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5.12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吹响了援建汶川灾区的号角。教育信息化援建的具体内容要从硬件设备、软件资源以及潜件理念3个层面去呈现,进而提出教育信息化援建对汶川地震灾区的教育发展的作用:为汶川地震灾区教育提供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汶川地震灾区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实现教育公平的步伐,使灾区的教育信息化通过"输血"能够尽快恢复"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5.12地震"灾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作者梳理了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宏观政策中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内容,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配套政策,旨在总结这些政策对灾区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灾区的教育信息化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四川位于我国西部,是地震多发区.2008年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2013年雅安发生里氏7.0级地震,给四川地震灾区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本文对四川地震灾区农村房屋的损毁特点、四川地震灾区农村房屋建设现状和四川地震灾区农房建设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认为四川地震灾区农房建设不仅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包括政策、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从政策、管理、技术和服务等方面采取综合对策,从整体上保障地震灾区农村房屋建设质量,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即将迎来两周年之际,整个汶川地震灾区的教育灾后恢复重建已基本完成,灾区学校硬件水平跨越了20年,提升灾区学校软环境,使之逐步与硬件相适应,是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强化学校现代管理过程为灾区学校软环境建设切入点,是提升灾区学校软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有力、有序、有效地展开抗震救灾工作。面对这一重大的自然灾害,为了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体现学人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社会责任,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联合于2008年5月2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了"汶川地震灾区中小学应急处置与重建问题圆桌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区教育重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四川省地震灾区的教育事业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尽快按照教育现代化标准重建.率先实现地震灾区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地震灾区重建的紧迫要求,也是实现四川省教育现代化、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实现地震灾区教育现代化.首先应弄清灾区教育发展现状,然后要以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基本思路进行重建,从而推动灾区和整个四川省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举国哀恸。灾区孩子的教育问题,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浙江省制定了对口支援地震灾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方案,选择最好的地区、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详细部署援助灾区学生转移就学、实习就业等工作。浙江省预留3000名中职学校的招生计划,用于接纳四川广元市特别是青川县的学生;还为来自地震灾区的学生免除学费、课本费和住宿费,给予伙食补贴和其他生活补助,同时纳入当地中职学生资助体系,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灾难无情人有情,爱凝结成最伟大的力量,一路伴随灾区学子重返校园。  相似文献   

8.
在雅安地震后的救灾中,中国遵循着政府主导式救援与社会分散力量援助相结合的路线,使整个灾区从化解灾情到灾后重建得以迅速地展开.在援助效率上相对于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整个社会援助过程中,灾区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也浮现了出来.通过对包括芦山县芦阳小学在内几所小学的走访调查,在灾后心理援助中发现灾区青少年存在依赖心理等问题,学校也存在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文章就此分析问题的深层原因并从政府、学校、家庭三个层面提出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9.
汉中市灾区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对研究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实施情况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教育资源建设、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培训等方面对汉中市地震灾区中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调研所获资料为数据,对教育信息化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生命价值观对汶川地震灾区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中介作用,为震区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提供参考.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文理学院的323名汶川地震灾区籍大学生在地震发生32个月后的PTSD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震区籍大学生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34%,SCL-90的9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震区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必须要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作为引导.  相似文献   

