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大学生进行测试并以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研究发现:在面临压力或应激时,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男生“解决问题”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女生“求助”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学生在“合理化”应付因子上的得分存在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学生的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州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压力源、应对方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发现:压力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对生活适应与独立、学习动机及就业带来的压力;总的来说,生活适应与独立、学习动机及就业带来的压力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高压力下,使用积极应对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在中等情况下,持续使用消极应对,有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大二、大三学生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入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等因素与大二、大三学生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在应付方式中自责因子,幻想因子,退避因子,解决问题因子,求助因子都与大二、大三学生抑郁程度有统计学意义。大二、大三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仍然较高,应重视大二、大三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校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以工具性应付方式为主;男生与女生在求助与自责这两个应付方式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2、p=0.01);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在求助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4);理科与文科、工科大学生在自责(p=0.03)、退避(p=0.03)因子上存在差异;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与心理异常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p=0.00)、幻想(p=0.00)、自责(p=0.00)、退避(p=0.00)应付方式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应付方式之间有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选择无锡市某高中对1775名学生进行了历时三年的跟踪调查,并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深入调查高中生学习生活中的应激源及其应对方式,并研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与归因。研究发现:高中生应激源主要表现为家庭压力、自身压力和教师压力,其次是学习压力、同学朋友压力和社会压力;高中生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应激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症状影响的主效应显著,应激源与消极应对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应激源、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应激源特点及常用应对方式,从而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大学生心理应激源及应对方式问卷对某信息类高校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前程压力是信息类高校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的心理应激源;大学生在前程压力、学习压力、社交人际压力、自主独立压力上年级差异显著,大三学生压力最大;大学生在应激状态下习惯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退避。高应激组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进而得出结论:信息类高校要指导大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顺利度过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7.
国内教师应付方式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教师应付方式的研究发现,教师应付方式具有跨情境性,表现出以积极应付为主的特点。教师在应对压力时采用何种应付方式,与个体的工作压力、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人格特征、性别、年龄、学校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机抽取了800名大学生,运用因素分析探讨了就业压力源,采用相关分析、线性结构方程模型(LISREL)探索了就业压力过程的路径。结果表明:(1)就业压力源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就业压力源与消极应付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付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付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付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2)就业压力源是引起焦虑的直接主要路径,应付方式在就业压力源与焦虑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是间接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郑众 《中国德育》2010,(10):13-16
结论一 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结论二 部分学生有抑郁情绪结论三 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结论四 人际关系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抑郁情绪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五 学习压力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中介因素,应付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进而调节着应激同疾病间的关系。研究以女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女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以工具性应付方式为主;引导采用积极合理应付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应更侧重于低年龄、理工科、非独生子女的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测量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探讨贫困大四学生的就业压力现状,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相关不显著,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福州大学城在校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现状及关系.方法:对三所学校266名学生随机抽样,采用UCLA孤独量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孤独感、人际信任、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差异.②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较高的孤独感.孤独感不存在年级、性别差异,但存在校际差异,福大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师大学生.③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均比大二大三学生优越.大二大三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差异不显著.④师大学生相对于医大和福大学生应对方式不积极.⑤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孤独感和其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差异.结论:人际信任、消极应对方式对孤独感不具有预测性;积极应对方式对孤独感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视角,采用问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系列问卷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即大学生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越高,其积极应付方式行为越多;反之,其消极应付方式行为越多。因此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教育两相配合,协同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大学生压力管理对策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274名大学生进行压力状况调查,分析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等维度压力源对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压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是目前大学生感到的最大压力来源;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对压力源的感受存在一定的差异,大三年级是四个年级中承受压力最大的年级。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应有针对性地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有效的压力管理对策化解压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大学二年级学生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显示,就大学二年级学生而言,排在前三位的压力源分别是自主与独立压力、学习压力、家庭与经济压力;在应对方式上,二年级学生较其他年级学生更多运用消极应对方式。结合以上研究结果,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应付方式、核心自我评价和人生意义呈显著正相关;(2)应付方式对大学生学习动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核心自我评价和人生意义在应付方式影响学习动机中起链式双中介作用,其中应付方式通过影响核心自我评价从而进一步影响学习动机这一中介路径的中介效果量最大。本研究为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改善大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社交回避与苦恼以及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按照入组条件选出5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我概念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结果:在自我概念方面,学生后测时身体自我、能力自我、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现实自我、心理健康以及自我概念总分的得分较课程开设前显著提高;在社交方面学生后测的社交回避得分、社交焦虑得分及社交苦恼总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在前后测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大学生完善自我概念、降低社交苦恼方面具有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趋于成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责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大四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文科在幻想因子上显著高于理科。蒙汉族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积极应对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其他几个消极应对因子上,蒙古族大学生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和来源地差异。根据内蒙古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年级、专业和民族特点,引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拓展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蒙汉大学生应对方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蒙古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的158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和来源地上的差异;在自责因子上,大一和大四高于大二和大三,且差异显著;在幻想因子上,文科高于理科,且差异显著;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积极应对因子上,蒙汉族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其他几个消极应对因子上,蒙族大学生高于汉族大学生,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1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应付方式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利用SPSS16.0和AMO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2不同心理韧性水平的大学新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韧性通过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可以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74,p<0.001),通过2种应对方式可以负向预测心理症状(β=-0.42,p<0.01)。结论: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个指标均有重要影响,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