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看到不少中国武术史的文章,谈到古代剑术的时候,把我国唐代诗人杜甫作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面的“舞剑器”解作“舞剑”,这是值得探讨的。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杜甫写在这首诗前面的序:“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问其所师,曰‘余  相似文献   

2.
近年看到不少中国武术史的文章,谈到古代剑术史的时候,把我国唐代诗人杜甫作的《观公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面的“舞剑器”解作“舞剑”。这是值得探讨辨正的。为了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杜甫写在这首诗前面的序:“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  相似文献   

3.
在舞蹈教学中 ,音乐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舞蹈的艺术魅力 ,必须通过音乐这一载体才能展现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乐中有舞 ,舞中有乐” ,歌舞辉映 ,音乐与舞蹈诠释出的艺术生命才能永存。因此 ,作为一名音乐舞蹈的教育工作者 ,要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就必须不断探索音乐与舞蹈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创新之路。  一、开启“舞乐相悦”之门音乐与舞蹈是一对连体艺术姐妹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音乐舞蹈的“三要素”和内在联系是必修的“第一堂课”。首先 ,要抓住教学难点。要让学生在短短的两年能歌善舞 ,准确把握专业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字诗”的作者是清代大才子、《四库全书》的总纂纪昀(晓岚)。这首诗为什么嵌入了十个“一”字,其中是有一段故事的。《中国钓鱼》杂志先后两次录登的“一字诗”,恐是对纪昀原诗的误传,有失真之处。天津《中国书画报》1986年总35期刊登梦如先生摘编的《乾隆和纪昀》一文中的“一字诗”,比较合情理,现把原文摘附如下:  相似文献   

5.
《集邮博览》2001年第11期第35页发表了《这也是错体票吗》一文,引起我的兴趣,遂对文中提及的邮票进行了研究,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这也是错体票吗》一文,首先提到1994—5《宜兴紫砂陶》邮票第4枚“现代·提壁壶”底图上的诗最后一句中的“情”字误为“清”字。邮票底图中引用的是宋代  相似文献   

6.
白打屑谈     
“白打”原指我国古代的一种蹴鞠形式:有时又被称作“白打场户”。至于它始于何时,目前限于资料,还不能确知。但从唐代诗人已把它写入诗句这一事实来看,可以认为至少早在公元八、九世纪左右,这种体育运动已经非常盛行了。诗人王建的《宫词》诗曰:“宿妆残粉未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庠中先散与金钱。”五代诗人韦庄的《长安清明》诗中也吟曰:“内宫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诗中所云的“内人”、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物与古代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始陶盆看古代“踏歌”一九七三年秋,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图1),令舞蹈界和体育史界耳目一新。这一陶盆中的舞蹈图,反映了原始人集体性娱乐的场面,是我们研究原始体育不可多得的材料。但是,图中所表现的究竟是那种舞蹈?与后世体育的发展有什么联系?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回答的。陶盆中绘有三组舞人,其舞蹈特点为:并肩携手,连臂踏跳。笔者认为这即  相似文献   

8.
朱纪 《收藏界》2010,(4):66-68
这一组民窑青花瓷,是在长期不经意中积攒成的,购买时凭的是“好看”和“直觉”,价格也是工薪族所能付得起的。官窑和民窑青花精品在中低档市场难觅,这些青花粗器便是学习青花瓷器知识的媒介载体。资料中大量的图片可以摘录,游历中时有佳品可以拍照,都不抵把玩实物时的那种心境和真真切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一、古代的笔墨官司 唐代诗人社甫(712—770)《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以下简称《剑器行》)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杰作。可是,什么是“剑器”呢?有的说“剑器即剑”,有的说“剑器非剑”。出现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歧见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0.
剑器舞臆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也是研究体育史、舞蹈史重要的资料。但剑器舞的内容如何?舞时究竟手持何物,历来是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问题。《体育文史》1985年第一期刊登了郑树荣同志的文章《公孙大娘何曾舞剑》,提出了重新探讨剑器舞的问题是有意义的。作为一个学术问题,现在还没发现新的史料能够说明剑器舞的内容。现将现代学者的不同看法摘抄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艺术种类中,在表情上能与音乐相媲美,同样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艺术是舞蹈。什么叫做舞蹈? 世界各国的舞蹈家们和舞蹈理论家们,对“舞蹈”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论述。在欧美“舞蹈”一词,大概源自日耳  相似文献   

