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开放式竞争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已从当初的三位一体演化为当今的五位一体,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是应对知识社会竞争的关键。为了探究各主体所在社会网络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论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建立研究假设,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信效度分析,利用UCINET绘制企业社会网络关系拓扑图,采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假设模型的可行性、作用路劲系数大小和方向,最后结合网络拓扑图和模型检验数据,分析对比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创新生态体系中不同协同主体参与下社会网络对绩效影响的差异。通过对中国科技城(绵阳)实证分析验证了论文的研究假设,结论如下:存在于各协同主体外部的社会网络对于主体创新绩效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协同主体参与,网络指标的相互影响及对各主体影响的大小不同,四位一体模式中,网络关系强度指标表现出更好的绩效促进作用,而五位一体模式中网络中心性的作用效果则更强;协同主体越多,网络作用发挥越大,但各主体从网络中识别对自身有利知识的难度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吸收能力理论,本文将企业探索性创新活动过程(知识获取、知识吸纳、知识转化和知识创造)与企业间知识关系特征相匹配,以企业合作关系对为研究对象,选取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知识相似性、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强度、企业内合作网络聚合度和网络距离以及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将其分别对应于创新活动过程的四个阶段,进而考察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知识相似性对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以及关系强度、网络聚合度和网络距离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5—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准极大似然泊松回归模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相似性与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随着关系强度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陡峭;随着网络聚合度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得平坦;随着网络距离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未发生显著变化。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企业通过合作伙伴异质性知识的获取以及内部合作网络结构的优化进而提升企业探索性创新能力的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创新的角度探讨知识网络关系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利用仿真工具建模,通过借鉴SKIN模型对知识元和创新主体的描述,建立创新导向的企业间知识网络仿真模型,使用Netlogo仿真软件对知识网络下的企业创新活动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实施知识网络关系对创新绩效影响的仿真对比实验,发现知识网络关系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且敌对性环境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整合关系治理、社会网络和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利用德阳装备制造业集群中的205家企业的问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关系治理、集群创新网络与集群企业知识共享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关系治理下的三个维度--共同愿景、联合行动和资源依赖对集群企业知识共享均有正向影响;共同愿景、资源依赖正向影响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而联合行动只对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嵌入有正向影响;集群创新网络在关系治理与集群企业知识共享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但在不同维度的关系治理与知识共享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构建“关系治理--集群创新网络—集群知识共享”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本文丰富了关系治理、社会网络和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集群企业合理运用关系治理行为来构建创新网络并促进彼此间的知识共享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回顾,构建了网络强度、知识转移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浙江省五个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为调查对象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网络强度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移在网络强度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此外,还引入集群类型这一控制变量,研究发现,不同集群类型中,研究模型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卫生厅某直属医院重点科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该科室团队的社会网络结构、社会网络关系强度及知识创新强度.发现该团队知识创新的社会网络结构较松散,连接线多处于个人网络内部;网络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高的节点;年龄和学历均为社会网络关系强度和知识创新程度的影响因素;社会网络结构与社会网络关系、知识创新呈显著正相关,社会网络关系与知识创新呈显著正相关.旨在为探讨公立医院知识创新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提供范例,进而为公立医院增强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内外部视角,结合社会网络关系理论和企业创新的内涵,本研究构建关系强度与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探索内部关系强度对外部关系强度的间接效应,并以武汉、北京等地266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意愿呈倒U形关系;外部关系强度和内部关系强度均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适度的内部关系强度正向调节外部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对企业创新网络与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认知,也为企业的内外部关系强度平衡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回顾创新意愿、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和创新绩效理论,理清三者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关系研究的理论模型;通过257家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创新意愿、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系;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想关系;(3)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在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基于集群供应链网络背景,企业注重提升创新意愿的同时与集群供应链企业保持良好的网络关系,借助于创新意愿与网络关系的互动,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企业创新网络中,外部知识的获取分为联盟型知识获取和市场型知识获取两种形式.通过对企业外部知识与双元性创新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不同类型的外部知识对双元性创新的不同影响,以及网络位置在上述过程的调节效应.文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利用175份企业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联盟型知识获取和市场型知识获取对双元性创新都有显著的影响,联盟型知识获取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程度较大;网络位置正向影响市场型知识获取和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盟型知识获取与渐进式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网络类型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从网络嵌入性的角度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从关系嵌入(关系强度)和结构嵌入(网络密度)的角度,研究网络嵌入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影响,划分出四类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识别了不同网络类型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耦合效应及其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制造业129家上市公司2004~2013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网络成员多样性、网络关系强度对二元式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成员多样性、网络关系强度与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均呈倒U型关系,网络成员多样性的提升将先抑制利用式创新,再抑制探索式创新,而网络关系强度的提升则先抑制探索式创新,再抑制利用式创新。网络关系强度正向调节网络成员多样性与利用式创新的关系,而对网络成员多样性与探索式创新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汽车企业垂直创新网络在汽车企业的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汽车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之一。分析了企业间关系强度与创新网络绩效的相关性,认为二者的正负相关性是运动变化的;探析了企业间关系强度影响创新网络绩效的内在机理;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核型结构汽车企业垂直创新网络演化的三阶段模型:以汽车企业为核心的弱联结创新大网络,以汽车企业为核心的双边强联结网络,以汽车企业为核心的多边强联结小网络。  相似文献   

13.
潘松挺  郑亚莉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736-1743
 网络强弱关系被视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然而简单考察网络关系与技术创新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并没有获得一致结论,形成了“关系嵌入性悖论”。以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为中介变量,提出了网络关系强度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两面性作用的假设,构建了网络关系强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概念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网络关系强度的提高不利于突破性创新,但有利于渐进创新的提升,其中网络关系强度通过探索式学习对突破性创新产生负面影响,但通过利用式学习对渐进性创新产生正面影响。对此做了进一步讨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若干展望。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知识整合和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惠青  邹艳 《软科学》2010,24(3):4-9
以产学研合作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过程的角度对知识整合进行了界定,并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知识整合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整合在网络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过程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关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构建包括海外网络结构嵌入、海外网络关系嵌入、合作能力、知识获取和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在216份有效问卷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证实海外网络嵌入对知识获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需要通过合作能力这一中介变量来传导,由此构建我国企业通过海外网络嵌入实现技术追赶的路径。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如何"走出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归纳理论为基础,基于领先跨国企业和国内后发企业多案例比较研究,提出基于双元性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的逆向创新理论模型,展现这两类企业如何基于双元性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实现逆向创新。研究结果表明:在逆向创新产品化阶段,两类企业采取双元性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的组合模式不尽相同,领先跨国企业更需要增强利用式创新,构建当地外部网络并提升开放深度,而国内后发企业更需要增强探索式创新,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并提升开放广度;此外,双元性创新与全球创新网络构成一个互动协同发展系统,对逆向创新产生叠加作用。研究结果旨在为不同企业实现逆向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盛亚  李玮 《科学学研究》2012,30(2):301-311
 现有研究重点在于单独分析强弱连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齐美尔连接理论,进一步探讨强弱齐美尔连接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其合作伙伴间的弱齐美尔连接有利于企业探索式技术创新,但弱非齐美尔连接对企业探索式技术创新并无促进作用;企业与其合作伙伴间的强齐美尔连接对企业利用式技术创新并无促进作用,但强非齐美尔连接有利于企业利用式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企业通过网络关系促进知识获取是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制造业产业集群206个有效企业样本的调查数据,引用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集群网络关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网络关系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知识获取在网络关系各维度对协同创新绩效中介作用的判断是:在网络强度、网络质量和网络稳定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权力和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以此对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