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很多省级台地面频道和城市台争夺观众的法宝,民生新闻大战愈演愈烈。民生新闻成为电视新闻领域亟待开发并牟利颇丰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2.
市县台搞好搞活会议电视新闻对提高新闻质量关系极大,应加强策划,让内容更精彩,做足会议新闻,让新闻栏目更贴近观众,增加信息量,为观众提供资讯服务,加强包装,让节目更时尚。  相似文献   

3.
综观各地方电视台几档民生新闻栏目.由于新技术的运用.与观众互动的方式更加丰富,目前至少有电话互动,短信互动,网上互动,卫星新闻直播车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由于这些互动手段的引入,一方面使得电视新闻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又使民生新闻栏目日益成为一个公共平台,成为观众表达意见和思想的阵地。  相似文献   

4.
罗文婧 《新闻窗》2008,(5):88-89
导语是新闻的眉头,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语的运用能起到提炼新闻主题,吸引观众兴趣的作用。所谓导语镜头,是电视新闻画面为了与解说词相呼应,因而需要有一个启幕的镜头。这个导语镜头虽然不是主体事实叙述,但可以先声夺人,直接影响到观众对整条电视新闻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赵金  蔡骐 《青年记者》2004,(8):78-80
赵:蔡教授,您好! 在我国,“播报”一直是电视新闻的传统表现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新闻节目的播音员神态严肃,字正腔圆,语势稳健,非常讲究分寸感。但是,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带来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蔡:这种变化确实是中国电视新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说新闻”的方式也很快为许多其他电  相似文献   

6.
陈岑 《新闻传播》2010,(5):118-118
几年前新闻的播报方式逐渐转变为说新闻之后,其轻松、自然的风格得到了观众广泛的认可.它开启了新闻娱乐化的先河.促进了电视新闻的发展.满足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但是.电视新闻的泛娱乐化削弱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降低了观众的思维和行为能力.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本文将对我国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荆晓虹 《视听纵横》2004,(4):113-114
电视新闻往往由新闻演播室导语和图像新闻组成,两的有机组合形成了电视新闻的编排形式,从而使一档新闻节目重点突出,条理分明。然而,多年来我们对电视新闻节目已经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认识,尤其是基层的县级台,认为电视新闻是播音,而不是主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演播室导语形成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新闻的这个天地中,除了一部分时政新闻,对电视观众极具收视感召力的是大量的社会新闻。近年来,省市级电视台相继开设了一系列主要以社会新闻为主的新闻栏目,它们凭着社会新闻与观众的贴近性、现场感强等特点,充分调动了电视观众的收视兴趣。可以说电视社会新闻处在异军突起、如日中天的阶段,但同时也显现出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诸多传统媒体中.报纸、电台的传播方式是单一的.报纸通过文字,电台通过声音,他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而对于电视新闻来说,以屏幕画面为主.声音、语言为辅,声画并茂,通过这些立体的传播方式.不仅仅是把信息传递给读者,更能将观众带进到新闻事件的现场,展现新闻现场环境、气氛并通过与当事人的谈话.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岳坤莉 《新闻窗》2013,(6):76-77
在我国,"播报"一直是电视新闻的传统表现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播音员神态严肃,字正腔圆,语势稳健,非常讲究分寸感。而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带来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对比。这种变化是中国电视新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1.
张鹏 《记者摇篮》2007,(1):46-46,15
电视新闻,区别于报刊和广播新闻,它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可以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长期关注台湾电视新闻的观众,都常常会用"好看"二字来形容台湾的电视新闻。究竟什么是好看的新闻,如何才能使电视新闻更具可看性呢?笔者在长期的台湾新闻编辑工作中也发现,那些被观众评价为"好看"的新闻,在报道角度及细节的选择、新闻延展性的体现、以及各种媒介资源的整合上,其实都存在着很多共同特点,而这些共同点,恰恰就是做出"好看"的电视新闻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1982年前,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长期局限于报道本市消息。在新闻改革中,我们认为应该把观众视野引伸扩大。正好在这时,中央电视台新增卫星传送的国际新闻可供选用,于是,经过筹备,上海台电视新闻于1982年元旦进行“改版”,由单一本市新闻改为包括全国和国际要闻的一档综合新闻节目。这是一个很大进步,观众对增加国际新闻普遍表示欢迎。但是,在5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这样办国际新闻,已经不能适应观众要求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观众对新闻的时效性期待越来越高,大家希望能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了解到与现场同步的信息,同时希望能够在观看现场直播的过程中,体验新闻现场的人的情感和感受。而电视新闻直播,恰恰满足了观众的这种心理诉求。以目前国内电视新闻直播情况来看,大致分为两  相似文献   

15.
美国电视新闻曾以“宁给人‘鲜肉’,不给人‘罐头”’的新闻理念,以出色的时效性、大量的现场直播报道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也给广大新闻业者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然而,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美国三大电视网的新闻观众量持续下降。到2000年,观众量降到只占总人口的40%。观众剧减,昔日辉煌不再,探寻其原因,对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继民生新闻成为拉动电视新闻高收视率的一个亮点后,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电视新闻形态风行荧屏——用方言说新闻,这种新的电视新闻形态因其独特新颖的形式和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内容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当前,很多电视台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都在争相开办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视新闻的深化改革是在两条线上同步展开的:一是新闻播出时段上的扩展,由传统的只重视晚间新闻的播出,推及到早、中、晚,形成新闻收看新的黄金时段。用节目好看吸引观众去看,传统上的非黄金时段也可以变成黄金时段。如中央台一套的《东方时空》、《新闻30分》,四套的《中国新闻60分》等栏目成功,为电视新闻传播信息量的扩大提供  相似文献   

18.
在2003年,河南电视新闻人兢兢业业地工作,使得河南电视台新闻立台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终点又是一个起点的开始,但回眸2003年,我们还是在实现电视新闻的价值诉求方面,做出了成功探索。一、融合现代传播理念确立“新闻立台”思想如果把2003年河南电视台的新闻立台放在中国  相似文献   

19.
新闻立台,一直是电视台追求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但事实上这些年电视新闻做得并不轻松,缺憾不少,譬如主持人播报呆板乏味。题材选择琐碎庸俗、节目形式雷同单一等,加上资讯渠道多样性的凸现,使得电视新闻观众走失了不少。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新闻改革已在不少电视台初见成效。新闻节目开始变得好看耐嚼。如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等,从内容到形式,它们以鲜明的个性,赢得了电视受众的喜爱,也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方式,可以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而随着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观众对民生的关注力度也不断增强,开始重视自身的话语权,要求新闻报道方式不只仅限于硬新闻,更要贴近民众生活,这就致使大众传媒新闻由传统单一的模式,转变成细化的分层,民生新闻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