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认清两个关键点 1.同一胚囊中的两个极核与卵细胞具有同源性 同一胚囊中的两个极核与卵细胞是由同一个大孢子细胞核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大孢子细胞核是由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两个极核的基因型与卵细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教材中 ,有些概念从字面上看差别很小 ,但含义却大不相同 ,以下就三、四章的部分概念例举如下。1 极体和极核来源上 :“极体”在动物卵巢中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次级卵母细胞的同时产生第一极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卵细胞的同时产生第二极体 ;而“极核”在被子植物胚珠中 ,由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得大孢子 ,大孢子经 3次有丝分裂得八个核 ,其中有 1个卵细胞和2个极核。去向上 :动物产生的极体以后都退化消失 ,而植物胚珠的两个极核能与一个精子融合成受精极核 ,将来发育成胚乳。名称的由来 :极体体积小 ,总附于另一细胞的一极 ,…  相似文献   

3.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这节课中 ,有关胚、胚乳的形成 ,胚细胞和胚乳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及基因型的判定等问题是一个难点。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采取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易于接受 ,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深入浅出 ,讲清卵细胞和极核的形成有关被子植物卵细胞和极核的形成过程 ,要求学生一般了解即可。我在复习完花的结构之后 ,边讲述边辅以板画进行教学 :当胚珠发育到一定阶段 ,珠心内便形成一个细胞———胚囊母细胞 ,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 4个细胞 ,排成一行 ,后来 ,靠近珠孔的 3个细胞消失 ,位于珠心深处的这一个细胞发育成胚囊…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学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名词,现将部分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1单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指由体细胞无性繁殖产生细胞群的过程。单克隆抗体指由单个杂交瘤细胞产生的高度纯一的抗体。2极体和极核在动物的卵巢中,卵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1个第一极体和1个次级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5.
对非洲狼尾草(pennisetum squamulatum Freson)无融合生殖胚囊做了显微结构观察,一个珠心中常有几个无融合生殖胚囊,卵细胞高度液泡化,含大量小液泡,细胞呈现极性,但多数情况下细胞核位于中心位置,很少显示不均匀分布,中央细胞的极核总量与卵细胞相连接,珠孔区域有伸长的珠心细胞。  相似文献   

6.
蔡华 《生物学教学》2003,28(11):49-49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一部分教师和学生 ,对课本中一些容易混淆的术语不能正确区分 ,现从课本中选出七组易混淆术语 ,区分如下 ,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助。1 原生质与细胞质原生质是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 ,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小团原生质 ,一个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后称为原生质体。而细胞质是指一个细胞中 ,细胞膜以内 ,细胞核以外的所有物质 ,因而原生质的范畴比细胞质大。2 极体与极核极核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结构 ,而极体是动物特有的结构。极核是由子房中胚珠内的大孢子 (减数分裂产生的 )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极体是动物的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能恢复籼粳杂种一代育性的广亲和基因在植物体内作用的部位和时间,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小花芽分化到小花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整体染色及透明法,显微切片,借相差显微镜及微分干涉显微镜,对籼、粳稻及3个籼粳杂种F_1代的材料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杂种的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可观察到多种形式的细胞解体过程,可导致无胚囊子房的形成,最后造成小花的敗育。因而认为,广亲和基因的作用很可能与杂种的胚囊发生,特别是大孢子发生中的异常过程的纠正有关。  相似文献   

8.
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的大孢子发生为蓼型.减数分裂时,大孢子母细胞核中出现核液泡,形成联会复合体,细胞壁上有胼胝质加厚,并存在细胞质改组现象.大孢子母细胞减数第1次分裂形成二分体,2个细胞均被较厚的胼胝质壁包裹.合点端的二分体细胞中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和质体的形态正常,表明完成了再分化.在大多数情况下,珠孔端的二分体细胞在减数第2次分裂前(或分裂的过程中)退化,合点端的细胞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2个细胞,形成三分体.三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体积较大,发育成单倍体的功能大孢子.  相似文献   

9.
极体漫谈     
极体是卵子在发生过程中,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外,同时产生的没有受精能力的单倍体小细胞。这些单倍体小细胞之所以称为极体是因为它们总是附着在卵细胞的动物极的上面的缘故。在精细胞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连续两次分裂,结果产生4个大小相同的能进一步发育为有受精能力的精细胞。  相似文献   

