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坦尼趁着加入运水队的机会逃出了集中营,加入了游击队。日本兵的扫荡开始了,他们以小米诱惑菲律宾人告密,残杀当地人逼迫他们提供游击队的情报。由于一个孩子的告密,他被日本人抓住了。经过非人的折磨之后,他又被送进了奥唐奈集中营。本文编译自美国二战老兵列斯特·坦尼的回忆录《地狱的梦魇》。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新加坡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制造的三大暴行,而后两者国内仍然是鲜为人知。当年在巴丹被日军俘虏的美国大兵列斯特·坦尼花五十年时间写成《地狱的梦魇》一书,以生动写实的笔调再现了这次死亡之旅。本刊将在近期选编精彩章节,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对盟军战俘残酷的虐杀,还生命以过程,还历史以真实。  相似文献   

3.
列斯特·坦尼逃出集中营,参加了游击队,却因为当地人的告密而再度被抓回奥唐奈集中营。这一次,美国人中间出现了美奸。他们私藏武器企图逃跑的风声传到了日本人那里,新一轮恐怖开始了。本文编译自美国二战老兵列斯特·坦尼的回忆录《地狱的梦魇》。  相似文献   

4.
哥子 《高中生》2013,(19):41
抗日战争时期,哈尔滨郊外有一座日军专门关押我军战俘和抗日人士的集中营。看管集中营的是一个日军大佐,叫田川太郎。他对待中国战俘非常狠毒,发明了许多闻所未闻的酷刑。其中,最让田川太郎得意的就是他根据中国民间游戏"击鼓传花"而发明的杀人  相似文献   

5.
灭绝营     
纳粹设立的三十多个主要集中营全都是死亡营,几百万囚徒挨饿受刑,死在这些集中营里。虽然集中营当局都有记录,每个集中营都有正式的死亡登记薄,但并不完整,而且在胜利的盟军逼进时,许多登记薄都被销毁了。毛特豪森集中营有一本死亡登记薄保存下一部分,那上面记载着从1939年1月到1945年4月死亡了三万五千三百十八人。1942年底,对奴隶劳工的需要感到特别迫切时,希姆莱  相似文献   

6.
"幻象的死亡"和"真正的死亡"--论海子的死亡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子的哲学形成于对老庄哲学的反叛和突围.一方面,它体现为"道家暴力",认为万物的生存受"元素的秘密"控制,生存过程即是死亡过程,特别是天才诗人们命运注定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它也相信"道"的对立转化、死亡再生的功能,通过有目的的死亡,能够加速再生的到来,海子的大部分诗篇特别是<太阳·七部书>探讨的就是这个命题.但海子反对"幻想"和"幻象"的诗歌,他认为这些都没有触及人生的真理和真相,忽略生命存在的本身.虽然海子的死亡哲学的终极目的也是追求人的不死与不朽,但它强求真实的"死亡再生",就会让他为追求真实而从"幻象的死亡"走向"真正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日军建立的集中营位于苏门答腊的东海岸,带钩的铁丝网包围着阴暗潮湿的牢棚。外面,白天有赤道炽热阳光的照射;夜晚,浩月与繁星相辉映。可集中营里,黑暗夜以继日。里面住人,然而“住”显然是词不达意。我们是被填塞在牢房里。偶尔,可以见到一缕微光,那是尚未锈蚀的铁丝网在太阳或月亮下闪光。  相似文献   

8.
异托邦:巴拉德构筑中国形象的思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作家J·G·巴拉德出生于中国上海,二战时曾被日军拘禁于龙华集中营。在他返归英国后,上海经历成了他难以忘怀的记忆。由此,他对中国产生了深刻而别样的眷恋。两部自传性作品即以上海经历为素材。作品中的中国人状况呈现为被忽略及受欺凌,对上海场景的描写则令人战栗厌恶。对中国所发表的见解完全沿袭西方传统的消极否定看法。这些都反映了作者构筑中国形象时采用的是异托邦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9.
周俊 《教书育人》2000,(22):10-13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的理论与方法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首倡。 1954年他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后来又在其他。著作中进一步阐述这一思想。他认为,激励人们去行动,并不是由于有什么人告诉他去做什么事情,而是由他的工作目标要求他那样做;强调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为达到总目标而展开。起初,目标管理主要在各级管理人员中推广应用,经过孔茨、奥唐奈等人的发展,把参与目标管理的对象扩大到组织系统中所有人员。于是,目标管理逐渐成为一种管…  相似文献   