11.
以西部大开发五年多来的教育发展为背景,采用德尔菲咨询法,调查了国内30位专家对区域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和西部教育政策调整方向的意见。多数专家认为,在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应当均衡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教育,非均衡地调整高等教育布局,促使国家扶持、东部地区支持与西部地区自身努力有机结合,坚持走区域特色发展、分类推进的路子。在西部教育政策的调整上,要加强中央政府政策与西部地方政府政策之间的配套;进一步协调部门政策,以切合西部教育发展实际;加强中央政策的法律支撑体系和良性运行机制建设;采取不同方式处理东、中、西部及西部内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健全投入体制,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是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教育中的体现。"重点校"政策在推动部分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扩大了城乡间、学校间在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使得基础教育群体间入学机会不公平,尤其接受优质教育不公平。应从制度入手,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缩小基础教育校际差别,逐步取消"重点校"政策,使公众享受到较为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IEA studies hold the promise of meeting governments’ needs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how their educational system operates relative to other systems, which may help to identify deficiencies and strengths. In this paper, ways in which this information might influence policy and decision‐making are described and examples are provided of cases in which the findings of IEA studies have been reported to have influenced policy. Problems in interpreting and applying IEA findings are considered. Finally, nine conditions are outlined which international studies should meet if their findings are to satisfy the currently expressed needs of educational policy‐makers and decision‐makers.  相似文献   

14.
法国义务教育扶持政策与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别扶持政策是法国政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的重要举措,有效改善了法国义务教育失衡现象。借鉴法国政府在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中的特别扶持政策,我国政府可通过建立教育优先区、实施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建立贫困地区学生学业辅导制度、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等举措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哥伦比亚教育券政策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哥伦比亚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较为良好的发展中国家,该国90年代以来实施的教育券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私立教育的发展,并保障了贫穷孩子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我国与哥伦比亚同属经济发展瞩目的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正在尝试的教育券政策也与哥伦比亚的实践十分相似。本文试图对哥伦比亚教育券计划的实施背景、模式、特征及运作过程等作一系统分析与研究,以期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is centrally concerned with the sort of knowledge that can and should inform educational policy—and it treats this as an epistemological question. It distinguishes this question from the more extensively explored question of what sort of knowledge in what form policy‐makers do in fact common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logical and rhetorical character of policy and the components of policy decisions and argues that policy demands a much wider range of information than research typically provides. Either the research task or commission has to be substantially extended or the gap will be filled by information or thinking that is not derived from research. One of the gaps between research of an empirical kind and policy is the normative gap. In the final section the article points to the inescapably normative character of educational policy. Of course the values that inform policy can be investigated empirically, but this kind of enquiry cannot tell us what we should do. There is a role for research/scholarship and more rather than less intelligent and critical argumentation in addressing these normative questions as well as the empirical questions that underpin policy.  相似文献   

17.
Utilising findings of a research study which examined the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policy change, this paper notes that teachers tend to cast themselves, and are cast by others, in a dependency situation as regards policy interpre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interest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and transformative educational change, this paper advocates an emancipatory approach to educational policy change. This approach is conceptualised in terms of three key dimensions: professional confidence; professional interpret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The paper makes suggestions for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through which to promote teachers’ understandings and capacities in these areas and thereby enable them to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ir own professional empowerment.  相似文献   

18.
日本非常重视偏僻地区教育发展,一直将振兴偏僻地区教育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国策予以重视。比如,制定专门面向偏僻地区教育发展的《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建立一整套保障偏僻地区教育发展的财政补助制度,重视面向偏僻地区学校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大力推进偏僻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日本振兴偏僻地区教育的措施对我国当前的农村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烨 《复旦教育论坛》2006,4(6):24-28,32
政策的本质以及它与制度的关系模式决定了教育政策制度分析的必要。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应将教育政策纳入到与教育制度关联的关系模式中,放入教育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应该是方法论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统一,而实现连接的桥梁则是对行动者策略行为的充分关注;作为方法论的制度分析,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制度差异的敏感性、注重制度发展史,关注观念与意识形态等心智结构因素对制度发展的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教育政策制度伦理公正的考量。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是建构的、开放的,同时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又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的演变逻辑和广西的教育贫困实际,广西的基础教育扶贫政策逐渐囊括了教育补偿的资助体系、学校发展的援助体系、教师队伍的补充体系、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融合体系等独具特色的教育扶贫内容,在政策逐步落实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验特征:以贫困学子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教师发展为核心的扶贫体制、以学校建设为支撑的扶贫平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扶贫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