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学的难点在于有一部分学生身体素质极差,加之他们所处周围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体育差生”的现象。文章分析了“体育差生”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其实行学分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体育差生是指“三差一缺”即: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少兴趣。调查表明,体育差生占学生总数的15%~20%,解决高校体育差生的转化问题对高校体育意义重大。此前,对体育差生也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效果均不显著,且不易推广。我们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对体育差生锻炼目标制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体育差生提出了“l 1”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一次体育必修课,再加一次体育俱乐部训练课),增强了学生体质,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差生的原因分析1.兴趣不足对大学生来讲,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体学生对体育有无兴趣直接影响锻炼…  相似文献   

3.
<正> 体育在转变“差生”方面,有一些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体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体育运动项目竞争性强,这对培养“差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2.体育能直观有效地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差生”往往有自卑心理,在同学间有疏远感,易丧失自信心,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体育能激发“差生”不甘落后、努力上进的精神。如“差生”参加体育比赛时,成绩的获得,能使其改变对自身的看法,从而树立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3.体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的转差理论与转化体育差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体育中要做好体育差生的转化工作,须先弄清差生“差”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传统的转差做法是“缺什么补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补课”是转差工作中“赶尾巴”的做法,其结果是差生原来的差距还未赶上,新的差距又“补”出来了。这样“补”到毕业,差生还是转化不了。因此,他指出,转化差生的工作在于调动差生的学习情绪,培养其自学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差生进行分组施教和个别施教。根据苏霍姆林斯基转差理论的基本观点,在学校体育中转化差生应重视如下几点:   一、要重视调动差生的学习情…  相似文献   

5.
合作小组对"体育后进生"的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合作小组课堂教学实验的最初阶段,我们曾就若干问题对我校及周边学校的“体育后进生”进行问卷调查。经总结发现,所谓的“体育后进生”包括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体育行为差生;另一种是体育成绩差生。体育行为差生的主要表现有:1)、学生因生活中的原因以及家庭生活的负面效应,造成自身失去对体育运动学习、参与的意愿和热情,拒绝积极地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体育差生”一词,或者说称谓,且沿用至今而无人提出异议。笔者查阅了众多的文献也难以追溯这一称谓的起源。倒是发现有多种相类似的提法,诸如“厌学体育学生”、“体育学习困难生”、“体育行为差生”等等。综合起来,这些学生无非是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不符合老师的标准而被鉴定为体育学习方面的差生。这是一种定性的评价,也是一种等级的划分。但造成  相似文献   

7.
用数理模型对体育分组教学进行预测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冬平 《体育与科学》2001,22(4):63-65,70
为了使身体条件不同的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一定的锻炼效益,促使体育教师从多方面考虑和研究如何进行体育分组教学,以遵循“区剐对待”的教学原则,对不同情况的对象给予相应的指导,做到使体育优等生和体育差生的身体素质同步向前发展。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实行体育“优生”和“差生”的分类教学,那么如何将学生分类呢?本文采用建立数理模型进行数值预测,计算出预测值与控制常数,从而达到对不同体育程度的学生进行分类,为广大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体育“差生”实施“成功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体育基础参差不齐,身体素质也有较大的差异。如我校87级高一4个班级共有18名体锻和体育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俗称体育“差生”。自从国家实施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来,体育“差生”面临着毕业和升学的实际问题,矛盾日趋尖锐。为了全面提高体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中有效利用差生个性的教学实验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个性特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和现代自控式教学原则,有效发挥“双主”作用特别是学生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共性”与差生“个性”的不同,确立同质、异质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自我锻炼意识和创造优。C理特征。实验表明,它能不断提高体育差生的体质水平,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能力的体育教学手段,亦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因材施教原则是现代教学论中一条重要原则,按照其目标试的“差异教学”是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体育差生”是各类学校共存在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实施“差异教学”转化“体育差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研究一直是体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主要以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客观现象为切入点,探讨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问题。认为,只有正确理解“主体性”的内涵和实质,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辨证统一起来,才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以下问题:现阶段大学公体课实施目的和目标在契合度上不够合理、高校公体课实施配套设施和师资力量搭配不尽合理、公体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滞后等。进而提出在目标定位上,高校理应把公体教育纳入整个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在学习内容上,紧扣时尚体育激发学生主动锻炼;在组织形式上,尝试以俱乐部和社团制体育课引导学生自主锻炼;在教育手段上,运用现代科技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热情;在环境营造上,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将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多元化对学生评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比较法,针对目前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多元化体育课程目标,初步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同时提出学生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9个城市26所普通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残障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需求情况,研究了残障学生体育锻炼保障机制,以期为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设残疾人事业、全面文施全民健身计划及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的多项体能水平作为主要的效果指标,对青岛、东莞、重庆、泉州、厦门和蚌埠等试验基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共6所学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不论课改试验区还是非课改试验区.新的体育学习评价都能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和反馈功能,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能水平,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新的体育学习评价运用于课改试验区所获得的效果也明显好于尚未实施体育新课程的非课改试验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的体育学习评价对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程度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大的趋势,高中生的体能水平进步幅度极为显著,且小学和高中女生的进步幅度也明显好于男生,建议在下一步的体育学习评价改革中进一步关注与重视初中女生的体育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 extract of a broad research project about processes of recognition and non-recognition among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PE). Based on a mixed-method research design (e.g. video recordings, sociograms, video-stimulated recall interviews and rating of sport motor competency of students by PE teachers), the complexity and contextuality of student interactions in PE were reconstructed. Due to a systematical data triangulation, different PE contexts could be identified where students transmit recognition and non-recognition by using different strategi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one of these contexts where PE teachers make students regulate their own exercise, learning or game processes. In these situations, students refer to different power sources: situational control of resources, sport motor competence and/or social position, mutual friendship and image of a power person. The social order in the class is visibly constructed in form of recognition and non-recognition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7.
总结多年指导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说课”教学实践经验 ,阐述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开展“说课”教研活动的作用和基本内容 ,提出“说课”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旨在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谈访法、层次分析法等,就职业态度、职业角色适应、职业满意度等对泉州市2003届89名新任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任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角色适应能力,人际关系融洽,对学生有较高的了解度;但近半数教师职业态度模糊,专业思想不稳定;学校体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经费不足、场地设施简陋、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经济待遇较低等是职业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因素;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认知不足,教育行动研究观念和行为缺失,影响和制约新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剖析,结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阐述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培养途径,旨在通过发挥图书馆和专业资料室的教育职能,提升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接受体育教育的现象,重新认识、正确估价并积极构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主体性体育教学方式进行了试验。试验显示:试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多项指标,心理素质和体育综合素质均比对照班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