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中世纪的晚期,掀起了向海外猎取黄金和财富的狂热,因而导致海上新航道不断发现。这对于欧洲各国,特别对于处在世界航道中心的西欧各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欧洲封建社会后期,日益发展的新的生产力和占统治地位的旧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同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行会制度以及各种特权制度之间的矛盾,在新大陆发现之后,就更加尖锐了。欧洲殖民者,从殖民地劫掠了巨量的财富;这些财富涌进了欧洲以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为  相似文献   

2.
明朝末叶,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封建统治极端腐朽,农民起义的烈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两大农民军,相继建立了大顺、大西两个农民政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胜利地进占北京,迫使明思宗朱由检崇祯自杀,推翻了明朝反动统治。但是,由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全国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形势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在明末存在着三种社会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这是决定全局的主要矛盾;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具体表现为连续不断的党派斗争;汉族地主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封建经济的基础。能否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不仅关系到能否增加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关系到刚刚建立的明王朝能否维持和巩固统治的大问题。作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审时度势,从农业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保证了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自春秋战国裂变,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干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所采用的统治制度始终是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的封建社会统治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鼎盛成熟逐步走向衰败没落。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促使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内部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地主阶级为保护已经取得的统治地位,由要求变革走向保守反动,极力利用儒家反动思想做为压迫农民的思想武器。中、小地主及其政治代表人物为挽救不断加剧的政治、经济危机,不断提出要求革新进步的政治主张。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决定了以韩愈、司马光为代表的儒家和以柳宗元、王安石为代表的法家之间的激烈斗争。斗争的中心仍是复古守旧还是变法革新的问题,反映在教育领域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朱栋  崔万斌 《职业技术》2006,(14):226-226
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代至清王朝覆亡历时两千年有余,期间分裂与统一,战乱与繁荣凝铸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中国封建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农民斗争的历史。可以说,历代封建王朝的更替,莫不同封建农民起义或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统治,诸如,秦末陈  相似文献   

7.
我国源远流长的监察制度,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向极端的君主专制方向发展,到了明朝也更为完备和严密,为明朝统治树起了一根支柱。本简单概括了明朝的监察监督机制,分析其不同于以前各朝代的特点,同时对其历史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封建御史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项政治法律制度。它在维护封建纲纪、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和发挥官僚机构的统治效能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从汉代建立之后就备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为了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完善人民检察制度,对于封建御史制度,我们可以批判地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中地区在封建社会后期丧失政治中心地位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因素对政治中心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前期,关中优越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促使统治建都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关中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又导致经济迅猛发展,强大的经济拉动力反过来稳定了封建阶级的统治;其次,朝廷内部和边境地区各政治集团的实力对比和区域分布也影响着政治中心的确立,到封建社会后期,关中地区几乎没有能与权力中枢相抗衡的政治集团,更没有可以控制权力中枢的政治集团。所以,关中地区在封建社会后期丧失其政治中心的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 漫漫长夜般的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明朝,已到了它的后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而北方和东南方的异族入侵也屡屡发生。封建统治者千方百计维持和巩固它的皇权:加强中央集权,颁布严厉的“大明律”,建立严密的里甲制度和东西厂,对人民采取特务手段,在进一步倡导尊孔的同时又将程朱理学定为官方哲学,禁造“妖书妖言”,对人民加强了思想文化上的统治。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一部思想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巨著。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塑造的封建地主阶级叛逆者的典型。曹雪芹在贾宝玉身上是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的。他让自己的主人公打起反对儒家思想的旗帜,并通过他和封建卫道者的斗争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意识形态领域里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抨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孔子的儒家思想,原来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以后儒家思想便和封建主义结合起来,经过历代封建文人的修补和发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正如毛主席所说:“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叛逆者的贾宝玉,必然要和反动腐朽的儒家思想发生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正是在这种矛盾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确立对全国的统治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为止,历时二千一百多年,西欧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则是在封建社会末期才确立起来的.以英国为例,从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到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封建专制制度只存在了一百五十年;就法国而论,路易十一(1461—1483)统治始到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止,也只存在了三百年左右.中西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存在的时间如此悬殊,为什么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产生比西欧早得  相似文献   

13.
在封建社会里,任何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在夺取权力斗争的过程中,面对着共同的敌人,一般尚能够保持团结一致的。但是,在取得夺权胜利之后,其内部必然会为争权夺利而产生矛盾和斗争。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以他为首的农民起义军集团,随着改朝换代的胜利,都已转化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成为皇帝、国公、列侯、高官显要。各个成员之间,为了自己的私利,必然要为分配胜利成果而明争暗斗。朱元璋杀戮功臣就是新形势下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之间有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从战国封建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至西汉武帝经济改革后结束,历时约五百年之久。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和残留在工商业中的奴隶主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贯穿了过渡期的始终。与此相适应,“重本抑末”政策,即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基本政策之一。自商鞅变法始,经历  相似文献   

15.
赋役制度是封建国家重要的经济制度,也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支柱。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其赋役制度集历代封建赋役制度之大成,并且在承袭明代的基础上在许多方面有新的突破,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研究清代赋役制度的确立及其整顿和改革,是研究清代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是有意义的。本文仅就清代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三朝)赋役制度的建立和改革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比西欧长。在封建社会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比西欧高。但是,西欧成了资本主义的故乡,我国继封建社会之后,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封建社会实行土地买卖,封建土地所有权是不稳定的;西欧封建土地占有的等级结构,妨碍了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相对稳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中西封建土地制度的这一差别,必然影响到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种影响形成一种综合力量,作用于农、工、商业,使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道路和速度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要研究刘邦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种种制度,首先就要研究其土地政策。 一、发展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马克思说:“大地产是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真正基础。”毛主席也说过:“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室,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刘邦建立的西汉,地主阶级处于统治、主导地位,因此,他尽力维护与发展地主阶级的所有制。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中国地主阶级已经发展成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备方面为整个封建社会开创了局面,奠定了基础,它所建立的国家机构、各种制度和政策等等,都是以后各个朝代进一步发展的根据。本文专谈思想方面的发展,即统治思想和思想统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于认识我国地主阶级的特点和作用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地主阶级如何在思想上对农民进行统治,对认识地主阶级乃至我国的封建社会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李贽生活的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我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晚期,广大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新兴的市民阶层也展开了反封建压迫的斗争。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城乡人民反封建斗争的打击下,明王朝面临崩溃,封建社会呈现出一片昏惨惨黄泉路近的末世光景。但是,反动派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反动的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大肆推行儒家的反动路线,竭力反对社会变革。他们一方面疯狂使用反革命暴力,血腥  相似文献   

20.
自明朝建立以后,汉族统治者重掌政权。当时的明朝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晚期阶段,同时也是国家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期间,统治者大力推行恢复汉制及复兴儒学的政策。虽然被破坏的汉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社会经济也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仍未能改变封建制度日益衰败的命运。在思想文化上,统治者极力推崇儒家思想中的程朱理学,对大量的以汉文化为基础的雅乐进行恢复、重建工作,希望以雅乐来维护封建政治统治秩序。宫廷乐舞被扶持的同时民间杂剧、戏曲却被严厉打压。虽然严苛的思想禁锢与制度的束缚并没有阻挡其发展以及对宫廷乐舞的影响,但残酷的销毁、限制手段依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戏剧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