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书育人》2011,(21):33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11"院校2010届留学比例为2.21%,比2009届(1.64%)上升0.57个百分点,相比其国内读研比例减少的情况,可以看出,"211"院校毕业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有明显上升。非"211"本科院校2010届的留学比例为0.65%,  相似文献   

2.
《教书育人》2011,(7):33-33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11"院校2010届留学比例为2.21%,比2009届(1.64%)上升0.57个百分点,相比其国内读研比例减少的情况,可以看出,"211"院校毕业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有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完成的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全国性调查研究发现,2008年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下降4个百分点,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下降3个百分点,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与以往持平,达84%.由此可见,培养符合企业所需的、有专业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职学生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应如何进行改革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认真进行应用韩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符合韩语专业的有效实践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搞好应用韩语专业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普遍出现困难之际,位于东海之滨宁波市高教园区的宁波诺丁汉大学,2008年首届本科毕业生实现了100%升学与就业,远远高于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所呈现的我国2008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非失业率90%、非211院校就业率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徐光明)日前,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在2007年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我省毕业生就业率仍然高于去年,本科以上高学历层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目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79.73%,比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杨银娣  张培 《教书育人》2012,(24):34-35
一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状况分析1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的优势根据2010年9月《麦可思研究》提供的数据,2009届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1.6%),与2008届(1.4%)相比,略有上升。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和西南经济区域的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高,均为2.2%。调查研究,高职院校近三届(2007届至200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都远远高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2009届自主创业毕业生集中的专业类为:计算机类和语言文化类,分别占自主创业毕业生人  相似文献   

7.
进入一月以来,多所高校陆续发布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到,2020届毕业生中选择升学的人数占据了一定比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选择国内升学的毕业生占比26.2%,比选择签约就业的学生高出5.36个百分点。在西南财经大学,相比2019届毕业生,不就业拟升学比例升高,而签约就业比例和出国(境)比例下降。同样,在苏州大学,与2019届毕业生相比,2020届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的人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是社会需求数量的风向标。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的调查显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据2009年6月公布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①调查数据显示:11个专业大类中,2008届法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9%,排名倒数第二,远低于当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88%.而2006届和2007届的法学类毕业生就业率也分别排名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教育蓝皮书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初次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专科生为79.7%,本科生为67.4%,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为86.2%;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普遍超过"211""985"重点大学,更比一般地方本科院校高出好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不敌高职高专,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以致"拖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后腿",这种非正常现状正是国家下定决心要求600所地  相似文献   

11.
本次公布的是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规模分布情况,共涉及本科专业194个,高职(专种专业264个,其中本科还公布其211工程院校相应专业的就业状况。就业状况依据为每年明初应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就业形势与2001年工作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就业形势与2001年工作重点   一、2000年就业形势回顾   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我国200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好于上年.   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来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86.06%,比上年高4.06个百分点;专科生为45%.其它原中央部委院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69.3%,其中本科生为76.2%,专科生为45.7%,与上年基本持平.地方院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约为60%左右,本科生为70%左右,专科生为30%左右.全国毕业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达93.6%,比上年高1.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正>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历来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把高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却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用"三高"数据给予了响亮的回答。一是就业率高。据相关公司调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达到了较高水平,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届高出7.2个百分点。二是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该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竞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以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层线性模型和路径分析等方法,探讨“211”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起薪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211”高校、高校所在地、保留工资、就业地点和就业单位对就业起薪具有显著影响,“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比其他高校毕业生高8.9%;第二,“211”高校、高校所在地、性别、家庭收入、收入期望和学习成绩对保留工资有显著影响,“211”高校毕业生的保留工资比其他高校毕业生高22.9%;第三,“211”高校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既有直接的影响,也通过影响保留工资间接地对就业起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就业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是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根本命脉.宁波诺丁汉大学2008、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学与就业率达到100%,2010届毕业生考上研究生与成功就业的目前已占91.7%.这源于其成功的就业策略:制定生涯规划,就业从"入学教育"做起;提供质量保证,就业在"教学全程"奠基;高度负责,就业要"一个不少"落实.大学不仅应该成为青年学习深造的理想场所,更应该成为他们高质量就业的预演基地.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中国年度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蓝皮书显示,在就业的2011届大学生中,有47%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本科为50%,高职高专为44%)。就业蓝皮书显示,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最低的是法学(86.8%)。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生化与  相似文献   

17.
正时值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旺季,网络招聘机构"智联招聘"发布"2014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调查涉及求职行为与态度、获得面试的机会、是否成功签约等各个方面。挂网问卷调查对象为全国201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有效样本52461个。调研报告显示本届毕业生:●不再"迷信"高学历。2014届大学毕业生对待高学历的态度渐趋理性,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比例为76.3%,仅5.4%的人选择毕业后出国继续学习。去年选择就业的比例为68.5%,今年  相似文献   

18.
民办院校本、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状况较为乐观;在就业去向上签约就业率所占比例最大而灵活就业率普遍较低;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最重要的主体,且呈现出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一主多元"就业态势;在就业地域上分布极不均衡,具有明显的"西部属地就业"特征,本科生的就业区域流动性大于专科生;在就业行业选择上与院校专业设置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未来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应立足于凸显特色,提升质量,应继续探索灵活多样、独具特色的民办院校本、专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政府应继续增加对区域内民办本科院校的支持力度;国家应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民办本科院校在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倾斜和补偿力度。  相似文献   

19.
阙明坤 《教育》2013,(17):10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创历史新高,同时,招聘岗位比往年减少15%,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北京、上海高校毕业生签约率比2012年同期下降两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当前社会岗位资源僧多粥少、存在暗箱操作及"萝卜招聘"情况下",就业公平"就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20.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社会第三方调查机构主要是麦可思公司2009届-2015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本科毕业生从整体上进行了比较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和规律,从横向与普通本科的比较来看,就业指标基本上都比普通本科的差,从时间纵向来看,高职就业指标的数据整体上都有一定的改善和进步。为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论据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