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方案设计、教材内容研究、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改进和提升空间。若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全国的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应与信息技术课程群深度融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划分核心课程和进阶课程,立体化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建设实践共同体,通过设计共建共享的教学实践平台,共建人工智能课程群。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促进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阐述交通工程课程教材体系现状,提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教学概念。从交通大数据挖掘、交通图像模式识别与交通仿真系统开发等三个方面构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材体系。探索被动式灌输到主动式学习以及从教室教学到企业教学转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适合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学改革特色的课程考核方式。人工智能时代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四新”建设背景下,投资学课程兼具新文科与新工科课程特点,亟须推行“金融+科技”深度融合教学改革。探究了“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型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路径,如改革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型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构建新型评价和考核机制,以投资学课程为试点,建设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型课程体系,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三维联动”型实施路径,可以有效促进“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型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建设是深化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机遇,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新思路。从对35所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入手,揭示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人才培养思路目标、学科建设交叉融合、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等现实困境。从转变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理念、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深化人工智能教学改革、优化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智能和空天信息技术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展智能化的空天信息技术是有效应对未来智能变革的关键,同时也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现有空天信息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及缺乏行业应用导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瞄准空天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本文在“新工科”建设和“人工智能+X”新模式背景下,提出一种空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该方案以重大项目群为牵引,融合空天信息领域特色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驱动、教材体系改革和协同育人平台搭建四个方面阐述教学创新方法以及取得的教学成效,为打造具有空天信息特色的一流课程和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旅游融合新话题的提出进一步凸显了文化旅游的地位,对涉外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传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该大背景下探讨以培养学生文化传播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文化与旅游课程群建设,从解析课程群构建的理念入手,分析群内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课程群目标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课程群解构、整合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采用"材料科学四面体"的研究分析方法,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指导思想,合理的进行课程整合与合并,循序渐进地构建专业知识群。设置《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制备与加工》和《金属学与热处理》五门课程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之间紧密衔接、相互支撑、有序融合,充分体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材料设计分析能力培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借鉴德国FH大学推行模块化教学的成功经验,剖析经济与金融专业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宏观、中观、微观三角度出发构建经济与金融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国家职业标准下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经济与金融专业对应的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的特点确定能力结构,从而构建细化的教学模块,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元宇宙中国教育范式研究视角下,为了更好地提升人工智能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人工智能教师的信息素养,按照中国电子学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课程体系要求,打造了教师信息素养与人工智能教学系列课程。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人工智能为支架的线上教育模式,称之为空中课堂教学模式,被赋予了“点播+直播”的互动学习方式以及助力教师提升人工智能教学能力的新内涵。系列课程设计结合信息科技学科教师发展,从教师的信息素养角度出发,从教师的基本功入手,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内容设计合理,符合新课标对信息科技教师素养的要求。直播教学与时俱进,从新内容、新视角突出了人工智能这一信息科技课程中崭新且重要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加适应现代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生活发展,智能控制类课程成为人工智能专业培养具有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控制思想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的核心课程群。在分析云资源平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势的同时,立足人工智能专业课程的核心特点,就如何开展智能控制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论述,以期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兴趣和专业实践能力。研究主要包括云资源平台在人工智能专业教学中的优势、智能控制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云资源协同的智能控制课程群建设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专业群是专业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自觉行动。专业群课程思政实施是响应党和国家要求,也是专业群建设应有之义。分析了专业群课程思政在纵向贯通、横向融合、教师协同、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以期探索专业群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大力促进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创业者能力提出了新时代要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重新调整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通过分析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新趋势以及电子信息特色类院校学科特点,提出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提升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机电课程体系不完善,各课程的知识体系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与新技术脱节、理论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与理念落后、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典型测控实验缺乏等问题,依照新工科对学科的创新实用性、交叉综合性与成果导向性的要求,借鉴国内外以项目为核心与导向、强调实验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成功工程教育经验,开展新工科机电课程项目引导式改革。以实现复杂机电控制问题为牵引,融合测控新技术,打破传统机电课程的知识构架壁垒,实现项目引导式机电课程体系建设与授课内容再设计;探索面向新工科能力培养的"课堂+企业专家+实验"的教学新模式,实现机电理论知识传授与工程实践有机融合,最终实现面向新工科突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形势下随着测绘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力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以北斗+为核心的多源传感器,融合位置服务、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兴测绘应用领域,使得传统的以经典测绘理论和技能为主的培养模式逐渐满足不了新型测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以新工科发展和中国地质大学测绘专业工程专业认证为背景,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现状,以提高学生掌握新测绘知识与能力为出发点,探讨新工科形势下提升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的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调研国内医工融合发展现状和总结川北医学院十余年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新工科、新医科人才培养思路,凝练和形成了适合学校自身情况,服务区域医疗卫生工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人工智能+医学”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构想。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已进入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新工科建设也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基于国家战略发展、国际竞争局势以及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人才储备的重要基地,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有效途径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工科建设背景和国内外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基本现状,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思考。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必须把握新工科内涵,重点关注专业能力目标达成、教育教学各要素重构与多元化革新等关键内容,同时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工程教育链条中,保障师资队伍的快速建设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同质化、知识体系滞后、应用场景固化等问题带来的人才供给不足,选取国内外11个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案例进行扎根分析,探索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9个关键要素,构建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双循环”理论模型,进而识别出“AI专业研发”“AI+场景应用”和“+AI技术赋能”3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性提出将动态能力理论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研究,并从实践层面为科产教融合培养AI人才提供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高学校课程育人质量必须关注课程群的构建。五育融合的理念要求学校课程群的构建必须整体设计、有序关联且适切开放。五育融合视野下学校课程群可以分为学科课程群和主题课程群。学校要立足校本,明确课程群构建的阶段性目标;上下结合,构建课程群的体系框架;整合开发,充实课程群的具体内容;两层评价,促进课程群的迭代升级;赋能教师,以团队合作提升教师课程群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专业群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需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及专业群课程分析基础。本文以装饰专业群为例,阐述"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平台+模块"能有效整合专业群资源,把专业技能要求和学生软技能要求融合、融通,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建设和智能软件应用需求扩大的背景下,开展智能软件开发课程群的建设和研究十分有必要。围绕课程群建设目标,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开发框架技术、综合型工程实验、校企合作实训等为依托,提出了“4+X”的课程群结构。课程群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融合了OBE理念和PBL项目式教学法,对4种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组织和“X”部分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针对课程群教学实践情况和传统课程评价方式中的不足,对课程群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注重过程考核和团队合作。课程群的建设使智能软件开发技术的学习路线更加清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软件开发中的智能意识(观念)、创新意识,为学生就业或深造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