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教育》2007,(3S):62-62
一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老师请他回答:“老师刚才说了什么话?” 学生大胆地说:“老师你刚才说的是普通话。”  相似文献   

2.
今天路过玩具店,正巧碰到一家三口从玩具店里面走出来,显然他们还处于对刚才选择玩具的讨论之中。 父亲:刚才那套玩具其实不错,我小时候就特想要一件这样的玩具。呵呵!表情稍有些严肃的母亲:有什么好的啊,我怎么没发现啊?  相似文献   

3.
不知什么原因,六岁的王磊发起脾气来了,他把妈妈新买的玩具摔到地上。爸爸见状要他把玩具捡起来,他根本不予理睬。被激怒的爸爸按下他的屁股,重重地打了一下。王磊“哇”地哭了起来。正在厨房忙家务的妈妈黄雪闻声赶来。见儿子在伤心地哭泣,忙问:“这是怎么了?”丈夫王明刚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黄雪听后不以为然地责备丈夫说:“我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不过是摔了玩具,值多少钱?也值得打孩子?”  相似文献   

4.
《磁铁的性质》□海城响堂荒岭小学于荣娟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要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一定量的水里尽快溶解,应该怎么办?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作出假设。其目的是为了导出新课,完成教学模式中的前两步。导语是: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加快溶解的方法,这些...  相似文献   

5.
晨读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题:中东为什么一直战火不断而成为世界的焦点?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专心读书。突然,一个声音骤然响起:“老师,我的笔没有了!”学生们都抬起了头,我寻声望去,是王飞!这个王飞,考试成绩向来是班级倒数第一。一看是他,我没好气地说:“你的笔没有了,关我什么事?”我想他会知趣地安静下来,没想到他竟然反驳到:“老师,关你的事,你刚才用我的笔了……”我一愣,我什么时候用过他的笔?仔细想了想,哦,原来刚才我统计小组长检查背诵的情况,顺手从他桌子上拿过一支笔,用完后竟然不知随手放到哪了?哎,我这个脑子!怎么办?抬头一看,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说的情境,充分地说1.引出人物①谁说说自己认识的名人?②谁介绍介绍在建筑业方面较为杰出的人物?要点:这里的引导,是一种有意识的引导。即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渐渐缩小交流的范围,渐渐接近交流的主题、主体:从“认识的名人”到“建筑业的杰出代表”。教师要把握好度,即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正确的评估,随机点拨。(过渡:今天来认识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2.初评人物你心目中的詹天佑是什么样的人?要点:既然是初评,就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肯定并接受学生自由的思想、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7.
我教小小班时,发现不少幼儿喜欢玩玩具,但不喜欢收拾玩具,或者只会玩不会收拾玩具,更谈不上将玩具进行分类整理。本学期,我从教幼儿认识玩具入手,采取一系列办法教幼儿学会分类整理玩具。认识玩具是识别玩具种类的前提。那么如何让不到三岁的孩子理解积塑、积木、插片、胶粒和接龙牌等抽象的概念呢?我采取的办法是讲(即讲解)演(即游戏表演)结合。例如:我事先用积水修建两幢房子,然后开始做游戏。我说:“小朋反,今天我带你们去参观小兔子和小花猫的家,好不好、”顿时,孩子们兴奋起来。到了小兔子和小花猫的家后,我就问他们…  相似文献   

8.
一次,游戏结束后,我照例催促孩子:“快点,把玩具整理好。”这时,我发现双胞胎兄弟丁丁和豆豆没有整理玩具,而是躲在一边嘻嘻哈哈地嘀咕着什么。我生气地走过去:“你们在说什么?”面对我突如其来的问话,胆小的丁丁如实地交代了:“豆豆叫我跟他一起骂你。”“骂我什么?”“老师是条大懒虫!”“大懒虫?”我转身看豆豆,这个调皮小子全然不理我的生气,眼珠转了转,理直气壮地说:“王老师,你平时说我们不整理玩具,是条小懒虫,而你也不整理玩具,你难道不是大懒虫吗?”我猛地醒悟过来。对呀,平时我把整理玩具看成是孩子们的事…  相似文献   

9.
马晓春 《教书育人》2005,(11):39-39
一天下午,我在七年二班上音乐课,刚下课,我班的班长找到我说:“刚才找你,说你上课,就没打扰你,美术老师叫你去班级。”我马上说:“怎么了?出什么事了?”班长只说了一句:“孙贺上课戴帽子”。  相似文献   

10.
吴群 《湖南教育》2008,(9):11-11
一年级课堂上,王老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读完了课文,现在,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跳出来了……”正欲点课件,忽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怎么生字宝宝又跳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中午,一个学生匆匆跑进办公室找我,焦急地说:“黄老师,A带着玩具象棋。”“哦,有这事?好,我马上去教室。”在开学第一天我就告诉学生不要带零钱、玩具、零食到校,班里的学生都很听话,从来没有人违反此项纪律,这个A是怎么回事?我一边不解地思索着,一边收拾东西,准备去教窜。  相似文献   