10.
死亡是人生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哲学家们所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作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之久的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他对此问题也非常重视。在他的死亡思想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应该顺其自然,无所作为。而应该重视此生的道德修养和追求,以超越死亡来达到不朽;并且由于重视此生,他的鬼神等死后世界的观念比较淡薄。他的死亡思想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客观全面的评价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对死亡的思考,是其哲学的核心,故尔他的哲学又被称为“死亡哲学”。在他看来,死比生更根本,人活着就是以一种向死亡存在的方式活着。本文就试图从海德格尔对人、对死亡的特殊性说明入手.来分析有关死亡的本体论意义,以及产生这种思考的诱因。  相似文献   

12.
二战期间,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关着一个年轻的小提琴爱好者沙尼克,他被关进集中营已有两年了。两年中,他从未停止"拉"小提琴。没有琴,也没有琴弓,沙尼克如何拉琴呢?在集中营枯燥乏味而又时刻被死亡窒息的漫长日子里,白天,沙尼克做苦工,  相似文献   

13.
借用苍天绘彩虹,寥寥晚霞映长空,其轺耄耋虽一人,生死离别卫领空。90岁的吴其轺先生,大约是作者方军采访的飞虎队最后的老兵了。亲历抗日战争的老人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正慢慢相继走进历史的博物馆。吴其轺曾三次受伤,又三次重返蓝天。他四次飞越驼峰死亡航线,见证了日军的芷江洽降,见证了南京日本投降仪式。他的命运,浓缩了一代人的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14.
死亡作为一种意象广泛存在于白先勇的小说创作。母亲的逝世使他获得了对死亡的明确体认,在创作中他分别从情感、文化、历史——命运以及政治角度展示了人物的死亡现象,并且在不同的死亡形态上寄寓了他的死亡观。表现死亡。体现了白先勇的悲悯情怀,同时给人留下对生之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15.
一位二战时期的幸存者,曾经在纳粹集中营里目睹过杀戮,体验过死亡。他在当上美国的一所中学的校长后,没有给老师们下达分数指标,指点讲课的技巧,而是交给每位老师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当见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  相似文献   

16.
死亡归来     
盛烨 《初中生》2011,(17):46-47
申请了QQ号那天,一个人主动加了我。1秒钟后我就点了"同意"——"死亡归来",这个特别的名字一下子吸引了好奇的我。通过几次闲聊,我感觉他是个文雅又不失风趣的人,总能让人沉闷的心情变得愉快。当他坦诚地告诉我,他曾经是个街头混混时,我不禁一惊。网上的话云遮雾掩、真假莫辨,但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我相信了他的这句话。当他又告诉我他戒过毒,这下着实把我吓到  相似文献   

17.
约翰·邓恩的诗歌、散文和布道文等都蕴涵着深刻的死亡主题。他坦然接受死亡,肯定死亡,并试图以死亡的广泛性和必然性呼吁人们与他人、与世界和谐共处,因为丧钟是为每个人而鸣响的。本文拟从生态主义视角,解读邓恩作品中的"死亡"意象,总结其死亡观,探讨他对生存与死亡、人死之于我死两大关系阐释的深刻内涵,揭示其生死一体和人我互爱、患难与共的思想其实蕴含了当今整体的、和谐的生态理念,并分析其成因,以期为当今生态和谐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死亡和海明威的生活与创作有一种不解之缘。正是死亡激发了他对人的悲剧处境的认识和反抗,促使他对人的生存环境及生存和死亡的关系进行思考,促使他去探索人类的前途命运。本文从丑、崇高和悲剧三个方面将海明威对死亡之美的追求加以阐述,从审美的角度审视其死亡主题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博尔赫斯,一位小说“迷宫”的制造者,读他的小说要具备足够的探索精神,否则,就要饱尝迷路的折磨。另外,对死亡的思索,对记忆的焦虑也是他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本文意欲表现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人应有尊严上的回应,并且精神上坦然接受真实的死亡。  相似文献   

20.
大地震袭击了秘鲁南部沿海的旅游区,造成大约50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另有许多恐惧的人们被困在废墟中。周四(8月15日),官员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