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色彩在当代电影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出导演对于视觉效果的把控能力。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色彩可以表现电影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对于塑造人物和暗示情节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法国电影尤其重视色彩对于画面感的表现作用,因为色彩不仅能够表达自然环境下的视觉特征,也具备重要的象征意义。作为先锋派导演,加斯帕·诺的新作《爱恋》对于色彩的表达极具冲击力和视觉观赏性,他运用色彩直达角色的心理状态,并有效调动观众的情绪。文章借助加斯帕·诺的电影,探寻影视色彩美学的独特奥秘。  相似文献   

2.
色彩不仅是电影的造型手段,更重要的是构成电影视觉语言的形态。不论是影片整体基调,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人物内心状态的刻画,色彩除了表现意境与渲染氛围外,色彩还会揭示电影主题与主要思想,表现色彩在电影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艺谋善于用华美的色彩装扮电影,不仅可以带给观众完美的视觉享受,而且也使得他的电影艺术更具有审美价值.对于张艺谋来说色彩是他传达情感、营造氛围、渲染场景的重要元素,是他为影片艺术造型的重要方式,当然这种造型风格是千变万化、不断求变的.张艺谋对电影视觉造型的追求,已经上升为他的电影艺术风格,色彩甚至成为一种象征符号,是其影片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论王家卫电影的摄影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卫在摄影的处理方面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的导演,他的作品在摄影上一反常规,大胆地主观尝试了各种表现手法。从形象元素、摄影构图、光线与影调、色彩语言以及运动形态等诸多方面带给观众别样的视觉冲击。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又称"红色电影")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红色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文化形式为人们所喜爱,它承载着国家意志和社会规范,并且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文章结合主旋律"红色电影"的定义、特征、价值、发展历史,探讨其历史特征、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6.
孙杨 《文教资料》2010,(29):93-95
本文以法国温情电影为例,运用符号学原理。以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分类.分析色彩符号的能指和所指、道具符号的涵指系统、旁白的组合规律和音乐符号的意指方式,从符号的角度,精确解析温情电影的风格要素。  相似文献   

7.
电影语言是一种视觉符号,它通过色彩而非文字来展开叙事,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成功运用了色彩这一电影语言形式。该片中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环境、情节、人物的生成转换都是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完成的,色彩是《英雄》中真正的“主角”。  相似文献   

8.
电影“奇观化”首先得益于消费文化语境的孕育。消费文化的兴起使视觉文化狼烟四起。电影作为视觉文化的主力军,无疑引领了这场视觉快感的革命。电影奇观化的转变,使电影挣脱话语形态的脚镣,开始向着电影本体论回归。图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电影的奇观化,技术在给电影制作创造便利的同时,要谨防机械复制时代下艺术灵蕴的丧失。  相似文献   

9.
所谓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的文化现象。服装作为电影语言一部分,同样承载着烘托场景气氛、表达电影主旨的任务。服装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一部电影内涵视觉文化是否能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10.
视觉意象的表达就是观众主观的"意"与影视画面中客观的"象"相融合,内心情感与外界景象的统一。电影符号中的色彩、影调、镜头、转场及其蒙太奇的技巧都能够很好地传达画面的意象,经过剪辑技巧和形式上的加工,创作者可以更好地将意图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出来,从而转化为观众心理上理解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其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意境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武侠电影所展现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点,这些意境强调人与空间的交融、人与人的和谐。在武侠电影的意境构成中,视觉是中心,借助图像的造型、光源、色彩、场景设置等艺术元素的和谐统一,组合营造出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意境,同时音乐、服装等元素对武侠电影营构银幕视像独特的艺术意境、形成特有的风情格调与美学特征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影作为现代都市化新的构成,它改变着人们体认现实生活和其它学艺术的方式。张爱玲的视觉感受力、电影修养综合她对语言字的敏感,形成小说中电影手法。具体表现为多种镜头运用、蒙太奇手法、可视意象和小说叙事方式的电影化位移。张爱玲创造了电影艺术影响之下成熟的现代小说范型。  相似文献   

13.
电影与文学一直存在着一种纠缠不清的关系。文学和电影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既有其相关性又有其差异性。本文解读了特殊视觉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与中国文学的亲密关系,在探讨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学的关系基础上,为中国电影发展提出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视觉特效在电影中是具有某种功能的空间,影响影片中时空转换和影片的节奏,同时影响着电影中的动作空间。本文联系实列影片中视觉特效设置动作空间功能的运用,分别从电影中视觉特效设置动作空间的功能体现在特技镜头画面设计上、电影中视觉特效运用机械模型特效设置动作空间、在电影某个段落或镜头中,视觉特效利用特技绘景体现它在影片动作空间上的设置功能等方面,展开主要以视觉特效在电影中的设置动作空间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在今天的电影市场,已成为引领世界商业电影的滚滚潮流,所向无敌。那些用巨额预算烧出来的大制作、借助令面,总是让人热血沸腾。其实,透过那些无限放大的商业和娱乐元素,许多国家的电影在喧嚣的商业狂潮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和色彩。德国电影,便是其中的—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论张艺谋电影的视觉表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表现性是张艺谋自觉的艺术追求,也是他电影艺术的魅力所在。张艺谋电影艺术的视觉表现性突出地体现在他对造型、构图、场面、场景、光色等电影画面元素以及音乐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7.
凯文·林奇有关都市意象的论述,为对当代电影中都市呈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电影中的都市意象在电影批评中关联到3个主题:第一,都市意象与都市化。电影中的都市意象是都市化进程中都市景观变化的视觉呈现。第二,都市意象与都市人的感知方式。当代电影呈现了现代都市人多样化的精神状态。第三,电影语言与电影都市呈现。多样化的电影镜头语言对应着呈现都市景观的特定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埋伏》、《求求你表扬我》等电影为文本,分析中国文化转型期黄建新式镜语风格,从话语、价值、人生等方面剖析其呈现的荒诞色彩及荒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玲 《文教资料》2013,(31):140-142
巴拉兹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来系统阐释电影理论,深入分析研究了电影蒙太奇、电影影像、声音与色彩等。他从比较全面的角度考察电影艺术,把电影作为一种视觉文化放到了人类文化发展史的宏观视角进行研究,再结合电影艺术的独特艺术形态,形成了具有前瞻性的电影文化论观点。研究他为何能够在电影艺术兴起不久、电影研究不够深入的背景下就提出如此超前的电影观念.对于建构当下电影理论将是一大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莉 《文教资料》2009,(11):54-56
电影诞生之初,就被当作奇观而为世人争相观睹.作为艺术的电影,不仅能再现现实,更能呈现奇观.本文旨在从电影本体论的角度审视电影的奇观本性,分析电影奇观的构成,揭示出当代华语电影存在着对电影奇观的误读,而产生的一系列弊端.通过对电影奇观的梳理,全面地认识电影奇观,对研究当代奇观电影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