12.
张元进 《四川教育》2005,(11):39-39
课例:《金色的脚印》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与讨论,大家对人们眼中狡猾的狐狸有了新的认识,被老狐狸的行为和正太郎的行为所感动?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心中肯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们就大胆地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说出来吧?  相似文献   

13.
一、结合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著名物理学家费恩曼曾经讲过一个笑话:一位妇女因驾车超速而被拦住,警察对她说刚才她的车速是每小时60英里。妇女反驳说:“先生,这是不可能的,我刚才只开了7分钟。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开车还没有一个小时。怎么可能每小时走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您继续像现在这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您将开过60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妇女接着说:“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60英里的路程。”  相似文献   

14.
一、案例描述 在软式排球模块的第一节课上,笔者教学生们做正面双手垫球。在准备活动、讲解示范完后,我安排学生依次拿球,但没想到他们拿到球后就吵吵嚷嚷的。有的同学捏捏球说:“老师,怎么这么软,没有气。”有的往地上拍拍说:“老师,怎么拍不起来啊?”有的学生两手按按说:“老师,这球像面包,怎么一按就瘪啊,是不是坏了?”这时,班里一个平时最爱出风头的男生得意地说:“这是软式排球,老师刚才不是介绍了吗?你们懂吗?!”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不时还夹杂着一些哄笑声……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认识数“13”。活动准备:教师准备一幅画有13条鱼的幻灯片,每个学生准备13粒小扣子。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如下。教师打开幻灯,将画有13条鱼的幻灯片以较快的速度拉过去,然后问:“刚才有多少条鱼游过去了?”学生说:“游得太快,看不清。”教师放慢速度再做一次,学生回答:“还是数不清,鱼太乱了。”教师将幻灯片静止,让学生数出是13条鱼,然后说:“鱼游得太乱,所以很难数清。那么,13件东两,比如13粒扣子,怎样排列起来,才能很快地数出来呢?请大家拿出扣子,摆一摆,看谁摆的能最快数出来。”学生在座…  相似文献   

16.
薛芳 《山东教育》2002,(25):51-5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第四册第四单元42、43页“千克的初认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千克,通过一掂,称一称,看一看等实际操作活,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2.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入手,通称体重和书包以及小黑板的重量,进步认识千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片段:师:刚才我们了解到了关于千克的多知识,到底1千克有多重呢?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千克重沙子,小组的同学轮流掂一下,试试到有多重?(小组活动,轮流掂1千克重的沙子)师: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1千…  相似文献   

17.
名言     
教师在课堂里提问:“‘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死。’这句话谁说的?知道的请举手。”隔了一会儿,才有人用不熟练的英语答道:“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对,同学们,刚才回答的是日本学生。你们生在美国回答不出,而来自遥远的日本的学生却能回答,多么可怜哟!”“把日本人干掉!”教室里传来一声怪叫,教师气得脸通红。“谁?这是谁说的?”沉默了一会,教室里的一角有人回答道:“1945年,杜鲁门总统说的。”名言@连诗诗$广东省大埔县古镇赤坑村赤坑小学!514259  相似文献   

18.
[教材]湖北省编《美术》第2册[教学目的]1 通过民间玩具的欣赏 ,初步接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陶冶学生怀念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操。2 通过欣赏 ,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特点以及民间的审美情趣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不同地区、不同材料民间玩具制作的特点。[教学难点]民族传统文化在民间玩具的体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麦秆、布老虎玩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CAI课件显示搬嫁妆的配乐场面。)刚才大家看到的场面热闹吗?是什么事儿这么热闹呢?原来是玩具王国里的老鼠美美要做新娘子了 ,大家都…  相似文献   

19.
李绍莉 《山东教育》2002,(36):62-62
我在与幼儿家长交流时,常听到家长们说:“我的孩子真不懂事,花那么多的钱买的玩具,刚玩两天,就弄坏了。只要是孩子在家,满地扔的都是玩具,收拾都来不及。”幼儿不爱护玩具,不知道正确使用和收拾玩具的现象,不仅在家里、在幼儿园也普遍存在。针对儿童的这种习惯,我根据孩子生理、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玩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教幼儿认识玩具,学习正确使用玩具的方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寓教于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玩具,例如:让幼儿认识娃娃家中的娃娃,教师先神秘地告诉幼儿有一个客…  相似文献   

20.
执教内容:苏教版自然第9册第20课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保温瓶的材料、结构,以及保温瓶的保温原理。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怎样才能喝到热水呢?(将水烧开,放在保温瓶里随时都可以喝到热水。)2.讲述:用保温瓶将水保存起来,这个方法很好。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喝到热水,保温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保温瓶,好不好?3.提问:你想了解保温瓶什么呢?(生:保温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保温瓶是怎么保温的?)小结:同学们,刚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