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伟 《新闻天地》2008,(8):17-17
已经实现的两岸包机周末化使两岸包机由节日化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7月4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采用空客A330飞机,执行首班台湾直航包机,南航董事长刘绍勇亲自驾机,上午7时20分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起飞,上午9时到达台湾,成为首个降落台湾的祖国大陆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2.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将于11月3日抵达台湾开始访问。在四天的访问期间,陈云林将与马英九会面,并与海基会协商解决两岸海运直航、两岸货运包机、平日包机,以及建立空中直达双向新航路、两岸邮政合作、两岸食品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国宁 《今传媒》2005,(9S):24-25
7月11日,记者随团到达台湾。此时,正是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关键阶段,而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王金平与马英九之争,因为这直接关系到2008年台湾领导人的选举。然而记者当天晚上9:30到达台北机场时,却丝毫没有感受到想象当中那种喧嚣的选举气氛。  相似文献   

4.
1月15日.澳门凯悦饭店,海峡两岸直航的历史在这里被改写——春节包机1月底对飞后,将是1949年以来,大陆客机首次飞抵台湾。  相似文献   

5.
在两岸包机直航及“第五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举办之际,应台湾湖北同乡会和湖北文献社的邀请,湖北省档案馆负责同志带领相关工作人员,专程奔赴台湾开展涉及湖北的有关珍贵档案史料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6.
7月4日,是两岸交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两岸周末包机首航,大陆居民赴台游首发团约760人也搭乘周末包机开始宝岛之行。可以肯定,以此为新的契机,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将会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交流和了解,相辅相成。两岸隔绝了近60年,台湾人民需要详尽、真切地了解大陆,大陆人民也同样需要这样去了解台湾。为此,我们编发一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7月4日,是两岸交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两岸周末包机首航,大陆居民赴台游首发团约760人也搭乘周末包机开始宝岛之行。可以肯定,以此为新的契机,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将会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交流和了解,相辅相成。两岸隔绝了近60年,台湾人民需要详尽、真切地了解大陆,大陆人民也同样需要这样去了解台湾。为此,我们编发一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5小时飞越53年”——不少报章以此来形容岁末年初的台商春节包机直航。台湾“中华航空公司”01585航班于2月9日23时14分平安抵沪,这次艰难曲折的破冰之旅正所谓:“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笔者有幸目睹并亲身参与这一事件,并著小文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对于这么一件世人关注的新闻事件,相比较于日报而言,我报囿于某些因素在这个报道上有些滞后。  相似文献   

9.
盼望已久的两岸包机终于实现了直航,台湾人庄仔却决定留守北京。回家过年对他来说意味着无穷的"麻烦":他持台胞证,大陆籍太太需办赴台证;他经商挣人民币,回到父母家则要花台币。直航点燃的是经年的热望,但热度仅仅融化了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0.
新年伊始,海峡两岸就传来良性互动的好消息,1月26日上午8时52分,一架波音747—400客机徐徐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台湾华航CI585班机成为53年来首架通过正常途径降落在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客机,包机接送台胞返乡过年拉开了“曲航”的序幕。这一令世人关注的重大事件,当然引起媒体的重视。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包括大陆和台湾的众多记者云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无数摄影器材架设在浦东机场的停机坪前,激动万分的记者们都睁大眼睛,生怕遗漏掉什么珍贵的镜头。为了把这件事及时准确地报告给读者,各报派出记者,全方…  相似文献   

11.
张煦棠会兄     
在大陆的东方门户翘首而待。 3月19日,从日本和香港飞沪的航班还没有到达,大陆的东方门户,上海虹桥机场的出口处,等待着许多接客的人们。文汇报副总编、本刊社务委员张煦棠,也已等侯多时。他等待的是与他已经阔别四十多年的嫡亲哥哥张煦本。说来也巧,兄弟两人,都是报人。哥哥是因首次派出记者赴大陆采访而轰动世界的——台湾自立晚报的主笔  相似文献   

