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应珂  梁璞 《图书馆界》2023,(6):78-84
图书馆文旅融合不只是挖掘图书馆文旅资源,更要开发新的赋能元素,IP赋能图书馆更能展现图书馆文旅发展特色,为文旅融合发展增添新动力。本文从馆藏资源、阅读推广、文化地标、研学服务、会展资讯、参考咨询、虚拟现实、特色资源、友城书房、文创周边等应用场景全方位剖析图书馆IP开发,深入挖掘文旅服务,探索图书馆IP新业态,提升读者用户的体验,助推图书馆文旅业态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图书馆IP主题建设与创新文旅生态链研究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图书馆成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图书馆开展文旅服务可以很好地为文旅融合提供文化支撑,丰富文旅融合业态,彰显图书馆社会价值。本文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开展文旅服务的意义,探讨了图书馆开展文旅服务模式,提出了图书馆开展文旅服务新举措,以期为更多的图书馆开展文旅服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梳理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论述了营口市图书馆文旅融合下的多元服务实践,指出存在的不足,从政策理念创新化、资源储备多样化、服务模式多元化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旅融合背景下,作为典型旅游文化载体的图书馆面临着重要的发展窗口期和机遇期。文章对国内外图书馆文旅融合主题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进行调研分析,从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的功用以及文旅融合探索、发展路径、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了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研究现状。发现图书馆文旅融合在理论研究、融合创新路径、政策保障等方面有待完善与强化,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积极创新延伸服务,是其在保障服务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举措,是社会经济发展及文旅融合趋势下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延伸服务路径,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并推进文旅融合工作以来,图书馆界围绕文旅融合在各领域开展诸多研究与实践,其中,主题图书馆的独特价值日益显现。文章通过梳理文旅融合背景下主题图书馆建设的现状、特征及趋势,归纳总结宁波图书馆主题分馆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而从宜融尽融式的合作、标准化建设的制度、复合式建设的资源、多维度联动的赋能4个方面提出主题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469份图书馆文旅融合政策展开分析,构建国家及地方政策间参照关系网络,探索图书馆文旅融合政策扩散的时空及内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图书馆文旅融合政策发布及参照扩散呈典型S曲线;政策呈区域非均衡分布,其参照扩散模式主要为中央—地方自上而下层级扩散、省级—省级政府部门平行扩散模式;地方图书馆文旅融合政策对核心国家政策内容承继性较高,不同地区政策内容的创新各具地方特色。基于此,从国家、地方、图书馆三个层面提出以下建议:发挥国家政策引领作用,助推图书馆文旅融合政策体系构建;通过地方政策调动图书馆能动性,因地制宜促进图书馆与旅游深度融合;释放图书馆文旅融合新动能,提升公共服务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公共图书馆自身、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文旅融合的价值,并通过对国内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文旅融合现状进行梳理,将理论价值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提出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文旅融合建设提供新思路,实现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环境下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展文创产品开发研究,对于图书馆深入探索与挖掘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文章阐述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梳理了文旅融合与文创产品开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以期为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展示新时代我国图书馆文旅融合研究的动态发展历程,文章通过知识图谱、文本分析、可视化分析的方法,从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内涵、意义、基本逻辑、理论借鉴、研究切入点、融合策略等角度对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并提出图书馆文旅融合研究有待拓展的领域:民族民俗文化与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信息技术在融合中的应用、评价反馈与激励模式的塑造、管理方式及制度的提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文旅融合的政策背景,以云和县“漫享书屋”为例,研究分析“图书馆+民宿”的文旅融合模式,论述该模式在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转化、提升民宿的文化内涵和公共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策与实践融合、文化与经济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等方面提出“图书馆+民宿”的发展建议。表1。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12.
文旅融合为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方向。梳理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理论的研究成果,基于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从旅游推广、读者需求和促进阅读多维度探讨图书馆空间服务价值,以资源要素为切入点提出图书馆空间服务突出地域特色、塑造文化地标、推行增值服务、搭建交流平台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梳理了我国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状况,介绍了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模式,通过调研河南省20家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实践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林艳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4):67-73
[目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如何将信息资源、用户服务和技术体系建设相融合是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方法/过程] 基于国家相关政策与研究现状,聚焦文旅融合业务体系建设和实际应用,从图书馆项目实践案例出发,分析文旅融合在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模式和实际意义。[结果/结论] 通过信息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建设、技术系统建设3个方面来构建福州市图书馆"+旅游"的业务体系。该体系以多形态的资源库建设,多渠道的活动推广、多方位的技术保障来探索地方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业务模式,从而为现代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提供参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选取24个图书馆进行调查,从服务对象、文旅资源、文旅活动、文创产品和文旅服务五个方面对其文旅融合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发现美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特点为:重视用户在各旅游阶段的具体需求;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多方力量达成协作;对接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总结美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五大启示:整合文旅资源,参与到游客旅游活动的全过程;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彰显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独特性;在多方合作的基础上丰富活动类型、拓展活动范围;优化图书馆文创商店定位,扩大图书馆文创商品受众面;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用户细分,提高用户参与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相关研究现状,梳理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的"文化地标""景区分馆""民宿书房""研学旅行""会展旅游""文创开发"6种模式,总结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的特点,并提出坚守文化担当,规划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图书馆文旅融合管理机制;拓宽发展思路,实现图书馆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引入文旅场域概念,从环境、人文、社会、服务、资源五重场域载体诠释图书馆与旅游业融合的发展机理,并将其作为条件变量,搜索结果数作为结果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国内30家参与文旅融合的公共图书馆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资源载体与服务载体具有等效替代作用,社会载体可以发挥出环境载体与资源/服务载体的组合作用。在实践中,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业的融合涉及多重场域载体,因此可以选择嵌入模式,实现以环境、人文、社会、服务、资源五重场域载体为依托的多维“场域载体嵌入”,如打造专属空间,开辟旅游体验区;构建数字空间,探索元宇宙模式;加强社会合作,横纵向跨界联动;打造夜间文旅,探索轻文旅模式;立足当地文化,推动资源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刘婧 《图书馆学刊》2023,(8):98-103
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标志着文旅融合时代正式开启,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推广、参与社会文化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调查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旧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实践,对其文化旅行要素、文旅融合实践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以馆校特色为核心,线上线下同步构建;突破校内外壁垒,多方跨界合作;合理分配资源,教研与文旅并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能够并且应该为文旅融合作出贡献。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图书馆文化旅游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图书馆参与到文旅融合中的意义,总结并提出了图书馆参与到文旅融合中的实践模式和发展路径,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查炜 《图书馆》2020,(2):41-45
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对其与旅游融合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研究。文章系统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考察了图书馆与"行、游、住、食、购、娱"旅游六要素不同程度的融合发展实践,分析了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环境下面临的挑战。图书馆要保持服务初心,明确自身社会职能,坚守文化担当,通过完善文旅融合保障机制、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有效路径、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等措施,实现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