10.
有关被子植物果实各部分染色体数目和基因型的问题,是考试的热点,同学们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往往感到棘手.下面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剖析,供参考.首先应弄清果实种子的形成.被子植物双受精以后,植物花的各部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是花萼、花冠、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逐渐凋萎,雌蕊的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为种子.其发育情况图解如下:其次应弄清楚精子、卵细胞、极核的形成.精子来源于雄蕊花药里的小孢子母细胞,其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小孢子,每个小孢子的核内染色体数已减半,核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核,其中一个称为营养核,一个称为生殖核,…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几个子细胞?与精子受精的是细胞还是次级卵母细胞?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P.19有这样一段文字:"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在  相似文献   

12.
以被子植物为例,种子的形成与花蕊有直接关系。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内生有一至数枚胚珠。胚珠的外层是珠被,里面是胚囊,胚囊由胚囊母细胞(又叫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13.
一、极体和极核 极体是动物雌性原始生殖细胞(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一种子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产生的极体叫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产生的极体叫第二极体,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三个极体,在这三个极体中,有两个(第一极体产生的)遗传物质相同,另一个与卵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相同.由于极体含细胞质很少,缺乏营养物质,因此,不具备生殖能力,不久,很快都消失退化了.  相似文献   

14.
一、极体和极核极体是动物雌性原始生殖细胞(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一种子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产生的极体叫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产生的极体叫第二极体,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三个极体,在这三个极体中,有两个(第一极体产生的)遗传物质相同,另一个与卵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相同.由于极体含细胞质很少,缺乏营养物质,因此,不具备生殖能力,不久, 很快都消失退化了.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玉米5个大孢子母细胞产生多少配子?这一问题,分析了配子体、单倍体核、性细胞、生殖细胞、配子和极核的区别与联系。认为极核属于性细胞的范畴,但不是生殖细胞,也不是配子。  相似文献   

16.
1教材分析“减数分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本节包括:(1)什么是减数分裂?(2)精子是怎样形成的?(3)卵细胞是怎样形成的?(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何异同?其中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是本节的重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和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的辨析是本节的难点。由于本节知识基本概念多,理解难度大,需要前后花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人教社生物自然室编写的高二《生物》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 10 9页图 5- 10与课本内容不符 ,特此提出 ,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不符之一 ,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 ,形成一个大的细胞 (即次级卵母细胞 )和一个小的细胞 (即极体 ) ;而在图 5- 10中却绘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细胞 ,这样易给学生造成错误理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极体与次级卵母细胞一样大小 ,即减数第一次分裂为均匀分裂。不符之二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与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两个极体一样大小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  相似文献   

18.
三倍体与3N     
中等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第313页关于染色体组和多倍体的概念中,其中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三倍体。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中,极核细胞受精以后形成受精的极核细胞以及受精的极核细胞通过分裂形成的许多胚乳细胞,其内含染色体数目均为3N。然而将3N与三倍体混为一谈,认为如果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3N,就是三倍体。  相似文献   

19.
1细胞"一群"与"一个"【例1】具有A与a一对染色体的一群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有A和a两种,比例为1∶1。变式:如果例1中的起始细胞是一个,那么,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有1种,它是A或a,比例为1∶0或0∶1。【例2】具有A与a、B与b两对染色体的一群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有4种,分别是AB、Ab、a B和ab,比例为1∶1∶1∶1。变式:如果例2中的起始细胞是一个,那么,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有1种,它是AB或Ab或aB  相似文献   

20.
植物胚胎发育的研究落后于动物胚胎发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卵细胞被珠心和珠被甚至子房壁所包被,这给人们的观察带来了许多困难。例如植物胚胎学中双受精现象的发现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早在十九世纪末,俄国植物学家阿诺尔提应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时,首次制得了双受精的片子,但他并不了解除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雄配子与中心细胞的两个极核相结合(三核结合)。当时,他将极核和非常靠近它的一个雄配子,误认为是制片过程中带进的从珠心组织中离散出来的核。若干年后,1898年另一位俄国生物学家纳瓦申发表了被子植物[野百合(Lilium mastagon和贝母(Fritillaria teuella)]双受精的论文,才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