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了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衔接、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3+1”专本衔接等三种中高职衔接模式,并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了衔接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高职衔接不是中职与高职的简单叠加或接续,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的兼容并蓄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杭州市中、高职衔接主要有对口升学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3+2”模式和高职自主招生模式.基于我国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路,根据现行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要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应大力推行“2+1+2”的中、高职衔接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3+2”形式高职学生入学情况进行调查,认为应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3+2”形式高职招生环节的合理衔接,实现中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并增加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中高职创意类专业教育“3+3”衔接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包括建立组织机构、实施分段培养、构建课程体系、建立保障体系等步骤.  相似文献   

5.
中高职"3+2"分段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现实探索和重要举措,课程衔接则是实现中高职"3+2"分段有效衔接的基础与核心。近年来,我国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不断改革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中高职院校不同阶段课程目标界定不够明确清晰、课程内容更新滞后、课程设置重复、衔接缺乏特色等。基于以上分析,文章提出实现中高职"3+2"分段课程有效衔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高职与本科衔接的理论依据,研究了国外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模式,提出了高职与本科课程衔接的机制保障和技术路径,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希望能对“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高职分段培养中存在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方式差异大等现实问题.加强中高职"3+2"分段培养衔接模式,应做到分段培养精准定位,实现教学目标衔接;针对特点因材施教,实现教学模式衔接;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实现课程体系衔接;突出行业岗位特点,实现教材内容衔接.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近两年在中高职衔接工作上百花齐开,先后与淮海工学院、南京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程技术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实现和高职校之间的中高职衔接,有序实施"3+3""3+4"分段培养。2 014年,学校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和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业招生630人,占学校总招生计划的22.5%,改变了学校原有的以中职为主、高职为辅的办学格局,提升了学校  相似文献   

9.
中高职的衔接主要有“3+证书”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中高职连读等模式;中高职衔接还存在专业设置错位、学制衔接不协调和课程体系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应该从改革招生方式、合理化专业设置、推行“模块化”课程结构、实行弹性学制和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与保障等方面来促进中高职的衔接。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州市高职院校开展"三二分段"试点的实际状况,总结归纳出"中高职三二分段"存在录取率低,流失率高;招生专业数量有限,招生人数偏少;缺乏选择对口院校招生自主权;人才培养很难做到整体设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扩大"三二分段"招生规模及试点专业数量;实行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中高职衔接招生模式;增加中高职院校参与衔接的自主权以及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高职从隔断状态进入衔接状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主要有"对口升学"、"五年一贯制"、"3+2""3+3"和"自主招生"等模式。中高职衔接阶段的升学考核是一个重要环节,考核选拔既要突出"知识+技能"的特色,也要变革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探索绩点学分制人才选拔模式,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培育专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核心工作。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3+2分段贯通制"衔接教育中,应按照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原则,通过岗位分析,准确定位中职与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避免课程重复与脱节,为中高职教育的顺畅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探析"3+2分段式"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重要类型存在的必要性,并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探讨"3+2"办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实践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4.
“3+4”即“中职3年+本科4年”中高职七年一贯制衔接模式,是目前对中高职衔接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新尝试与新突破。“3+4”中高职衔接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层次高移的内在诉求、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失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其中,培养目标的衔接是首要,专业的衔接是载体,课程的衔接是核心与落脚点,质量监控的衔接是重难点。  相似文献   

15.
夏永清 《亚太教育》2019,(11):151-151
为了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中职、高职、本科甚至研究生之间的升学通道,江苏省自2012年开始试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2012年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为“3+2”模式,即前3年在中职学习,通过转段考试之后,在高职学习2年,可以获得高职毕业证书。2013年起试点项目改为“3+3”模式,即前3年在中职学习,后3年在高职学习。本文将对“互联网+”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3+3”试点项目转段考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以护理专业"合格+专长"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为例,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与传统分段课程体系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略)二、国内外中高职衔接模式实践经验(一)国内中高职衔接模式我国中高职衔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有一定发展,但还是存在衔接渠道不畅、规模较小、招生制度不完善,以及学制上的衔接粗放、内涵性衔接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高职教育衔接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中高职"2+1+3"办学模式的衔接,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招生考试等方面初步建立了衔接培养机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衔接。  相似文献   

18.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课程衔接则是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核心,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解决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问题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当前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纵向递进与横向拓展"的课程衔接思路,构建了"二层次、三类型、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在垂直(继续性)与水平(整合性)的衔接,以达到培养"应用特色+本科底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职业技术》2006,(11):51-51
从2007年起,全省停止“3+2”分段制和5年一贯制高职招生以及英语、信息“双特色”学校应届毕业生对口升学。不仅如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综合高中招生规模,逐步取消综合高中招生计划安排。  相似文献   

20.
一、招生学校和生源计划(一)招生学校凡经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在我省下达普通中等专业学历教育招生计划及“3+2”分段制和5年一贯制高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