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古今中外,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的灵感来源于"疑问"和"质疑",可以说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质疑"应该成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该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放飞思维。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从质疑开始。我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从"揭示课题时质疑,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整体感知时质疑,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细读体悟时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总结时质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四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质疑,以疑促思,使学生在质疑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3.
许多重大的发现创造往往始于一个个小问题,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在课堂活动中,我们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会意字的有趣"错位"现象,就是由课堂质疑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4.
刘小杰 《知识窗》2010,(3X):43-43
<正>学贵有疑,疑而有思,思则有进。故,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都会注重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善问、善思、善学的能力。然而,教师的期望常与学生的实际相悖,而奏不出和谐音来。因为学生提不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往往质陋肤浅,起不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为此,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菀梅 《科学大众》2014,(12):47+81
通过"激趣—引导—探究(有目的地玩)—发现",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当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产生了新的质疑——"一块磁铁各个部位磁力一样大吗?"学生探究经历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验证方案、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相似文献   

6.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构件,是获得创见的第一步。敢于质疑提问是创新意识的标志,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新过程的萌芽。学生"问题意识"能力还比较欠缺,主要表现在:缺乏提问技能,不敢不愿提出问题。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敢问、想问、能问、好问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质疑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而实现学生创造能力与探究精神的培养,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学生积极求知、学会学习技巧和学生能力得以形成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只有懂得质疑和善于质疑,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反复地追问"为什么",才可以推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技巧或者是方法。1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质疑空间与时间当今的教学课堂当中,不少的教师依旧是在讲解的过程中随  相似文献   

8.
谢剑光 《知识窗》2011,(3X):32-32
<正>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疑开始。"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借助培养质疑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相似文献   

9.
陈育仪 《科教文汇》2013,(6):131-132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并提出问题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疑乃思之端,学之源,善于思考才能善于学习,在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有效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学贵存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前提与途径.当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已为大多数人所重视.文章指出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及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改变这种现状的时策.  相似文献   

11.
思考从问题开始,探究从思考开始。"基于问题的主体参与"要求以学生为本,通过设问和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和探究去发挥本身的智慧和潜能。培养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内心的兴趣因子,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发挥出来。"基于问题的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通过"荆轲为什么刺秦"这个关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使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体验慎思明辨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中提到:学生应"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是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有益探索,本文着重就"问题"式教学法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4.
质疑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也是积极思维的结果。教会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以质疑为起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精神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职责。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坚定学生创新信念;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途径,强化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愈发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大众传媒的传播和发酵下,社会公众对现有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质疑声"越来越大,这使得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时,"质疑声"也促使学者对当前学生管理的重新思考。本文以民主与法治为视角,厘清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学生管理模式的突出问题,参照域外高校学生管理的模式,探寻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质疑是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会了质疑就意味着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本文讨论了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  相似文献   

18.
胡卫军 《科教文汇》2010,(14):89-89,91
质疑是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会了质疑就意味着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本文讨论了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探究"的特点,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本文从创设问题探究的情景,鼓励学生多质疑,学会说"不",增强探究的意识等几个方面来研究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20.
卫长源 《科教文汇》2009,(32):51-51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的新想法给予鼓励,使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自觉追索尽可能多的问题和解题途径。现代教学研究理论也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在培养学生质疑、探索、探究能力时,特别要对学困生、思想扭曲学生、单亲学生、留守儿童加以重点关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同时,对敢于质疑、探索的学生要鼓励,要加强引导。唯有如此,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才能达到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