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本文研究《孟子》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孟子》中第一人称代词进行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分析讨论,以期对其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有一定的揭示,并为进一步研究先秦人称代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5,(4):26-29
通过对传世《列子》中的疑问代词进行穷尽统计分析,并与上古汉语和中古时期的疑问代词进行历时与共时的对比,发现"何方""奚方""何术""何所"等在疑问形式的结构或用法上与先秦语法规范不相符。以此为《列子》为魏晋人伪作提供补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孟子》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孟子》中第一人称代词进行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分析讨论,以期对其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有一定的揭示,并为进一步研究先秦人称代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而”在《诗经》中共出现57处,有代词、动词、语助词、连词、词尾等多种用法,详细分析“而”在《诗经》中的具体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经》以及先秦的文献典籍。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散文中《晏子春秋》别具一格,学界一般认为其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书中采用问答对话的形式记录了晏子思想言行和政治主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语言的重要语料。以《晏子春秋》中的疑问代词为研究对象,对《晏子春秋》中疑问代词的数量和使用频率、指代的表现形式、语法功能及特点进行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6.
对《世说新语》中的偏正式复音词语义和词性的构成状况进行详细考察可以发现,“世说”时期,偏正式复音词在语义和词性构成上,较先秦时期有明显的发展。从语义构成上看,表身份、职业大类名词的正语素有所增换;正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偏语素表示情态、状貌的偏正复音词大量出现;数量词的用法在继承先秦用法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变化。从词性构成看,像先秦一样,构成名词的仍然占绝对优势,但构成动词的比先秦有所增加,并且出现了构成形容词、副词、连词、代词的偏正复音词,各类形式词的构成情况较上古更为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7.
"而"字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本义是胡须,但这个意义在先秦已经不常用了.作为虚词的"而"是假借字,用法颇为复杂,一般可分为三类:代词、连词、助词.  相似文献   

8.
《韩非子》“之”使用频率高,位置灵活,词性多样,用法复杂。其主要用法首先是连词,其次是代词,动词只占一小部分。其复杂性是先秦汉语特征的体现,大量使用含“之”四字格或四音节复音词是孟、庄、荀、韩所代表的先秦政论散文的显著特征,也为后世留下许多成语和惯用语。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其"在先秦文献<论语>中作代词的具体用法,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对<论语>中"其"作代词的用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他”字从先秦延用至今,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不定代词到第三人称代词,从旁指用法到虚指用法的变迁。在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中,都对“他”的各式用法做出了切实的记录。到今天,无论是“他”作不定代词、第三人称代的词用法还是其虚指用法,都在文学作品或日常对话中延续着。  相似文献   

11.
东汉是汉语语法从上古到中古发展的重要阶段,《论衡》中的疑问代词"谁"既有对先秦汉语中"谁"的句法功能的继承,也有某些功能的扩展和演变,还产生了一些新的语法现象。择其要者:(一)"谁"的句法功能与上古汉语基本一致,主要用作主语,次作宾语和判断句谓语,较少用作定语;(二)"谁"作宾语已基本后置,占"谁"作宾语总数的86%;(三)"谁"不仅可以问人,也可以用于问事物;(四)"谁"用于表选择问的频率和范围都超过了上古时期。  相似文献   

12.
词语简缩是自先秦至现代汉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汉语词汇以双音词为主。词语的简缩也主要是将多音词或短语简缩为双音词。《颜氏家训》的词语简缩主要有人名、官名、书名的简缩,引言用事的简缩和佛教词语的简缩三类。这些简缩式双字格一部分已经成为常用词,还有一部分尚未成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汉语词汇本身的双音化发展外,我们认为主要是受骈文和佛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颜氏家训》的被动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颜氏家训》中具有被动结构标志的被动句进行穷尽性的调查分析,并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比较研究《颜氏家训》被动句的语法特点,从而窥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被动句式的使用状况,这对于系统研究汉语被动句式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颜之推一生,历经南梁、北齐、北周和隋四朝。遭逢离乱,数次遇险皆幸而存活。出身南方高门士族的他,南北地域的文化差异、更迭变化的政治环境以及复杂人际交往环境等因素,促使其不断反思自身及南北方文化,并一一倾力于其晚年所著《颜氏家训》中。  相似文献   

15.
张殿有 《集宁师专学报》2011,33(1):69-72,77
颜之推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写的《颜氏家训》包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其中实施早期教育、爱子与教子、家长以身作则、培养自立能力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教育子女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代复古与创新的理论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虽然提倡复古,实际又开了后世创新理论的方便之门。明以后诗论有两大派:以禅宗“悟”为中心概念一派,以李梦阳“法”为中心概念的一派,前主创新,对语言不信任的程度远过于道家对语言的不信任。后则强调复古。但这两派均没有抓住意象这一中心问题,这是两派均告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半个多世纪以来 ,简帛佚籍不断出土问世 ,其中包含有不少重要的教育史料 ,这些史料给中国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领域 :第一 ,有望促成《老子》一书现其历史真面目 ,并使先秦黄老道家学派的著作与思想体系渐趋明朗 ,从而极大地推动关于先秦道家教育思想体系的确立与完善 ;第二 ,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孔子及其后学八派教育思想的史料 ,使加深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 ,弥补从孔子到孟子之间儒家教育思想长期存在的研究空白成为可能 ;第三 ,对于明确先秦两汉经学教育的细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 ,重要字书《仓颉篇》的出土 ,为研究秦汉语文教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8.
《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颇受世人关注,尤其是教育子孙后代的思想为人们世代歌颂,《颜氏家训》除在思想上焕发永恒的魅力之外,其语言造诣也有独特之处,语言的魅力也呈现出东方式散文独特的魅力。语言风格具有多重性的特点。如典正质朴、清新秀丽、简洁隽永以及语言兼具逻辑性和辩证性等。《颜氏家训》语言在修辞艺术方面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如适宜的用典、巧妙的引用以及比喻、对仗等辞格的灵活运用等。  相似文献   

19.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摘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隙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朦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隙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仁怀方言中保留了一些近代汉语指代词,而这些指代词在普通话中已经不用。本文讨论了几个指代词在近代汉语和方言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