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爱华 《文教资料》2013,(27):161-162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Krashen的输入假说片面强调输入,而Swain的输出假说过于强调输出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互动假说历经确立、完整提出和更新,又称为互动方法,互动主要体现在意义协商、形式协商、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者的认知构架等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水平.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二语习得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语言输入、输出、以及意义协商和课堂提问出发,讨论课堂教学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并由此得出对现在教习二语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语法听写——在课堂互动和显性二语知识练习中学习写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法听写是一种小组写作活动。它以二语学生为中心,以目标语使用、互动和同伴支持为动力,以可理解输入为起点,以摄入和可理解输出为目标。在语法听写中,互动性提高了学生交流、课堂输入和输出的质和量,促使学生在协商中从语义处理进展到句法处理。此外,语法听写有助于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建立连接界面,促进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4.
姚毅  朱熹 《时代教育》2013,(11):145+3
教师话语、小组活动、课堂任务与互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互动研究表明教师应注重课堂行为的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意义协商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增加语言输出的机会,从而达到二语习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学芹  蔡燕  陈达 《海外英语》2013,(1):30-31,44
二语习得领域关于语言输入、输出地研究和探讨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目前输出假设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然而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这使得语言输出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未得到充分肯定。可理解性输出有助于促进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促进输出者准确和流利地使用语言。该文重点探讨语言输出在互动条件下引起学习者对自己语言体系中问题的注意,不同语言水平之间互动和课堂语言活动提高语言产出准确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是教师利用课堂各种活动对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入的重要场所。为更好地研究这一课堂过程,在二语习得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师话语特征及课堂互动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教师课堂话语与学习者语言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教师课堂话语质量。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中应给予学习者更多的使用目标语进行表达和互动交流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参加各种语言输出活动,达到二语习得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输入、吸收和输出是其必要的关键环节。Krashen的"输入假设"认为足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将语言输入视为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Swain的"输出假设"主张可理解性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吸收是介于目标语输入和学习者中介语规则系统之间的一个有选择性的过程,被理解的语言输入并不等同于吸收,对语言输入的深加工有利于将其更好地转化为吸收。本文拟用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流程对二语学习环节中的输入、吸收和输出做出阐释,分析其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互动是交际教学法的核心,而提问是二语课堂中最有效的互动形式。教师通过提问验证语言的输入,刺激学生使用目标语回答问题,可以促成学生完成可理解性输入向可理解性输出的习得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人们在克拉申"输入假设"理论中存在只注意输入,忽视输出的片面认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Swain提出了"输出假设",认为语言输出在二语习得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假设具有注意/触发、假设验证、元语言和增强流利性的四大功能,提出了学习者和教师在二语习得中保证有效输出的举措.这对于今后进一步开展二语习得的实践性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输入是二语习得中的关键因素。本文就输入在Krashen的输入假说、Long的互动假说及Swain的输出假说等二语习得理论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主要关注不同二语习得理论的语言输入特征如输入的数量、内容及功能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论述克拉申的"输入假设",斯温纳的"输出假设"和朗的"交互假设"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加大学生的语言产出,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这是解决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儿童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交互性又是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中各种不同的交互,交互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课堂互动研究是人们为走进有效教学而开辟的一条文化途径。文献分析显示,已有的课堂互动研究在课题上分别聚焦于描述性主题、关联性主题和价值性主题,在方法论上提出了多元化的视角、整合化的取向和多样性的工具,在发展上隐约呈现出从本体视域到方法视域、从行为研究到语言认知研究、从聚焦学业到关注公平、从一般教学到具体科目教学以及从传统课堂到现代课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堂互动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大多数研究表明课堂互动有利于语言的习得,但互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互动效率的问题,主要探讨如何运用中介理论来指导互动课堂,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Teacher talk and teacher-student classroom interaction have always been the central issue among the various classroom researches. Teacher talk is undoubtedly important in 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in Chin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features of teacher talk in EFL classroom, mainly of NNS(non-native speaker) teachers and the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of how to make teacher talk more appropriate and stimulative.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五大假说”,即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根据情感过滤假说,情感主要在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等三个方面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该假说来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则是我们外语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拟以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尝试性地将情感过滤假说与外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理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的课堂互动是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阐述了课堂互动的理论基础,探讨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类型及模式,分析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within small‐group science activities in a fourth‐grade classroom. This qualitative study revealed three “zones of interaction,” or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categories: Individual Zones of Interaction, Multiple Zones of Interaction, and a Collective Zone of Interaction. Each zone was further shaped by either a procedural, conceptual, or managerial focus for the interaction. These zones granted children differential levels of access to the teacher's knowledge. Based on these data and findings, we propose a discourse model for elementary science classrooms that encompasses talk, materials, knowledge, engagement, and power.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Res Sci Teach 43: 443–466, 2006  相似文献   

19.
"互动"是多个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并对双方都产生影响的过程。"互动"目前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针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课堂互动程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对语言输入不能顺利转化为输出感到困惑。借助输入理论、输出理论、互动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各种二语习得理论可以探寻影响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因素。要使输入顺利地转化为输出,需要经过输入、注意、理解、吸收、互动、使用和加强等阶段;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可能导致输入不能转化为输出。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为学生习得某个语言结构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