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怎样才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这不是数量上的问题,而是质量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出一批在各个领域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人才。我国现在已经堪称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就是因为我们的创新人才不足。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在温家宝总理看望他时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不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怎样才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这不是数量上的问题,而是质量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出一批在各个领域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人才。我国现在已经堪称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就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怎样才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认为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普及国民教育,延长全体国民受教育的年限,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就要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也就是英才。温家宝总理两次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老都说他最关心的是国家要有一批科学的领军人物。有人说:“缺乏英才的时代,是充满悲剧的时代;不能培养英才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没有英才出现的民族,是生命力衰竭的民族。”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都开始重视英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我国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非科技强国;是教育大国,但非教育强国。问题就在传统高等教育难以培养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此,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当前,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结构,其中包括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目标既体现我国现阶段对人力资源的数量需求、类别需求,也体现了质量需求。人才的单一模式无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即使像“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样前沿的科技成果,也需要学术人才、工程专家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合作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当前,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结构,其中包括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目标既体现我国现阶段对人力资源的数量需求、类别需求,也体现了质量需求。人才的单一模式无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即使像"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样前沿的科技成果,也需要学术人才、工程专家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合作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7.
杨恭田 《现代教学》2010,(10):56-56
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原创能力的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必须重视美育,大力推进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结合。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美育纳入素质教育这一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美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强国必先强教。"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国家和人民的期望,更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有用之才",所以作为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宗旨。"立德"和"树人"是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目标都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大力培养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呢?这自然离不开隋感教育。高中生的情感素养,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高中阶段的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睛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0.
刘复兴 《人民教育》2022,(23):29-33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加快建设适应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位一体”布局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全员育人导师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提法,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大国"是自我比较,而"强国"是指国际比较。相对世界上的人力资源强国,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缺少大量的创新性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都在呼唤着创新,培养创新性人才就必须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展望未来社会,国际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竞争。人才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中国才能立于新世纪的强国之林。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先导”,学生需“先行”。化学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这是在新的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前提。要拓宽求知范围,树立书本上有知识,书本外也有知识和能升学是人才,能适应生活、创造生活的人也是人才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以科学民…  相似文献   

13.
桑林峰 《成才之路》2013,(4):I0003-I0003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从人才匮乏的国家发展为人力资源大国,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而且知识创新人才的不足,导致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如何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呢?欧美国家的人力资源建设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倡导学生个性教育。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4.
《教育艺术》2013,(2):81
教育是强国之基,人才是强国之本。人人成才之时,就是中华民族崛起之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教育要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艺术家。然而,学科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优秀的学  相似文献   

15.
朱越 《人民教育》2021,(6):51-54
从大国到强国,关键在创新。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大力弘杨科学家精神。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相似文献   

16.
要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就亟需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作出明确而有力的回答。从"钱学森之问"所体现的重大时代意义入手,揭示学校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能承受之重,即学校教育无法超越创新人才成长的时代发展规律,学校教育难以超越创新人才成长的深层制度屏障,学校教育不能重构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最后从宏观-社会、中观-学校、微观-学生三个层面展开探讨,以求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一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而创新应当是实现教育强国与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指标。新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特别是数字化环境下的教育创新,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校探究与实践的一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艺术》2013,(5):82
教育是强国之基,人才是强国之本。人人成才之时,就是中华民族崛起之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教育要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艺术家。然而,学科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优秀的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比较匮乏却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为此,2012年9月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人力资源建设的核心.在知识经济时代,受人爱慕和尊重的不再是拥有百万家产的富翁,而是拥有较高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人的创造性有先天生理条件,但更主要的是出于后天的培养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应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着眼点,以知识传授为手段,以研究新问题、培养创新人才为使命.邓小平论人才时曾提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大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上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骨干力量,应该成为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