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报时经常看到一些简化的生疏的名词和形容词,例如:“环发”、“国标舞”、“上戏”、“长考”、“三铁”、“三资”等等,不胜枚举。这些词,有的本来是两个词,如环境与发展,现在简化成一个词;有的是单位名称或专用名词,如上海戏剧学院,国际标准舞,现却简化为“上戏”、“国标舞”。这些词,有的出现在新闻或文章里,有的则出现在标题上,若单看标题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从文中去找注脚,然而,有的找遍全文却找不到全名。这些词,许多是刊登在全国性的并且是对外发行的报纸上,国内读者  相似文献   

2.
标题·目录·要目一、标题——“一见钟情”与“表里如一”在我们刊物上所有“零件”(如标题、正文、插图等)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标题。正文前面一次,目录上一次,有的在要目上又出现一次,总共有3次。此外,我们还要在报纸上作广告,这就出现4次了。标题好比招牌,文章里讲的是什么,先在标题上交代出来,读  相似文献   

3.
读书看报,我有个习惯:先看标题,并把好标题抄在小本本上,细细玩味。最近,随便翻翻我的“标题本”,从《扬子晚报》上抄下的标题最多,这些标题都很有特色。有的标题新颖、独特,引人注目。如《吃回头草的好马》、《她配了一把通向监狱的钥匙》》、《夜半蛙唱起风波》。有的标题幽默诙谐,意味深长,能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如  相似文献   

4.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5.
标题要通俗易懂、一目了然。恩格斯说过“标题愈简单、愈不费解愈好”。如果标题中夹杂着读者看不懂的英文缩略词,怎能吸引读者去看内容呢?近期,报刊上如“上海将首映 A—G 电影”、“CISA登陆中国”、“CMA 走进上海”等这类标题俯拾皆是。这些标题中的英文缩写词,如果不加注释,不但令大多数读者摸不着头脑,就连一些懂英语的人也会不知所云。因此,对于英文缩写词的引用,无论我们编辑出于美观、简练、节省版面抑或其他考虑,千万别忘了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读者。如果你的引用,成了大多数读者读报的障碍,即使  相似文献   

6.
标题新说     
写了如下一些文字,冠以“新说”,很可能是敝帚自珍,有同仁早已说过也未可知。倘是如此,题目就是“骗人的广告”了。问心无愧的是:这些都是个人心得,而非“报刊文摘”。标题有味是清新读者喜欢追新逐异,标题应当推陈出新。话说三遍淡如水,题作三遍呢?也不会甜如蜜。这些年,社会上常常出现这股热那股热,标题也被感染了。在用词造句上也出现了一些“热”。前几年出现的是“告别热”:浪子回了头,这是“向昨天告别”,文盲摘了帽,这是“向愚昧告  相似文献   

7.
如今,读者对报刊上每每出现的差错,多有微词(有的甚至是责词),谓之“多发病”“常见病”——似“感冒发烧”般,好了又复发,实难根治。差错有的出在文内,然有的报刊却出在标题,我就看过“××厂效益斐然”,错成“郊益斐然”。这影响的不良,无须饶舌。更奇的是有的新闻稿,本报错了,读者纠正了,本报发了更正,但文摘报尔后转载的却是错稿,尔后只得又转载更  相似文献   

8.
阅读一些报纸有关法制方面的新闻报道,发现用了不少简称,而这些简称又以中国法制报出现得比较多。如去年7月17日该报一版标题有“刑释解教人员”,看了内容才理解,是“劳改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文内还有“帮教”一词,据猜测可能是“帮助教育”的简称。去年5月23日该报二版标题把“严厉打击现行犯罪活动”,简称为“严打”。类似的例子还可举一些。其他报纸也有这样滥用简称的。  相似文献   

9.
读者评报     
这样随意地简称是不严肃的目前,有些报刊把《毛泽东选集》简称“毛选”,把毛主席著作简称“毛著”。不仅在文內随意简称,有的标题也这样简称。还有的在同一版或同一页中先后出现“毛选”“毛著”两种不同简称,显得用词特别混乱。我认为,这些报刊这样随意地简称是不严肃  相似文献   

10.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11.
同任 《编辑学报》2006,18(4):308-308
有的刊物中常出现与如下类似的问题。1实验1)材料…………2)仪器与设备…………3)方法…………这就把列项说明的领句“材料”“仪器与设备”“方法”在编排形式上与层次标题混淆起来,其结果它们既不是列项说明的领句,又不是层次标题。如果作为层次标题,那么就应当采用如下格式:1实验1.1材料…………1.2仪器与设备…………1.3方法…………即层次标题的序码用阿拉伯数字,左顶格排,而且从其个数来分层次,如“1”表示一级标题,“1.1”表示二级标题,“1.1.1”表示三级标题,标题之后不用任何点号;而列项说明的领句则不同,它前边用数码如“1)”(第1…  相似文献   

