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江西教育》1981年第8期发表的南昌三中张富老师的《一篇多次教学与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法改革的又一种新的可贵的尝试。张老师致力于语文教学法的改革已经多年,他的经验在省内外报刊上已有过零星介绍。但比较全面地介绍他的教法体系,这还是第一次。“一篇多次教学”,着眼于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方向对头;采取“两课”、“五步”、“两组”的作法,措施落实。它在比较大的幅度上改变了通常语文教学的结  相似文献   

2.
宁鸿彬老师长期致身于语文教学的一线,积极参加语文教学改革和实验。在实践中,他注重吸取先进的教育理论,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宁鸿彬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和概括,对于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丰富语文教育理论宝库,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宁鸿彬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宁鸿彬老师作为语文教学"思维派"的代表人物,他"发展学生思维"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与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发展与提升"恰好契合,体现了其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巨大的现实价值。本文拟以核心素养的新理念反思宁鸿彬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其"思维训练"的教学思想进行研究,挖掘其阅读教学的特色,重新全面地审视其思维训练思路,总结经验以指导当前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理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段来欣赏黄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5.
我以“一堂好课”为观察对象、实验对象,思考了多年,但真正让我难忘的一堂好课是从一本杂志上“抄”下来的别人的课。这本杂志就是《中学语文教学》,这个“别人”就是北京的宁鸿彬老师,“课”就是他1995年12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实录。十多年来,这节由两个著名的问题生成出来的教学情境,一直活跃在我的教育生活中,成为思考教学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6.
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理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段来欣赏黄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7.
徐江是近年来关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并对中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尖锐批判的一位大学教师,他的个性化声音受到《中国青年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等著名报刊的关注。对他的观点有赞同的,也有许多反对并批判的。为理性地认识中学语文教育实际,深入地探索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切实地推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于2006年10月21日至22日在武汉召开了别开生面的“徐江语文教学批判会”。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先生、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教授、…  相似文献   

8.
2014年3月,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概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断,来赏析黄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委1990年6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着力突出了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点,1991年8月颁发的《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同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呢?笔者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委1990年6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着力突出了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点。1991年8月颁发的《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教育的关系”,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同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说,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寓德于教。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尤其是高中的作文教学,在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同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教育。”可以说,语文教学总是既教书又育人,“授业与传道”是水乳交融同时进行的,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总是连同自己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优势。因此,语文教学应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与学会广义的爱,如对祖国的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涌现出许多教学模式,其中不乏有价值者,如陈钟梁的“问题教学模式”、宁鸿彬的“整体改革教学模式”、钱梦龙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等,都从不同程度上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但唐江澎老师“体悟教学”的提出,比较全面地实现了教育研究视角的一个重要转变——从注重形式到注重实质,全面关注到学生的内在变化,这在语文教学模式探究中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2001,(5):33-33
为了交流使用新教材及语文创新教育的经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帮助老师们更好地适应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语文周报社决定举办“全国中学语文新教材暨创新教育教学教改研讨会”。   一、会议地点:历史文化名城、海滨避暑胜地——山东省青岛市。   二、会议时间: 2001年 7月 27日—— 31日 (26日报到 )   三、讲学专家:钱梦龙 (讲学: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语文教学浅话浅说,观摩课:初中,篇目待定 )、宁鸿彬 (观摩课:《中国石拱桥》,课后作备课说明 )、张定远 (讲学:谈谈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的若干热点问题 )、陈钟…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位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一向认为名师教例“高不可攀”,不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这个学期,我尝试借鉴了宁鸿彬老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的教例(见《中学语文》1997.9),结果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轻松,通过作文检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仿照宁老师的教法,上课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首先摆出三个问题:①课文哪句话说出了这则新闻的内容。②哪几句话概述了这则新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以课堂为阵地,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这些都是语文教育界正在广泛探索的重要课题。不久前,记者赴河北承德参加了“全国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研讨会”。会上,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先生执教的《变色龙》一文的观摩课,给与会代表用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堂高效率的阅读教学课。大家对宁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炉火纯青的驾驭课堂的艺术称赞不已。宁老师执教的《变色龙})一课究竟有何特色呢?一、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初读课文阅读教学要从整体人手,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这…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刊发了南开大学徐江老师的一篇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他尖锐地提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之所以有许多“无效”的成分,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太多无用的废话。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丁培忠老师带给内蒙古自治区小学语文教师的,除了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与教学思路,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如何做教育、如何做教师的思考。近二十年过去了,重新捧起丁老师《语文教学研究》,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研究型教师的身影:他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反思、研究、改进、提升。他观察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他也观察同行的做法与效果,发现问题,并予以思考;他反  相似文献   

18.
我曾看过全国特级教师宁鸿彬先生的演示课———《我的叔叔于勒》(VCD) ,确是耳目一新 ,倍受启发。在此 ,我绝不敢贸然评点 ,只是就那种独特的教学———“重拟标题”法 ,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宁鸿彬老师的教学风格新颖 ,独树一帜宁老师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他讲授的第一课时 ,他首先提出一个问题 :给课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 ,并要求谈谈所拟标题的理由 ,而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朗读课文。学生在高屋建瓴 ,整体感知后 ,纷纷争着提出自己所拟的标题 ,并解说得头头是道 ,在老师的…  相似文献   

19.
宁鸿彬老师善于以几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有效避免了浅层次的“碎问碎答”,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以宁鸿彬老师执教的《中国石拱桥》《皇帝的新装》《愚公移山》这三个课例为例,探讨其主问题的特点与设计原则,可以获得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指导方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大纲》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作用。然而,近些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影响,语文教学曾一度偏离了这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