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在当今信息时代,广告无时不刻地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已发展成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其语言使用引起了众多语言学家的关注。语用预设是广告语言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语用手段,语用预设理论为广告用语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高校广告宣传栏,作为特殊的校园交易场所,高校广告语是社会语用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其交易的特殊性,它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语用特征。这些特征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的言语行为状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以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听力理解被视为一个被动的、一成不变的过程。语用策略指言语交际目的的方式或者途径及语言使用的策略。在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渗透语用策略,探索语用策略在听力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会话中的语境效果与语用功能,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更多的教学手段,也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语用失误是导致跨文化交际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仍属"知识"型的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因此由"知识"和"使用"脱节而造成的语用失误现象严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成为高校英语教育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略论指令性"禁止类"公示语及其语用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旅游景点公示语的英译存在如乱译、误译、语用错误、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译者的中英语言知识水平不高和对中英语言、社会和文化的差异知之甚少,特别是违背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忽视公示语翻译的语用功能和意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从分析汉英两种语言、社会、文化差异,重视指令性"禁止类"公示语英译的语用意义和语用得体性入手,探讨可行的语用翻译策略.以达到规范翻译行为,提高翻译质量,准确传达信息,有效地进行对外交流和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语用迁移是语言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指第一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二语言语用行为的影响.但是,目前针对第二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一语言语用行为的"语用反向迁移"则研究较少,更无人观察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对其母语的"语用反向迁移".本文通过对外国来华汉语学习者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的"语用反向迁移"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在一部分以英语为母语的来华外国人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确实存在明显的汉语向英语的"语用反向迁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语用翻译的视角,在背景知识方面探讨了“文化补遗”在英汉翻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进而指出语用翻译中的“文化补遗”不仅能达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值,而且还能传播文化,促进中西方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7.
“比N还N”结构,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使语言含蓄、委婉,产生朦胧之美,而且可以收到蕴涵丰富、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本文从从语用价值、语用基础和句式基础三方面探讨“比N还N”的一些特点,并说明这一结构的合理存在和大量应用,不仅有其句法基础,也是潜性语言显形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幽默的产生和理解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语用问题,优秀的幽默语言总要具备一种或几种语用特征。本文从指示语、语用歧义及语用前提几个方面对会话幽默的语用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介词"从"和"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通过对汉语中意义和功能接近的介词“从”和“由”进行一个横向的比较研究,认为:这组同义介词虽然存在相同之处,但是它们仍然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开展近义介词对比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校双语教师的语用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两个部分.高校双语教师的语用能力主要是指其语用语言能力,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交际的能力.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包括高校的双语教师,其语法能力较强,语用能力则普遍较弱.提高双语教师的语用能力,首先应提高其语言能力;其次应通过创设语境和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和提高其语用能力;再次应重视提高双语教师的语用意识和文化素养,多渠道地提高双语教师的语用能力;最后还应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形式主义将文学研究科学化为语言形式,并将其研究对象确立为具有本体论特征的文学性。这种"语言学转向"对现代及后现代文学理论和文化实践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使人们更加自觉地研究文学中的形式结构,而且,它本身也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同谋者。在文学研究"向内转"的旗帜下,形式主义将文学研究的目标定为发掘意义得以生成的形式和机制。以此为基础,形式主义不仅实现了"语言学转向",而且在完成了文学形式自律的同时,迈向了技术自律。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法构造从内在属性上说是服务于建构语义内容的,对所有语言单位的释义以及对所有语言表达方式的评价都与语境有关。因此,我们谈论语法时显然不能离开语义。对诸如"city的复数形式—citys"、"fly的过去式与过去分词—flied"、"人身代词的反身形式ourself和themself"、"反身代词与人称代词的选择"以及"car和cat的不可数名词用法"等语言单位进行讨论,以进一步佐证语法对语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本位”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世纪七十年末以来出现的种种“本位”理论,如记词类本位、句本位、语素本位、词组本位、小句本位、字本位等,认识其来龙去脉,特别是与国外有关理论的关系,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这些理论的提出在汉语研究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察"却"的语法化过程发现:"却"在本义"后退"的基础上,受到语言的主观性的影响,通过隐喻由过程认知域映射到时间认知域;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却"逐渐具有了时间副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流派的互补性与“新认知主义”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代认知语言学发展中流派的互补性,认为由此形成一个“认知-功能-形式”三位一体的“新认知主义”的语言研究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论》不因袭前人.敢于打破传统,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语言结构的动态性、结构的不平衡性、时间的横向空间计量理论、语言自我调整的永恒性等观点,均体现了在新的语言观指导下的方法论的哲学转折。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诗语言的"常"与"变"--兼谈小诗创作的当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考察现代汉诗语言“常”与“变”的角度出发,经由对大陆先锋诗歌及台湾现代诗发展中诸多语言问题的辨析,试图寻找“变”中求“常”,守护中求拓进的语言机制,进而追索其本质特征,并以对小诗创作的当下意义的思考,探求发扬汉诗语言传统的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近体诗的两大基本特征——语词构建与意象呈现,也就确立了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的标准:即诗歌的优劣与否,取决于诗歌"语词建构"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诗中以"语词建构"为表现形式的"意象"能否"呈现"令人感发的、深厚的文化情感。这种语言学批评研究的意义在于:摆脱了传统诗论中"印象批评"的主观模糊体验,也超越了笼统的"背景批评"的历史藩篱,将诗歌作为个人感受与体验的"主观文本"或依赖时代背景支撑的"历史文本",还原为立足文学本位、自给自足的、客观的"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19.
"Cover"一词在商务英语中使用相当频繁,其含义甚多并且复杂,难以把握,与在基础英语中的含义区别较大。翻译时应根据具体的外贸业务场合、语境仔细分析其在句子中的含义,灵活选择恰当的汉语词汇来表达。为此就"Cover"一词在各种具体外贸业务场合、各种条款和语境中所表达的各种含义及其翻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摆脱理论理性的缺陷,冲出结构主义的语言牢笼,布迪厄开始关注语言与符号权力间的亲密关系,将语言分析还原到具体生动的生活实践中,使语言规则与语言实践耦合,建构了独特的实践语言学理论———语言交换市场理论。布迪厄的语言交换市场理论对于教育交往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重视对教育交往中话语的还原与解读,重视对教育交往中实践者的标示与体认,重视对教育交往语言市场的塑造。此外,教育交往史在研究焦点上,应着眼“语言的符号权力”与“符号权力下的语言”,在研究视角上,应聚焦“语言市场中的教育交往”与“教育交往背后的语言市场”,在研究方法上,应创造性应用“参与性对象化”与“对应分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