12.
翻开史册,你会发现在古今中外的文人才士之中,有许多和武艺结下姻缘。我国唐代伟大“诗圣”——杜甫在他的“诗史”中,也为反映我国古代武艺盛况,留下了极其光辉的诗篇。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一诗中,对剑术作了十分生动形象的描绘。他在诗的序言中说:“大历二年(七六七年)十月十九日,夔州别驾元持宅、见临颖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跋;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七一五年)余尚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有一首小诗。诗曰:“百疴从中来,悟罢本无病。西风将小雨,凉入居士径。苦竹绕莲塘,自悦鱼鸟性。红妆倚翠盖,不点禅心净。”这首诗中的“百疴从中来”即“百病都从心里来”一句,和诗中的“悟罢本无病”一句,皆极有分量!换言之,心中无病是最重要的,而且,只要心中无病,即使真的有了病也能因心境极好而迅速痊愈!尤其引人关注的  相似文献   

14.
微日志     
《体育博览》2014,(7):90-91
她们热爱舞蹈,她们沉醉舞蹈;她们付出辛苦她们用心舞出人生美丽的舞姿。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舞蹈学习我才了解到这高雅艺术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外在形体动作优美的展现,更是舞者美好心灵内在的表达。”——武飞  相似文献   

15.
松窗烛下     
《围棋天地》2013,(21):108-108
“君说归期未有期,西风又是绘鲈时。何当会集香山伴,同赴松窗烛下棋。”这是宋代名臣文彦博所作的《偶书答岐守吴卿》。就诗论诗,无疑是一首平平之作。全篇套用李商隐的名作《夜雨寄北》,“西风”、“绘鲈”又是用滥了的思乡典故。不过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16.
春晚后翻看报刊评沦,第一篇看到的文章就让我叫了起来:整个晚会部写了,不光没提魔术一个字,还把杂技的《冰与火》写成是“舞蹈《冰与火》”了.这是什么眼神哪,太没有杂技“意以”了吧.魔术就不说了,《冰与火》说实活还真没有多少舞蹈元素,就是由一系列离难技巧组成的对手节目,特别朴实,难道就吲为演员漂亮,就“舞蹈”了?  相似文献   

17.
杜工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之作。唐人吟杜诗因时代相近,对诗中名物器具无甚疑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为杜诗作注者尤多,因去唐甚远,不免产生一些疑惑。就公孙氏持何物而舞说法便有三种:一为“舞剑”说。如清宋翔凤《过庭录·卷十六·剑器》持此说:“考郑嵎《津阳门》诗:‘都庐寻橦  相似文献   

18.
诗是描写人物的精神活动、感情生活、心灵状态的一种文学样式。中国是诗的国度,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来看,诗的出现已有五千多年了。中华民族不仅非常重视诗的作用,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钟嵘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而且还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吕氏春秋·博志》说“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礼记·学记》强调“呻(吟诵)其占毕(简册)”,韩愈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这是因为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  相似文献   

19.
张懋镕 《收藏》2006,(7):64-65
2005年9月,上海崇源艺术拍卖有限公司和诚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海外回流青铜器观摩会,展示了从国外购回的16件商周青铜器。其中一组器主名为“xi”青铜器(包括1件鼎、3件簋、1件盉、1件盘)尤为引人注目。近日陈全方先生东著文(《新见商周青铜器瑰宝》,《收藏》2006年4期),作了详细而富有见解的介绍。陈先生认为铭文中的“xi”,就是西周早期鲁国国君鲁侯熙,并且断定这是一组鲁国国君的铜器,它们“提供了西周早期至中期的青铜标准器,是研究周公家族史及鲁世家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对“xi”组铜器形态、铭文作了详细观察之后,我们认为这一看法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0.
“体育舞蹈意识”是指体育舞蹈运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支配舞蹈者完成所有舞蹈动作的一种特有的思维心理活动。它取决于经验因素和现实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主体经验不断内化的结果,并且对舞蹈过程中其它心理活动起着统驭和定向的作用。体育舞蹈作为我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门课程,已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自如地表现舞种的风格,这是舞蹈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