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综合研究方法,以反映女大学生体质的相关指标为研究对象,从体现体质内环境的机能指标和体现体质外环境的素质指标着手,以依照一定条件选取的女大学生群体为范例,进行练习瑜伽前后的实验对比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通过系统的瑜伽练习,女大学生基于体质系统内外环境层面的身体机能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都有显著的优化现象发生。瑜伽运动对于提高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优化和平衡体质系统的内外综合环境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茹  李卫东 《体育世界》2010,(10):78-80
本文以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促进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来检验其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在体质和体育锻炼态度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健康促进计划实验后,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在身体素质测试有着显著性提高。体育锻炼态度各个因子上有着显著的变化。健康促进计划对于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质与锻炼态度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瑜伽对女大学生抑郁倾向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茜 《体育学刊》2007,14(6):75-78
运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在高校瑜伽选项班中筛选具有抑郁倾向症状的30名大学女生为实验对象,应用瑜伽训练组合为练习内容,对大学女生抑郁倾向症状者进行干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瑜伽练习与大学女生抑郁症状倾向改善的效度关系显著;尤其在改善轻度、中度抑郁症状倾向方面效果显著.建议将瑜伽作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一项内容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孙丽 《体育世界》2014,(7):111-11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结合瑜伽运动的规律及高校教学实际情况,分析高校开展瑜伽教学的社会背景和研究现状,提出:在高校瑜伽教学中,应“内外兼修、身心并进”不要虚幻,练习要张弛有度、循序渐进,与“健身练习”进行自然、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瑜伽与健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瑜伽是一种古老的有氧健身运动,与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瑜伽是通过体位法、呼吸训练及意识冥想等对人体的各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就瑜伽运动的发展及瑜伽练习对人体体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大众健身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分析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开展瑜伽教学的社会背景和研究现状。结合瑜伽运动的规律及高校篮球运动员瑜伽教学的实际运用;提出:在高校篮球运动员训练中增加瑜伽教学理念,加强运动员对瑜伽认识、了解,通过练习瑜伽,对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和减少运动损伤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汉臣  吕晶红 《精武》2012,(22):19-2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现状及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阐明了建立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干预机制的构想与运行机制,为有效改善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校瑜伽教学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高校开展瑜伽教学的社会背景和研究现状.结合瑜伽运动的规律及高校教学实际,提出:在高校瑜伽教学中,对瑜伽哲学和修炼境界的描述不宜虚幻化;"心灵思考"应张弛有度、循序渐进,并与"健身练习"进行自然、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陕西师范大学瑜伽协会的新学员共52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期间对瑜伽练习者进行17周,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隔天练习。实验结果:瑜伽锻炼者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在习练瑜伽前后及与不练习者的各项指标呈显著差异(P〈0.05)或者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陕西师范大学瑜伽协会的新学员共52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期间对瑜伽练习者进行17周,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隔天练习。实验结果:瑜伽锻炼者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在习练瑜伽前后及与不练习者的各项指标呈显著差异(P<0.05)或者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高校瑜伽课程开设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高校瑜伽课程的开设情况、教师现状、瑜伽的功效、学生的选课目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影响高校瑜伽课程发展的因素,为促进浙江省高校瑜伽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万益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3):364-365
通过对高校体育开展瑜伽教学的可行性的分析,从瑜伽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瑜伽教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方面探讨了高校瑜伽教学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就瑜伽的内涵,高校和谐校园内涵及瑜伽与和谐校园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瑜伽对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瑜伽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旨在为瑜伽在高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苏北四所高职高专学校一、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的综合评定将其体质健康水平分为强、中、弱三类,通过对三类不同体质健康水平在形态、机能、素质上的对照,分析他们的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不同类型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促进瑜伽深度融入我国学校体育。方法: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瑜伽课程体系建设状况展开调查研究。结果:高校瑜伽课程已演化为一种以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校园为传播范围,以瑜伽体位为主要练习手段的体育教育过程。随着我国“瑜伽热”辐射范围持续延伸,瑜伽的教育价值受到高校广大师生一致认可。在高校,以体育课堂教学、课外运动竞赛、体育社团和体育专业培养为主要形式的多位一体的瑜伽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结论:高校瑜伽课程体系建设较薄弱、尚未形成完善的校园瑜伽运动组织管理体系、瑜伽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等3个方面是当前国内高校瑜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瑜伽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整体理论构建欠缺,政府层面对瑜伽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的力度不足,高校瑜伽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瑜伽对防治大学生心血管疾病的积极作用,更有针对性地推广瑜伽。从华中师范大学瑜伽俱乐部中随机抽取大学生120名进行比较研究:对照组40名进行常规的学习与生活,实验1组40名进行18周的流瑜伽练习,实验2组40名进行18周的球瑜伽练习。实验组每周练习3~5次,每次90 min,运动强度为中等(心率控制在120~150次/min)。结果显示:两个实验组实验前后,HR、SV、HOI值降幅明显,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O、SI、CI值升幅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P、MAP值降幅较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SP、MDP、MAP值降幅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R值降幅明显,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C值升幅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V、OV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值降幅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LK值升幅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LT、TM值降幅较大,且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说明:18周的流瑜伽练习和球瑜伽练习均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心血管功能,且球瑜伽对改善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作用较之流瑜伽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随机选取100名江苏开放大学的学生,以对哈他瑜伽改善大学生体态的原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哈他瑜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实施策略,从而希望能为哈他瑜伽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更多有利的依据与参照。  相似文献   

18.
高校瑜伽形体选项对女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湖南城市学院2005级瑜伽形体选项班138名女生进行单组自身对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瑜伽形体练习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2)瑜伽形体练习能提高女大学生的柔韧、平衡素质;(3)瑜伽形体练习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4)瑜伽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测量、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和专家论证等方法,对内地藏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内地藏族与汉族大学生除身高指标、肺活量/体重指标、男生台阶实验指标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增强内地藏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试验对比法、训练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及访谈法,就瑜伽练习对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重点运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瑜伽选项练习瑜伽的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证明:这些体育专业学生在躯体化、抑郁、强迫、敌对这几个因子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瑜伽练习具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能有效地缓解和改善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议高校体育专业可增设瑜伽专项选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