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李小平 《时代教育》2006,(12):77-77
农村“留守孩子”,即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农村孩子,他们作为改革开放时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受教育、心理、成长等方面均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已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对该伺题作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略论农民外出务工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外出务工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孩子的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家庭成了孩子教育的盲区,造成孩子的感情膈膜,产生不健康的思想和“越轨”行为,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都受到影响,这给农村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离婚率也在不断上升,而其中农村父母离婚造成的单亲孩子也在不但增多,由此带来了社会以及学生教育问题的增加,因此农村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亟须解决。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尽管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增加农村教育投入,但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新问题也开始出现。通过走访农村。我们发现,农村在住人口大大减少了。如湖南衡阳祁东某自然村组共120人,常住人口不到50人。16—55岁的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和16岁以下的儿童。这将导致怎样的后果?父母出去打工,孩子怎么办?或跟着老人,或自己过,或大的带小的。父母在外打工赚钱。疏忽了对孩子学业的管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势必影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困境之一。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培养教育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人生教育中处于奠基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近几年国家特别关注“三农”问题,因此重视农村家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针对农村家庭教育中的消极因素探索相关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不容忽视的群体 近几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打工族后代的教育也逐渐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一些打工族将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因而,便出现了被称为“留守少年”的特殊群体。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大概有将近2000万这样的孩子。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少年”的数目还在增加中。农村“留守少年”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少年”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留守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子女的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23%,已达到1.5亿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子女留在了农村,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空巢”群体——农村留守孩子。当城里的孩子躺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享受无微不至的关爱时,全国却有1.3亿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农村的少年儿童只能靠对父母的回忆去体味亲情。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和影响是终生难忘的,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更为重要,往往可以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可见,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让孩子拥有成功的未来。目前随着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已有了相当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些农民工的孩子大多数都留在了农村,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往往由父母的长辈或亲属抚养、照管,平时与父母接触和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所谓的家就像是“空巢”,人们把这些孩子叫做“空巢孩子”。尽管一些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同时把孩子也带到了城市,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因为经济、住房、入学费用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农民工的孩子,只能与父母分离,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监管,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教育群体——“空巢孩子”。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究与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瑛 《教育革新》2010,(3):21-22
农村“留守儿童”(本文所指17周岁及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正是在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批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孩子的父母双方或单方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而将他们自己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在一起生活。在监护人亲情缺失、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教育不到位的环境中。这些孩子几乎“自由”地度过儿童时代,这无疑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发展。诸多的“隐患”在某些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其不利。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并延续至今的第二次民工潮,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引人关注。部分农民工在流向大城市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这部分子女被称为“留守子女”。留守子女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与关怀,在生活、学业和心理上都面临着不少困难。要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工作,需要各地各学校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讨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解决与父母一起流动的孩子在城里上学的问题。而对于那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却鲜有人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可否认的是,留在农村的子女的总数要远远大于流动到城里的孩子的数量,且这些儿童由于情感缺失引发了诸多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3,(10):5-5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造成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制度性孤儿”、三座新的大山正压在当下农村父母身上:改善住房条件;支付过高的生活成本;孩子的教育开支。  相似文献   

15.
农民外出务工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孩子的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家庭成了孩子教育的盲区;造成孩子的感情隔膜,产生不健康的思想和“越轨”行为,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都受到影响,这给农村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如今随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队伍的日益扩大,留守儿童的队伍也日益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地打工,他们大都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缺少父爱、母爱。由于隔代教育的特殊性,他们所受道德教育极少,使他们成了问题儿童。由于其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使他们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力,从父母那得不到教育,有些孩子变得自私、孤僻。  相似文献   

17.
韦凤利 《广西教育》2005,(1A):13-13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教育管理的未成年人,笔者通过对本县3所农村小学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分别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2.6%、69.2%.73.6%。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中的很多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他们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  相似文献   

18.
柯国兴 《农村教育》2007,(11):16-16
1、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然而在市场经济框架下纵观永嘉山区农村家庭教育不乏存在以下三个现状:  相似文献   

19.
我县与广东接壤,92万人口中约80%属农村人口。农村富余人员大多数到珠江三角洲务工,很多农村儿童成了“没爹妈的孩子”。他们有的经常逃学,有的痴迷上网,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005年10月19日.本县就发生了一起辍学的16岁少年因没钱上网,偷抢村里亲属钱财而杀害了三位老人的惨案。现在留在农村的几乎是“老人团”和“童子军”。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生活与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应在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中负起更多的责任。我们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给孩子们营造家的温暖。老师要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同学间要结成像兄弟姐妹似的友谊,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的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父母教育的缺失给孩子的成长教育及社会建设带来了极大影响,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交由其他亲人照顾的一些孩子。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大体上这些孩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不够、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问题、学业成绩差等。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