12.
如今,读者对报刊上每每出现的差错,多有微词(有的甚至是责词),谓之“多发病”“常见病”——似“感冒发烧”般,好了又复发,实难根治。差错有的出在文内,然有的报刊却出在标题,我就看过“××厂效益斐然”,错成“郊益斐然”。这影响的不良,无须饶舌。更奇的是有的新闻稿,本报错了,读者纠正了,本报发了更正,但文摘报尔后转载的却是错稿,尔后只得又转载更正,如此更正又更正的折腾,据我所知,近年来就发生过几起,致使读者“晕头转向”。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秧好茶一半,题好文一半。”标题是新闻的睛,在新闻写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好的标题,会让编辑和观众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一个平淡流俗的标题,也许会使一篇不错的稿件埋于灰尘。这一点,在实行报题制的电视新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一个好的题目,不但向观众展示了稿件的内容,引起人们的兴趣,也起着提纲挈领、引导全文的作用.它们有的立论明确、观点突出,如“劈山开路富沂蒙”、“牡丹花开百业兴”;有的引而不发、提挈下文,如“百姓餐桌看变化”、“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变迁”;有的文采斐然、情景交融,如“不夜泰…  相似文献   

14.
打开报纸,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叹息:唉,又是会议新闻,真没看头。如何使会议新闻有看头,很值得我们研究一番。巧制标题,避开会议一般地说,既然是会议新闻,那么在新闻标题中往往离不开“会议”二字。事实上,新华日报上的会议新闻大多数也是如此,“会议”二字,有的出现在肩题上,有的出现在主题上,有的则放在副题上。  相似文献   

15.
“度”与“渡”的错用,报刊上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上,仅北京几家大报的标题就有:《初渡儿童节》,《渤海渡假乐园建成》、《芬中航线喜渡五岁生日》等等。上述标题中的“渡”字应为“度”。其实,区分这两个字并不难。度——用于度假、度日、欢度、度  相似文献   

16.
新闻标题必须简洁明快,要善于省略和简化,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这种省略和简化要以准确为前提。可是,我翻阅一些报纸,发现有的标题只顾求短,而失去了准确性,甚至产生歧义和造成失实。如文汇报9月16日一版刊登的《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举行全会》,把人大常委会会议简化成人大会议。省去了“常委会”  相似文献   

17.
近来翻阅了一些报纸和多家新闻学期刊,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哲学概念“异化”出现在不少文章的标题和内容上。例如北京青年报2006年11月1日评论版的文章《异化的“权力信赖”》、2006年11月26日评论版的文章《警惕“恐怖彩铃”,异化“危世谣言”》、2007年2月13日评论版头条文章《必须警惕监管权力的异化》。这些文章的标题和行文中使用的“异化”概念是“异常变化”的意思,汉语中的“异常变化”没有缩写或简化的。按照中文缩写的习惯,也不能这样做。“通俗化”能缩写为“通化”、“大众化”能缩写为“大化”、“规范化”能写成“规化”吗?  相似文献   

18.
万自力 《青年记者》2010,(12):52-53
近年来,“标题党”成为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词,它是对在互联网上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以达到各种目的的一部分网站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标题党”们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发帖的标题严重夸张,或者以涉及性、暴力等方面的暗示吸引读者阅读,而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这种情况在报纸媒体上有没有呢?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标题中,常能见到一词二用的制作特色。一词二用,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同一个词在一条标题中出现两次,但前后两个词的词性和涵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在修辞学上称为“转类”;另一种是,一个词包含有甲、乙两个涵义,虚指甲,实指乙,这在修辞学上称为“别解”;再一种  相似文献   

20.
杂文的标题     
一般说来,就多数情况看,标题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选题,也可以说是选“标题”,新闻报道尤其如此。所以,安岗同志曾说:“标题是什么?当一个记者从事采访活功,他看到一些问题、现象和事实,在写作中把事实概括起来,就形成了标题。实际上,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主题的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然而,杂文的标题却是形形色色,仪态万千。有的标题可能是集中概括文章的主题,有的可能是概括所要陈述的事实、所要阐明的倾向或褒贬的对象。这又如一位有名的杂文作者所说的:“好的杂文标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思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