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时期三十年来,王为国以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双重身份活跃于中国书坛。他的书斋名梦庐,他出版的学术专论叫《梦庐论书》。读他的书,赏他的字,不仅逸情又悦目,更重要的是你收获了新时期三十年书法断代史的概览、对他个人及整个书法进程的审美排序。还可以重历书坛一次次的争论争鸣的激情论战,那种以元文化作底垫的庄严和肃穆,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位老友,已经八十多岁了。他自幼就描红习书,六十多年潜心翰墨,练就了一手好书艺。前年,他的书法作品集出版了,引起了强烈反响。可是近一年来,他却一反常态,书法界的名声不要了,正红火的书法班停办了,一心关注起健康来了。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喜欢具有雄强骨力的书风。他以王羲之书法为载体,通过书法理论的建构,介入初唐书坛,促进了书法的繁荣,提携了初唐一百余年的书风,还促使楷书进一步法度化.对初唐书风的影响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4.
颁奖词他的书法楷正端方且丰腴饱满,骨力遒劲且气势恢宏,以自成一家名于世;他为人秉性正直,刚而有礼,从不阿谀权贵,曲意媚上,以威严义烈著于时。他书如其人,人如其书,是古今中外人书合一的完美典范!  相似文献   

5.
苏轼说黄庭坚书法有“三反”,他的成长经历与人生际遇使他不得不约束自己的言行,而他又不甘平庸,有用世之心,故似敛而实纵。其书法以纵代敛,寓巧于拙。人书互见,丰富了他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书法传统与传统书风、传统书风与“流行书风”乃至“民间书法”之间的关系,并且得出这样的结论:书法传统中的经典部分是永远可以流行的;“流行书风”不排除传统,注重个性发展和自我情感张扬,具有群体可接受性;“流行书风”、“民间书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应有其探索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书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借助文化张力,将书法教育与学校文化有机结合。学校可通过墨香环境的营造、书法名家的示范、书法课程的打磨、书法活动的举办等,提升书法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中小学书法教育论文竞赛获奖论文从从学生发展、课程实施、书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不同角度对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建设、开展好新时期书法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观点是:对新时期书法教育课程功能的理解应与以往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有本质不同,应重在培养良好技能和品行、培育个性审美和创造、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目前书法教育课程建设与实践中仍存在有违书法规律、教育规律的一些问题;新时期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书法教育应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实现教材、教师、学生三要素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是少有的全才,文以豪放气派开一代新风,文人画成为中国画发展的里程碑,书法造诣居宋代四大家之首。然其仕途坎坷,数次迁任,知密州太守时,是其思想和书风转变的重要时期,近年来研究苏轼在密州的学者专家,大都把目光放在了他的思想、政绩与诗词创作方面,而对他居宋代"四大家"之首的书法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就苏轼书法分期特点及倡导的"尚意"、知密州时期书风转变因素作探析。  相似文献   

10.
张栻所提出的"学者之诗"理论,不仅是他诗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也是他文艺观的核心理念。他的书法思想体系是围绕"学者"滋味进行构建的,因此张栻追求的是一种"学者之书"的书美理想。他将论书视角从传统书法家所侧重的笔墨艺术层面转移到主体修养层面,更重视书体本身和书帖内容中所发溢出的有关主体之学问义理、儒家伦理道德与心性存养工夫等方面的"学者"滋味。张栻"学者之书"的书美理想为理学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书法评价体系,也为理学书法美学范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蔡邕书论不但自觉地把语言学范畴的文字与美学范畴的书法区分开来,并且第一次较全面地、较系统地论述了书法美学的本质特征——书肇于自然、书法阴阳说、形、神、势、力、妙、书法的抒情性、“任情恣性”的创作自由状态。因此可以说蔡邕的书法美学思想是中国书法美学史上的第一块丰碑。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启迪和影响了之后的书法美学理论和书法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2.
书法教育是传统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书求仕"、"书以养性"、"以书求美"是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儿童书法教育势在必行,要有教材,要进课堂;儿童书法教育的文字内容应与国学经典相结合,可以参考借鉴传统蒙学教材,将识字教育与书法教育结合起来;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动漫教材;培养懂得儿童心理的书法教师队伍,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营造并形成良好的儿童书法学习氛围,使儿童书法教育成为审美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艺术简介魏廷茂(1953—),男,河南沁阳人,曾在空降兵部队服役多年,后转业至郑州工作。中国艺术家协会书法研究会会员理事、中国长城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郑州绿影书画苑常务副院长。自幼喜文字爱书法。初学练颜、柳、欧、赵等字帖,后专攻启功书体三十余年。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及省市展览并获奖、或被收藏、被传赏、被作为省市外事活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一种技艺,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经过近二十年的书法课程建设探索,构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书法学习课程体系,营造了富有教育意义的书法学习空间,形成了一支优秀的书法教师队伍,进而让书法课程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书法之意象     
如何理解书法作品中的“意”与“象”,是书法创作与欣赏的根本问题。本文就清代文艺家刘熙载提出的“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的观点进行了肯定和论证,同时还提出了它在书法创作、欣赏中一连串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名实     
就最直接的内质规定而言,书法是文字书写的方法,而这个外延在今天看来就太宽泛,那么,将其缩小一下,可以说书法是文字书写的优选方法或可以作为优选方法的典范性文字书迹。书法的概念是历史的,是流动变化的。从书法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书法出现了实用书法、艺用书法和美术书法等历史形态。因此,我们不应当、也不可能用某一种书法形态的内质规定来界定多元性的书法。  相似文献   

17.
乾道八年,48岁的陆游从戎南郑,历时虽仅八个月,但对陆游一生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使其书法在创作理念上强调"艺外功夫"、书法思想上崇尚书贵瘦硬、艺术风格上以行草为主,他的书法在技法层面上亦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书法属于国家汉字书写中非常传统的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书法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经久不衰的传承中,书法进入教育界,成为小学生们目前所能接触到的课程教学。本文将重点分析的是小学书法教学中"书"与"法"的有效结合,为保证从小培养学生们的书法意识,使其具备传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掌握更多技能,特别阐述书法理论和书法写作相结合的优势,为小学生的书法学习提供可靠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韩天雍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学博士生导师。他大学所学专业为日本语言文学,后在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攻读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沙孟海、刘江、章祖安诸位先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攻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学博士学位,师从欧阳中石先生。2003年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2008年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  相似文献   

20.
傅山在中国书史上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他的理论及作品极具前瞻性,曾引发了许多的争议。笔者拟从现代绘画的审美视角,对傅山书法颇具现代意识审美的诸要素进行比较分析,以求获得其对现实创作、尤其是对现代书法创作的借鉴意义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