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翁娅 《成才之路》2010,(8):77-78
孩子表现自己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是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价值、自我能力的需要。但在生活中,我们总可以看到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的画、手工作品,从不愿意给别人看,也从不保存。他们的父母也经常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如人”“不出趟”“明明在家里表现很好,就是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  相似文献   

2.
杨丽红 《辽宁教育》2009,(12):28-29
孩子道德行为品质的养成,既需要有学校、家庭、社会“知”的系统教育,也就是告诉他们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应该做到的.哪些是要我们坚决反对的。但是。更需要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生活中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调节能力、自我转化的能力。从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较为稳定的道德品质。我们的新课程要求回归生活,回到儿童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赏识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赏识就是认识到一个人的才能并予以重视或赞扬。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喜欢鼓励的。”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弱,他们常常把家长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因而家长的赏识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采红 《早期教育》2006,(10):22-23
用事实告诉孩子、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在美国,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从早期就开始了。首先要教给孩子的是钱从何而来。对于刚刚有了自理能力的孩子,美国的家长从不轻易给他们零花钱,儿女问父母要钱,需要写借据。孩子的零花钱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挣来的。也许  相似文献   

5.
正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让人觉得很心疼。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空间里,不肯出来,也不让别人进入,在重重保护层下过着自己的生活。有人说,他们是星星的孩子,本应住在遥远的仙境,只是不小心落入了人间。他们有着星光般清澈的眼睛,却从不向妈妈描述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他们有着天使般甜美的笑容,却很少告诉爸爸半点儿快乐或悲伤。不聋,却充耳不闻;不盲,却视而不见,更多的时候他们却总是独自静地坐在角落,一天不开口说话或  相似文献   

6.
和你做朋友     
班上有一群孩子。他们从不跟我说话,见了我也不打招呼,甚至在我的课堂上,他们也从不举手。他们或许是畏惧我,或许是抵触我。总之他们和我之间有距离。而小雨就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小雨总是在下课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微笑着走过去:"怎么了?有什么事跟老师说说?"小雨一句话也没有。  相似文献   

7.
一、家庭环境———平等和谐的新世界在温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怎样才能给孩子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呢?1.孩子的自我“世界”。家长应给孩子留一席之地,创设一个属于孩子的“小世界”,供孩子放置学习用品或图书。对孩子来说,这个“小世界”是属于自己所有的,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样平等。2.孩子的参与权利。在家庭环境布置中,家长应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设计布置,使他们真正成为这方“天地”的主人。3.孩子的…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中,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朋友,感情或浅或深,相见或多或少,可以说难以计数。这些朋友,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甚至包括妻子、丈夫,也是起始于“女朋友”或“男朋友”。但有一位朋友却显得非常特别,那就是血缘相关、并经自己亲手养育的孩子——儿子或女儿。自我的孩子出生至今,我对他的那份关爱和呵护,包括妻子在内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2010,(1):94-95
大多数感觉统合障碍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聪明。他们只是需要父母以更耐心的特殊方式来教导他们,他们也需要符合自己感觉处理需求的游戏活动。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得当的教育方法,被认为是他们最需要,也是最有效的“精神疗法”。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家长也望子成龙成凤 ,也会为孩子付出很多。但他们“龙与凤”的标准是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即 :尽自己的力做得最好 ,实现自我价值。美国也有“家庭即学校”的教育思潮。美国父母教育孩子 ,把他们看作平等的个体 ,尊重他 ,和他谈心 ,“建议或请”他做事 ,决不会“命令”。打骂是违法行为 ,会受到处罚。在这种环境中 ,智力再差的孩子也会充满实现自我的自信。“自我实现”的成功标准 ,有极广泛的社会基础。只要尽力去做 ,就会受到尊重。企业择人看能力 ;社会上每个人总是选择自己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成功”标准 ,也是美国…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中都有自我表达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不仅用语言来表现自己.也常用音乐的手段,用声音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中都有自我表达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不仅用语言来表现自己,也常用音乐的手段,用声音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在幼儿园我们常组织音乐欣赏活动,孩子通过听优美的乐曲,然后大胆地想像音乐中的各种形象,再自由地用动作表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这时孩子会陶醉在自己的想像之中,开心地做动作,这也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因此我们要努力让音乐教育成为孩子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儿童是天然的学习者,这里的"天然"含有"天生"和"自然"之意。"天生"是指儿童如同任何生物,从存在起就具备自我生长和发展的积极能量,能够利用自身本能和潜能自发地从外部世界获得各种信息和文化模式。因此,父母们常常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突然就冒出了人生的第一句话,不知不觉就挣脱你的双手晃晃悠悠地往前迈步……"自然"是指儿童的学习方式是自然的。孩子们有一种符合他们自己状况的学习方式,他们对这种方式运用得很自然,从不刻意地去学什么,也从不评估学什么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但他们总能学到很多,学得很快,学得很快乐。  相似文献   

14.
自闭孩子的状态:一方面,他们在很长时间内都停留在皮亚杰所称的“自我中心”阶段,也就是难以区分自我与外界,在认知上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概念。这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于他们缺乏对物品归属的认识,教很多次也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什么是“别人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吗?以下是一个小小的测验,请对十个做法答“是”或“非”,然后对照标准答案,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对养儿育女的认识有多少。一、对孩子忍让,保持良好关系,总比坚持己见及与孩子争论好一些。二、不随便打孩子。这样孩子的表现会更好。三、要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得尊重孩子。四、孩子不应在生活上自作主张,除非他们已够成熟。五、要孩子做家务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及影响了童年的乐趣。六、孩子应该有零用钱。七、我自己既然学有所成,我可以依照我父母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子女,这样他们也会学有所成。八、我不需要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反正学校会教的。九、我需要经常赞扬子女的优点。十、子女上了10岁,就不需要父母们的拥抱及亲近。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孩子说“俺妈妈让我这样做”“俺爸爸让我那样做”之类的话。这些孩子一遇到事情首先考虑的是他人的想法和做法,而不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平时和小朋友在一起,他们从不带头做事,习惯追随在能力强的孩子后边,心甘情愿地听从他人的安排。他们  相似文献   

17.
正防范于未然,是父母需要告诉孩子的。在性侵犯发生之前,孩子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道我们的孩子,保护到孩子的未来。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就得帮助他们意识到什么场景下有可能发生性侵行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危险发生之前及时拉响自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是喜欢鼓励的。”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关心和爱护,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弱,他们常常把家长作为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入园后,他们就把这种评价依据逐步转移到教师身上。因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幼儿的兴趣选择,还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这些观念虽然在我们教师头脑中扎了根,但是,把它转化为行为,落实到实践中去,还需要有爱心、…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我的教育很传统。虽然从来没有给我施加过压力,家里也很自由民主,但他们和当时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一样含蓄而内敛,不喜欢用语言来表达对子女的爱,从不说“你真棒”或者“你真了不起”,也不会主动在外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子女的言行规范得最多,责  相似文献   

20.
家教智慧     
范天亦 《生活教育》2011,(10):64-65
冰心十分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但从不溺爱。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说实话,她的规矩可大了。如果孩子说了假话,除了用肥皂水洗嘴巴之外,还要灌奎宁水,让他们牢记绝对不能说假话。冰心的这个“规矩”可谓是“暗藏玄机”。肥皂水可以去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