12.
1月29日8时许,国航CA1087号班机由北京起飞前往台北,它不仅宣告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正式启动,更是56年来从祖国大陆首架飞往台湾的大陆民航客机。之后的20多天里,以两岸“共同参与、多点开放、直接对飞、双向载客”的方式进行的台商春节包机活动共有12家航空公司参与,飞行48个往返班次,飞行地点为北京、上海、广州、台北、高雄,运送台胞旅客达10773人次。两岸民航客机首度实现双向对飞,这无疑是两岸民航业交流、两岸民间交流的新进展,更是引发两岸同胞热望两岸空中直航的燃点。因此吸引了海峡两岸媒体和港澳、海外各主要媒体的关注。仅首航的现场报道,就有海内外110家媒体的300多名记者参加。通过媒体的报道,两岸同胞再度体验到割舍不断的手足情谊。国际舆论也看到了两岸中国人对更加直接交流、更加便捷往来的热切企盼。在强手如林的新闻大战中,海峡两岸的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广播快、灵活和现场感强等优势,对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报道,使海峡两岸听众了解祖国大陆以人为本、关心和爱护台湾同胞权益,真正从台湾同胞实际利益出发,实实在在做事的精神,了解广大台湾同胞从春节包机中获得的实际利益,了解海峡两岸人民希望直接通航的愿望本期的特别策划记录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浦江之声广播电台和台湾媒体对台商春节包机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台湾,一个似曾相识的地方,因为之前的种种原因,大陆居民无法领略宝岛风光。随着2008年两岸签署"大三通"协议,以及2009年元旦前后各地直航台湾的航  相似文献   

14.
台湾行     
5月5日下午5时从香港起飞,不到2小时,“中华航空”的飞机载着我们上海市档案馆一行4人降落在台湾桃园机场。出得机场,天已经黑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吕芳上所长,早已等候在出口处迎接。他1994年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开会时与史梅定副馆长相识,后来来过上海,笔者和此次一起访台的陈正卿先生都与他见过面。蒙他亲自驾车来接,着实令人感动。 学术座谈会上 我们到台湾主要是参加吕所长发起的名为《档案与近代史研究》的学术座谈会。到达的第二天,即5月6日,会议在近代史所档案馆报告厅如期举行。说是学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周末包机》协议签署后,双方首航班次的地点和时间业已敲定,分别由南方航空公司(下称南航)和“中华航空公司”(下称华航)执行首飞,大陆的首班两岸周末包机将于7月4日7时20分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采用逾三百个座位的A330机型,并由南航董事长刘绍勇亲自驾机飞往台北,  相似文献   

16.
日本据台时期,厦门佛教界与台湾佛教界互动频繁,如:厦门僧人前往台湾弘法布教,台湾僧人前往厦门活动到厦门闽南佛学院就读,同时,台湾佛教刊物发表了大量有关厦门佛教的文章和信息。厦台两地佛教界的交流与互动,对于台湾僧人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密切了厦台僧侣的关系,加深了厦台的佛教亲缘。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首次实现“对飞、不中停”,这无疑是新年伊始在海峡两岸最具震撼力的新闻事件。作为拥有5套广播节目、10多个中短波和调频频率、专门从事对台湾广播的综合性专业电台,高度重视这次报道活动,组织精兵强将,进行了认真周密的准备,先后向北京、上海、广州派出了3路记者,  相似文献   

18.
寻“梦”记     
美国职业篮球明星组成的“梦之队”参加奥运会,成为各国记者竞相追踪的目标。但根据美国奥委会新闻处的要求,“梦之队”7月24日到达巴城,从机场到下榻旅馆均不准记者采访。但为了抢先报道“梦之队”抵达的消息,各国记者还是展开了一场新闻竞争。根据美奥委会新闻处的通知,“梦之队”的专机于晚6—7时在机场着陆。当大批记者蜂拥至巴城国际机场时,美奥委会的通知又说专机将在另一机场着陆。一打听那是一个军用机场,离巴城90公里。已没有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舂暖花开,中断近10年的“两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协商6月12日在北京举行历史性的复谈。两会这次就7月周末包机和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进行协商,并于13日上午正式签署相关协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29日,是一个让两岸民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56年来大陆首架民航客机将降落在台湾;这一天,两岸民航业首次实现双向对飞. 在此次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南方日报>推出了<家和家兴--台商包机首次直飞纪念特刊>,特刊在南航和厦航包机上配送,使<南方日报>成为惟一一份"首航台湾"的大陆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