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分制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浅议杨丽波一、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规定学生学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学校依据专业培养要求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按照课程的要求和学...  相似文献   

2.
一、完全学分制的提出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学生读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方能毕业.既规定修业年限又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制度则被称为学年学分制,目前各高校基本上是采用学年学分制.带有开放性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应是不规定修业年限的,修满某专业课的全部学分就准毕业.  相似文献   

3.
报考帮你问     
《招生考试通讯》2014,(2):39-39
现在很多大学都实行学分制,但是具体什么是学分制呢?实行学分制对同学们有哪些益处? 天津大学招生办: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作为单位计算学习量的柔性教学管理制度。一般而言,同学在三至八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便可以毕业。学分制允许同学依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指导,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高校学分制的设想长春税务学院马敏娜,车延杰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完善和推行学分制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学分制是以学分衡量学生完成的学习量,只规定学生毕业应累计达到的学分而不规定学习年限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与学年制相比,优点...  相似文献   

5.
成人高教学分制管理创新及运作办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学分制又称学分累积制,它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份量的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产生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行,不同国家不同大学在实施学分制进程中,赋予了各自的特色,产生了不同的运作方式,但具体看来,学分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修学年限具有伸缩性。学分制实行的是有弹性的修学年限。在保证达到规定的各专业培养目标、标准所要求的基本学习年限基础上,在规定的修读年限的下限和上限期间,凡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即可毕业。第二,教学计划富有弹性。课程学…  相似文献   

6.
浅谈学分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学分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学生学习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有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之分。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多数实行学年学分制。近年来有些高校对学分制的改革已经作了尝试性的探讨与改革。1.学制: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一般意义的学制,就是指根据现有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制度。本科学习修业年限为四年,凡取得在校本科学籍和相应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并满足相关要求的学生方可在上述修业年限内毕业,发给毕业证书。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学士学位。2.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各类课程及教学实践环节均规定相应的学分数。以某高校为例其计算方法为:理论课教学(含习题课、实践),每授课15学时,计1学分;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如物理、电路实验等),30左右学时计1学分;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如金工、电装、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大型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每教学周计1学分。各专  相似文献   

7.
所谓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对传统学年制的一种根本性革命,与学年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决定学生能否毕业不以学年为限,而以修满规定的学分为准。提前修满总学分者,可提前毕业。  相似文献   

8.
一、学分制的产生及其作用 学分制是由学分和学分体系为基本内容所构成的、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的具有法规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学分制产生的前提是选课制,它是学分制的灵魂和实质,不含选课制的学分制就不是真正的学分制。因此,要了解学分制的产生,必须先了解选课制的产生。 选课制最早在1810年产生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柏林大学),在其产生和发展的一百多年中,选课制始终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即它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9.
李美洁 《教书育人》2013,(18):12-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一学分制的涵义、特点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并以此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打破了原有的统一教学计划模式,建立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结构,规定学生在规定  相似文献   

10.
华中师大一附中实行素质学分制已三年,一附中的领导从实践中认识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建立保障机制。在学校,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评价是检测教育目标是否达到的手段。学校确立了以课程和评价为突破口,实施素质学分制的构想。其基本思路是改革课程结构,改革评价方式,用素质学分制为管理制度,为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一、构建新机制素质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规定学习量,衡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基本素质的教育管理制度。它既吸取了传统学分制以学分为单位规定学习量,给学生一定选课自由等方面的长处,又赋予了以学分衡量学生素质、规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从80年代起相继采用了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体系,90年代后虽有修改,但无实质性的改变。这种学分制实际上是学年学分制,或称其为计划学分制,即在教学计划编制及执行中按学时计算学分,将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课,对理论教学课程按每十六学时计一学分,对实践教学课按每周计一学分,通过计算,在教学计划中规定了学生须修满多少学分(总学分及分类学分)才能拿到毕业证书。与这种学分制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中则规定了学生降级、退学的学分值(以学年或学期为结算时段)。应该肯定的是学年学分制对于促进合理编…  相似文献   

