》的内容为线索由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仁"、审美主张"中和"为切入点,以儒家音乐思想重视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的历史背景下来谈谈孔子对于"郑卫之音"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他擅长演奏、歌唱、谱曲、正乐,遥晓乐理。这些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浓厚兴趣和高深修养,也反映了孔子独到的音乐思想。孔子把音乐与礼、仁联系在一起,赋予音乐以安邦治国的政治功能。尽善尽美是孔子音乐美学标准。对于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关系、音乐的教化作用,孔子也做了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9.
孔子和柏拉图对于音乐的社会功能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是一切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孔子认为音乐的使命是教育人们达到精神上的和谐,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陶冶人们的情感;孔子和柏拉图都强调节制,反对革新,在音乐美学思想上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礼”,而柏拉图的音乐美学的核心则是“理念”。  相似文献   

10.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1.
孔子继承了三代对"礼"的重视,并用"仁"对"礼"做了创造性的阐释,完善了理想社会应该是制度与人文相融合的天下理念.荀子对孔子的天下治理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他融合儒家的德礼之治而发展出德礼法兼治的天下治理理念.这一思想以及他与时俱进的思维创新对我们现在的社会治理策略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与庄子二人关于音乐的论述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将音乐上升到了"礼"的社会意义;而庄子则从"道"上强调音乐与自然的融通,同时又为了达到所谓的"道"而否定音乐的社会意义.二者虽有区别,但从古代音乐思想史来看,他们的音乐思想共同奠定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艺术家.他在音乐美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与“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学派是不一样的.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音乐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本文从孔子的生平和“仁”的思想、“尽善尽美”思想的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审美准则的制定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他的理论来反应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提供了很多德育原则或者德育价值取向.历来认为"仁"和"礼"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然而学界出现了"仁"与"礼"孰先孰后之争,这一区分对于理解孔子思想的德育价值取向是至关重要的.<论语>中明确指出"礼后乎","仁"先于"礼"就是说:要达到仁就要从"修身"做起,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德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而非改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经过系统的考察,认为《左传》和《国语》中的"仁"观念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思想来源.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左传》和《国语》已经开始了在"全德"的意义上使用"仁"的理论尝试,探索在众德之外寻找一个能够包容、涵盖众德的更高、更有普遍意义的"全德",从而为孔子"仁"学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准备,在方法论上也为孔子的"仁"学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理论突破的阶梯.孔子沿着《左传》和《国语》探索出的路子继续前进,对"仁"进行了关键性的提升,最终确立了"仁"之"全德"的地位,从而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学.  相似文献   

16.
"中庸"是孔子始终追求着的理想,也是他美学思想的基本原则.作者通过对<论语>的分析,认为孔子的"中庸"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文与质的统一,审美作用与教化作用的统一,社会美和个体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从音乐的学习,谈孔子的音乐思想,孔子的教化功能与今人之说的差异,对孔子在音乐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淫"在先秦的一个常用义是"过分"、"过量"的意思.孔子说"郑声淫"是说郑国音乐在演奏的各个方面与古代先王"和适"的古乐相比,都显得过分、不正派.把"淫"释为淫荡、淫邪的情淫、色淫都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9.
"中庸"是孔子始终追求着的理想,也是他美学思想的基本原则.作者通过对<论语>的分析,认为孔子的"中庸"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文与质的统一,审美作用与教化作用的统一,社会美和个体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产婆术"与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程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产婆术"和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本文通过对两者的程序及功能、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阐述其对现代启发式教学程序设计与应用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