12.
广东工业大学成人高教学分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注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尤其重视对学生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方面作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解决了学生的工学矛盾,深受社会欢迎。一、实施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的主要措施1.实行弹行学分制规定文科专科2—5年、理科专科3—6年、专科升本科2—5年、高中起点本科4—8年修满本专业所需的最低必修学分(专科文科学生90学分,专科理科学生120学分,专科起点本科学生100学分,高中起点本科160学分)即可毕业,学生不受学年制的升留级制的影响而被淘汰,在规定学制年限内取得规定学分,获…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学分制的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1978年开始在我国高校逐步试行。为了完善学分制推动教学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笔者探讨了美国和日本两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一些作法 ,以资借鉴。一、美国高校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 ,其特点是 :(1)实行通才教育 ,注重学生打下宽厚的基础知识 ,强调理工科与文科教学的综合化。比如 ,麻省理工学院 ,该校规定不分科系的共同必修课为180学分 ,约占总学分的 5 0 %。理工科学生必须学习 72学分的文科课程 ,占本科总学分的 2 0 % ;而文科学生则必须学习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分为必修课、实验室必修课 ,学分为 10 8学分 ,占…  相似文献   

14.
学分制及其实施条件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及其选择纵观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主要有学年制和学分制两大类。学年制又称学时制 ,它是以“学年”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达到规定的年限 ,且各门课程成绩合格即可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又称学分累积制 ,它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 ,学生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一般认为 ,学分制是 1 872年在哈佛大学率先实行 ,随后在世界各国为许多大学相继采用。在我国 ,学分制是 1 91 7年由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倡并在北京大学首先实行…  相似文献   

15.
一 课程顶替和学分互换问题,是我国电大现行教学管理体制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现行的学年学分制。半年学分制与传统的学年制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同时具备学分制灵活性强,便于因材施教等优越性。这种制度既鼓励能力强的受教育者提前毕业,也允许未能如期完成学业的学生延长学习时间。中央电大曾作过规定,学生在电大取得的学分三届内有效。学分既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且在一定时期内有效,这就决定了各年级、各专业之间相应课程的学分可以互相交换,从而使学生免修或重修课程成为可能。也就是说,电大教学管理中执行的学年学分制是课程顶替和学分  相似文献   

16.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用学分来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它与学年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的目标管理制度,学年制则是一种以既定教学课程进度和学习年限为基础的过程管理制度。因此,后者不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多变性的需求。况且缴费上学的实施后,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学会提出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多的灵活性要求。 但是学校从实行学年制管理改变为学分制管理的梯度太大,而且中专学生年龄偏小,自主能力较弱,中专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我校采用规定学生学习年限,但又是以学分来计算学习量的学年学分制。 我校于1995年在新生中开始试行学年学分制,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对中专学校实施学年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制度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为了构建现代化的高中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其中一个亮点是推行学年学分制。《方案》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情况”,“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把学分制引入高中,是一种教学管理手段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有利于改变高中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范的、更富弹性的课程管理制度,促进教育要素的优化整合,挖掘学生和学校的教育潜力。一、学分制的内涵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中专招生并轨、大学扩招等改革的推进,每一个中专教学管理工作者都在思考:能不能尝试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使中专教学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下的新形势?近年来对学分制的实践,使我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关于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课程或等价于课程的教学量的计算单位,以修满规定的学分作为衡量完成学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我国从1978年以后部分高等学校开始试行学分制,并逐步推广。近些年来,少数中专学校也开始尝试学分制。学分制有多种模式,这里介绍一种基本模式。具体操作要点是:将教学计划规…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教育局近日颁发中职学校试行学分制的意见,以使中职生能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市教育局规定,实行学分制后,学校要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类,学生在导师或班主任指导下,按个人意向,可跨年级、跨专业选课。在中职学校之间或由普通高中转入中职学校的,相同课程学分相互承认,学生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还可折算为一定奖励学分。三年制中职学生获得140~160学分、四年制获得190~210学分,操行评定合格就可获得毕业文凭。提前修完规定学分的介绍,目前武汉市试行的学分制为学年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实行弹…  相似文献   

20.
学分制并非目前电大教学管理的理想模式洪晓航一目前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有三种:学年制、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学年学分制,即既规定修业年限,又以学分计算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一方面吸取了学年制的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